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小学高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docx
7页谈谈小学高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标精神指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从而让语文学习回到生活本体,其中重视 “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是实现其目的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中隐含着的非连续性文本元素,通过巧用插图、资料袋及阅读链接、绘制简笔画或表格、链接生活完成趣味作业等策略,实现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之间的转化,互为补充,能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解决实际问题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新课标精神指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从而让语文学习回到生活本体,其中重视 “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是实现其目的的重要途径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出来的阅读材料,如数据、表格、图表、图画、符号、图解文字、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凭证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连续性文本中插入非连续性文本,可以提供更多信息和多角度的思考,使文本生动活泼,富有变化,它已在现代社会里被广泛运用。
生活在信息时代,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阅读能力现行的人教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有不少,如课文插图、课例后面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等,另外,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连续性文本中隐含着非连续性文本元素,若教师有一双慧眼,去寻找和发现这些资源,巧妙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上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实现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之间的转化,互为补充,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解决实际问题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是难事了一、善用插图,巧妙解读引导学生从插图中发现重要信息,再去对照文本内容验证自己获取的信息,图文配合,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詹天佑》时,我先让学生读詹天佑为了使火车顺利爬上青龙桥附近的陡坡,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这些文本语句然后引导学生质疑:青龙桥附近的陡坡究竟如何陡峭?“人”字形线路到底是怎样的?火车是怎么顺着山势从“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这些疑问原本就在学生心中,稍作引导,学生便会因为“人”字形线路的巧妙而好奇,更会因为难以理解而深思这时,全体学生都处在“如饥似渴”的求知状态中我立刻引导他们细看教材文本内容下方附带的相关插图,这插图再现了青龙桥陡坡及“人”字形线路,一列火车正沿着铁路缓缓向坡顶驶去。
学生阅读了文本内容又质疑问难之后再来细读这幅插图,并用铅笔等文具在图上模拟行驶,同桌间互相说说图意,或夸夸詹天佑等这样,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图文对照学习,使学生非常轻松地解决了存在脑海中的那一个个问号,既培养了学生从文本阅读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又培养、提高了学生听、说、读的语文综合素养二、试画简图,化解难点同样是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文本内容,了解了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分别采用了“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然后引导学生质疑:居庸关和八达岭地形特点怎样?两种开凿方法又是怎样的?如果用图画画出来是怎么样的?这样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绘图兴趣,实践证明效果非常棒!几乎全班学生都在质疑、答疑的过程中突然豁然开朗,都能在纸上画出两种开凿法的示意图而且竟然有学生自信满满地要求上台在黑板上把自己理解的示意图画出来,并能头头是道解释图意!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了文本内容之后再通过画图(非连续性文本)来理解,更好地感受到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从而体会詹天佑的创新思维和他的杰出之处,教学难点也随之迎刃而解所以说,在教学中若能实现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之间的转化,能化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三、制表归纳,提高效率本人曾经听过本校语文科组长所授的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课,这个老师有双慧眼,她把《新型玻璃》这篇连续性文本中隐含着的非连续性文本元素给挖掘出来,并巧妙地充分利用了这些元素,实现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之间的转化,互为补充,非常成功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引导学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课文内容《新型玻璃》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时,这位老师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将新型玻璃的种类、特点、作用、说明方法进行归纳并列成表格表格直观明了,更有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学生通过读取表格信息,对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了然于心,同时感受到非连续性文本的作用四、激活资料,补充营养在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课例后面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其实就是非连续性文本这些内容包括现代诗、作者、作品介绍或者补充一些其他作家的类似作品对比,也有直观、简明的表格,如六年级上册《一夜的工作》课后资料袋,是周总理的一天工作的时间表安排“资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把握资料袋的不同特点,巧用资料袋,来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丰富知识,提高学习效益。
通过引导学生对《一夜的工作》课后资料袋的解读,可增加对时代背景和对主人公周恩来总理的了解,对周总理的高尚人格产生敬佩之情甚至自豪感就水到渠成了总之,用好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既可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延伸理解,又可让课外的收获补充课内的需要一举两得五、链接生活,拓宽视野生活中非连续文本无处不在,有的以单一的图表或文字形式呈现,如校徽、客车时刻表等;有的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如公园游览图、家电使用说明书等可以说,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化阅读,它读的不是书,而是生活 每个学期开学初的第一节语文课,我都先引导学生看看新课本的封面、封底、目录,初步感知新学期要学习的内容;或者跟学生一起读读课程表、值日安排表、作息时间表等,了解新学期的有关安排有时,我也布置一些可培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趣味作业:家里买了电器,和家人一起边读电器使用说明书,边学习各种功能的使用;家人感冒发烧了,服药前读读感冒药的服用说明书,知道这种药的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去公园,试着看看游览图、示意牌等我发现,这种贴近生活的趣味作业,总是大受学生欢迎,也深受家长好评对完成这种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作业,学生和家长都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事后,我看到过不少家长在朋友圈或家长群里,晒出孩子因为做此类作业而快速成长的图片、视频或小故事每当此刻,我都欣慰无比!结语:学习源于生活,会更容易走入学生的心灵这是新课标语文学习和阅读教学的精神准确把握课标精神,并积极进行实践,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带领孩子们学习语文、享受语文,健康成长,方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参考文献: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泉州柯晓芳和林碧华著语文学科网2.走进非连续性文本群读类学——《读懂药品说明书》的五大体系(鲁清),新浪博客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