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设计】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基础知识细胞膜与细胞核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定时演练冲击高考 新人教版必修.doc
7页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基础知识 1-2-1 细胞膜与细胞核(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定时演练冲击高考 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Ⅱ)1.磷脂分子的头部是极性亲水的,尾部是非极性疏水的植物种子中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研究发现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基本相同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解析 由题意可知,小油滴被磷脂包被着,说明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由于外部是水环境,故磷脂的头部朝外,综合分析可知,该膜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答案 A2.(2013·湖南长沙重点中学联考)下图所示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主要由磷脂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磷脂分子在水介质中可自动形成该脂质体B.该脂质体可用作转基因研究C.该脂质体表面交联抗体,能靶向给药治疗癌症D.该脂质体交联胆固醇分子,可增强膜的流动性解析 此脂质体可以与细胞膜相融合胆固醇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膜的流动性。
答案 D3.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由于细胞膜能严格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因而能保证生物体的健康B.将玉米花粉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隔开的结构是细胞壁C.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果D.精子和卵细胞、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相同解析 仅靠细胞膜未必能“保证”生物体的健康;植物细胞壁为“全透性”的,不能构成细胞真正的边界;精卵间依靠膜直接识别,胰岛B细胞则通过“胰岛素”这种信息分子间接与靶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流答案 C4.(2013·银川一中考试)下表中关于生物膜的探索历程的对应关系,不确切的是( )实例(实验)结论(假说)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红细胞膜中的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其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D人鼠细胞杂交实验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探索历程,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 D5.(2013·湖北十校联合测试)下列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过程的是( )。
A.花粉与柱头相结合B.高等植物细胞间依靠胞间连丝相互交换某些物质C.甲状腺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D.抗体与异物蛋白结合解析 A、B、C选项内容都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而D项中的异物蛋白是物质,其与抗体结合不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案 D考点二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Ⅱ)6.(2014·试题调研)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A.③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⑤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⑥数量较多,④数目较多D.RNA主要是通过⑥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解析 ①~⑥分别表示核糖体、内质网、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孔核膜能够将细胞核内的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来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越旺盛.核孔数量越多,但染色质的数目不变答案 C7.(2013·合肥二检)如图表示伞藻的核移植实验过程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核能通过细胞分裂控制生物的遗传B.细胞核能通过控制代谢控制生物的性状C.细胞核发挥其重要作用与细胞器没有关系D.细胞核在该实验中表现出全能性特点解析 伞藻是单细胞生物,本实验中没有涉及细胞的分裂,A项错误;细胞核通过控制代谢合成了伞形帽,所以说是通过控制代谢控制生物的性状,B项正确;真核细胞细胞核控制合成的多种物质都需要细胞器参与,C项错误;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核移植长出的菊花形帽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故通过本实验不能体现出细胞核的全能性。
答案 B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8.(2013·山东淄博一模)右图为生物膜简明结构模式图,a、b表示两种物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细胞膜局部,则膜两侧还应分布着多糖B.若b表示抗体,则该膜为核糖体膜局部C.若该图表示内质网膜局部,则b可表示性激素D.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既是单层膜又在结构上具有直接联系解析 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在结构上可通过囊泡间接联系答案 C9.(2013·泰安模拟)如图表示各种膜的组成成分含量,图示不能说明的是(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B.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膜的功能有关C.膜的功能越简单,所含蛋白质的数量越少D.蛋白质在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 由柱状图数据可知,在各种膜中,脂质和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因此构成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如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反之就越少蛋白质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作用有关,但从图中所给数据不能确定答案 D10.(2013·安徽六校联考)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的主要场所,下列关于线粒体膜结构的分子模型,正确的是( )。
解析 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头部朝向外面,尾部集中在中间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构成;内膜的功能比外膜复杂,其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较外膜多答案 C11.为了研究细胞核是否为活细胞所必需,某科学家将200个相同的细胞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有细胞核,另一部分没有细胞核所有的细胞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测得的数据如下:时间/d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细胞有核部分的存活个数18179262783207740741006730065由表中数据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A.细胞有核部分存活个数和时间都要比无核部分多和长B.细胞核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C.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离不开细胞核D.细胞有核部分出现死亡现象可能是正常凋亡解析 由题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细胞有核部分存活个数和时间都比无核部分多和长,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从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判断细胞核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关系有核部分的死亡可能是正常情况下发生的细胞凋亡答案 C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12.如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请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间信息交流是上图中图________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解析 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交流,其中①是血液,②是受体蛋白图B表示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③是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图C表示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④是胞间连丝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从而裂解靶细胞,由此说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是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的答案 (1)受体 (2)细胞膜接触 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通道 胞间连丝 (4)B13.如图是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细胞结构,其中②包括附着核糖体和内质网两种细胞器,③是细胞核结构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细胞不同表面执行不同的功能,从细胞膜的成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膜蛋白A吸收物质时,消耗的ATP主要由图中的结构[ ]________产生3)为了增加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面积,面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形成了很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④增加膜面积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功能5)与膜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序号)膜蛋白的形成也离不开结构③,因为它与________有关解析 (1)细胞不同表面执行不同的功能主要是由组成膜的蛋白质种类不同造成的2)细胞中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3)面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形成很多微绒毛有利于增大小肠上皮细胞的吸收面积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4)膜蛋白D能够水解二糖,说明膜蛋白还具有生物催化功能5)与膜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结构③是核仁,其与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答案 (1)膜蛋白种类不同 (2)④ 线粒体 (3)微绒毛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4)催化 (5)①②④ 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14.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两块马铃薯进行对照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下:00.51.01.52.02.53.020 ℃0+5+7+9+12+14+1640 ℃0+0.030-2-3-3.5-4在40 ℃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造成的。
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实验原理: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温度会影响测量结果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实验步骤: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10 mL蒸馏水,编号为A、B、C、D;第二步:取2块质量为10 g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块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入A、B两烧杯中,C、D两烧杯作为对照;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步:1.5 h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复至20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C、D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确定实验目的证明40 ℃时,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通透性增大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渗造成的2)明确实验原理①膜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②电导度大小与外部溶液浓度成正相关,外部溶液浓度与膜通透性成正相关。
因此电导度大小可表示膜通透性大小3)结果预测验证性实验的结果与实验目的一致由于空气中CO2也会影响电导度大小,因此实验结果预测时,应排除空气中CO2的影响答案 第三步:A和C烧杯置于20 ℃下;B和D烧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