
修辞学教案完整)试卷教案.doc
44页第一章 修辞与修辞学第一节 修辞一、“修辞”的含义二、修辞的特点三、修辞与语境四、修辞的原则第二节 修辞学一、修辞学的性质和地位二、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三、修辞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修辞方法第一节 修辞方法的性质和特点 一、修辞方法的性质 二、修辞方法的特点 第二节 修辞方法的体系建构 一、对以往修辞方法体系的总结与评价 二、修辞方法体系建构的原则和标准三、重建汉语修辞方法体系的构想第三节 修辞方法的特类——修辞格 一、修辞格在修辞方法体系中的地位 二、修辞格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三、汉语常见修辞格第三章 语音修辞第一节 语音修辞概说 一、语音修辞的性质和特点 二、汉语语音修辞的分类 第二节 语音选择修辞 一、儿化词与轻声词的选用二、响音字与衬音字的选用三、双声、叠韵、叠音形式的选用第三节 语音配合修辞(停延、节奏、轻重、抑扬等)一、声韵调的协调与呼应二、音节的协调与呼应三、音组的协调与呼应 第四节 谐音修辞一、谐音双关二、谐音歧义三、谐音转义四、谐音假对五、谐音仿拟第五节 拟音修辞一、拟声词其实是一种修辞词类二、汉语常见拟音修辞方法第四章 语义修辞第一节 语义修辞概说 一、语义修辞的性质和特点 二、汉语语义修辞的分类第二节 同义修辞和反义修辞一、同义修辞二、反义修辞第三节 上下义修辞和类义修辞一、上下义修辞二、类义修辞第四节 多义修辞和单义修辞 一、单义修辞 二、多义修辞 三、模糊修辞第五章 语法修辞第一节 语法修辞概说 一、语法修辞的性质和特点 二、汉语语法修辞的分类第二节 词法修辞一、词类选择修辞二、词类活用修辞第三节 句法修辞一、句法选择修辞二、句法配合修辞第四节 篇法修辞一、形合谋篇与修辞二、意合谋篇与修辞第六章 语形修辞第一节 语形修辞概说 一、语形修辞的性质和特点 二、汉语语形修辞的分类第二节 书面语形修辞一、汉字修辞二、非文字图符修辞第三节 口语语形修辞一、态势语与修辞二、非语词声音与修辞三、伴随性因素与修辞第七章 风格与修辞第一节 言语风格与修辞一、言语风格的性质和分类二、言语风格的成因与修辞第二节 语体风格与修辞 一、语体的性质和分类 二、语体修辞第八章 汉语修辞学简史第一节 汉语修辞学史及其研究概况 一、修辞学史的性质 二、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现状第二节 汉语古代修辞学史说略一、汉语古代修辞学的演变轨迹二、汉语古代修辞学的演变规律第三节 汉语现代修辞学史说略一、汉语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脉络二、汉语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规律第一章 修 辞第一节 “修辞”的含义(一)修辞的三种含义1、 语言运用活动(修辞行为)2、 语言策略和技巧(修辞方法)3、 研究语言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修辞学)(二)“修辞”溯源1、 出处目前所见最早的修、辞连用:“子曰: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易·乾·文言》)2、释义《说文》:修,饰也从彡(sān三),攸声段玉裁注:“从彡者,洒刷之也,藻绘之也不去其尘垢,不可谓之修,不加以缛采,不可谓之修《说文》:辞,讼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按纷争、辩讼谓之辞本义:打官司的用语)段玉裁注:“积文字而成篇章,积词而成辞引申义:所有言辞)“修辞”连用的意思:一说修理文教,“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辞谓文教,诚则为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唐·孔颖达)一说修饰言辞:“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宋·王应麟《困学记闻·易》)(三)几种修辞观1、 修饰说“修辞就是修饰词语,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修辞学》,第2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现代汉语词典》,第1416页,商务印书馆1996修订版)2、 美化说修辞之事,乃欲冀文辞之美王易《修辞学通诠》,第8页,神州国光社1930年)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种因素以美化语言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3、 选择(或同义选择)说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
张志公《语言是一个选择过程》)修辞,照我的看法,应该是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语言手段之间——各个(多少是同义的)词语之间,各种句式之间,各种篇章结构之间,各种风格(或叫‘文体’、‘语体’)之间进行选择,选择那最适合需要的,用以达到当前的特定的目的吕叔湘《我对于修辞的看法》4、 调整(或加工)说“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是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3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修辞学,就是对加工的语言现象和加工活动所作的分析、综合、解释的科学吴士文《修辞讲话》,第3页,5、 组合说总之,一切修辞手段都可概括为组合,一切修辞现象都是言语组合形式的生动表现刘焕辉《修辞学纲要》,第83页,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常规修辞源于语音、语义以及话语结构的一般组合;艺术修辞源于语音、语义、汉字以及话语结构的特殊组合第二节 修辞的特点(一)修辞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思想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矛盾 语言的内容是语义,形式是语音和文字(书面语的形式); 修辞的内容是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修辞的形式是语言的运用形式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陆机《文赋》)言和意、辞和情之间的矛盾是普遍的、永恒的,语言的痛苦是许多人人生最大的痛苦。
语言的痛苦实际上就是修辞的痛苦) (二)修辞是对语言文字一切可能性的利用 修辞不是语言因素,但语言因素的一切特点和规律都可以为修辞者所用;修辞不是语言材料,但修辞必须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材料 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所谓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一半便是这些语言的习性另一半是体裁形式的遗产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20-21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后者如藏词、用典、仿词等的构成,用得较少;前者广为采用,涉及方方面面,如双关、倒装、对偶、顶真、排比等等辞格的构成第三节 修辞与语境(一)语境的性质和构成1、语境的性质语境是语言存在和使用的环境从理论上说,尚未使用时的静态语言单位所处的环境和语言在使用状态下所处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有人主张把前者叫做语言环境,后者叫做言语环境严格的说,语言使用既离不开言语环境,也与语言环境有联系,换言之,这里区分的所谓言语语境实际上往往部分或全部地含括了语言环境如“含沙射影”是含沙的语言环境,但我们说“你别在这里含沙了”的时候,“含沙射影”也是它的言语环境的一部分修辞是语言运用活动,修辞的语境是言语环境2、语境的构成(1)构成语境的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身份、职业、思想、修养等;客观因素:时间、地点、场合(具体状况,与时地、范围、目的、方式等都有关)、对象(谈话对象、谈话所涉及的对象)等临时性主观因素:处境、心情(2)构成语境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一般因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何如(六何)特殊因素:传媒因素、伴随因素(3)语境的分类语言因素的上下文和情景因素的上下文(陈望道);外显性语境和内隐性语境(冯广艺)(二)语境对修辞的作用1、 制约和影响语言材料的使用及其使用方式2、 帮助和实现修辞的传情达意(三)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总之,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
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使人觉得无可移易,至少说写者自己以为无可移易陈望道)第四节 修辞的原则(一)修辞中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修辞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可以看作修辞的总原则,其中又可分出两条原则:目的性原则和得体性原则修辞中经常用到的修辞原则还有等价原则、适应原则、虚拟原则、替换原则等(冯广艺《汉语修辞论》)二)等价原则修辞主体应该通过选择和组合,使不同质不同类和同质不同类的语言单位在语用中取得基本相同的语用价值语用等价是临时的,是不同的语汇单位、语法单位或语音单位在特定上下文中表达了相同的语义,构成言语同义形式如:没过几天,麻老五就将鼓囊囊一手拎包“大团结”(=?)给他送上了门借代,词汇等价)一根绳子,黄麻搓成的,(=?)可结实呢语法等价)蔡科长有“气管炎”(=?),客人们和他开玩笑,他并不否认语音等价)这一原则的运用,使修辞形式能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并且增强言语表达的效果三)适应原则修辞主体应该通过调整语言,使言语交际在说写者和听读者相互适应的一种状态下进行可以分解为两个次原则:语境原则和语体原则语境原则:话随境发、语随境迁、意随境移、言随境止语体原则:言语形式的选择和运用要注意语体的制约(交际领域的特定性、言语形式的排异性、交际功能的稳固性)。
适应原则是语言运用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对修辞具有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四)虚拟原则修辞主体应该通过实写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事物、现象或者虚写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现象,使得表情达意更加深刻有力虚拟原则是虚实这对哲学范畴在语言运用中的具体体现,是能指(言语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结合体)和所指(思维对象)辩证关系的实际需要实践虚拟原则的修辞策略有二:以实写虚和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语言形式是合乎常规的,所描述的内容却是虚假的如:精细、明喻以虚写实:语言搭配是超乎常规的(不合语法、语义、事理等),所表现的内容却是真实的如:夸张、暗喻、比拟(五)替换原则修辞主体应该利用符号之间存在的语用等价关系(固有的或潜在的)对某些言语单位进行替换,以满足修辞的实际需要语用等价是指可以在特定语境中传达相同或相近理性意义而在修辞功能上有差别的言语同义形式所具有的一种关系替换的关键在于显现符号和潜在符号之间的能指不同,所指相同;语义相同,语效不同修辞活动中用到的替换有两类:语言符号之间的替换、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之间的替换替换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特定的语用要求和达到预期的语用效果如:停止思想了,老了)第二章修辞学第一节 修辞学的性质和地位(一)修辞学的性质1、边缘性或多边性修辞学是介乎文学会语言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陈望道)从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修辞现象看,这是一种语言现象,离开了“语言”,修辞现象也无复存在从修辞学的研究范围看,无论是词、句的修辞,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