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教育的科研方法及课题研究案例分析.ppt
77页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及课题研究案例分析及课题研究案例分析张念成张念成一、教育科研的层次一、教育科研的层次 直觉观察水平 直觉观察水平 发生了什么现象? 发生了什么现象? 探索原因水平 探索原因水平 为什么会发生? 为什么会发生? 迁移推广水平 迁移推广水平 在相同情境中会发生吗? 在相同情境中会发生吗? 理论研究水平 理论研究水平 有哪些潜在的理论? 有哪些潜在的理论?二、教育科研的方法体系二、教育科研的方法体系量的研究量的研究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 测量研究测量研究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 (描述现象)(描述现象) (确定关系)(确定关系) (验证因果关系、(验证因果关系、 推广迁移)推广迁移)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提升理论提升理论质的研究质的研究观察研究 访谈研究 文献研究观察研究 访谈研究 文献研究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理论提升理论提升三、调查研究三、调查研究1、调查研究的设计1、调查研究的设计♥纵向设计纵向设计:涉及随着时间推移搜集资料的调查和在特涉及随着时间推移搜集资料的调查和在特定时间内及时收集资料的调查。
纵向研究可以分为定时间内及时收集资料的调查纵向研究可以分为趋势研究和专门对象研究两种类型趋势研究和专门对象研究两种类型 趋势研究是指在一个时间段内的不同时刻对一 趋势研究是指在一个时间段内的不同时刻对一个总体内的样本进行抽样研究个总体内的样本进行抽样研究 专门对象研究是对同一样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 专门对象研究是对同一样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测量,即在不同的时间多次对同一样本进行调查上测量,即在不同的时间多次对同一样本进行调查 ♥横向设计横向设计:横向设计是指对一个代表总体的随机样本在某横向设计是指对一个代表总体的随机样本在某一时间进行一次性调查一时间进行一次性调查2、调查问卷的编制2、调查问卷的编制●●确定要研究的问题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分解问题分解问题,给出操作性定义给出操作性定义●●编拟题目编拟题目 ●●预测预测 ●●修订题目修订题目●●计算信度和效度计算信度和效度3、编制题目应满足的一些要求3、编制题目应满足的一些要求((1)除少数几个要求提供背景或统计信息的题目)除少数几个要求提供背景或统计信息的题目外,其余题目要紧密围绕所研究问题去阐述;外,其余题目要紧密围绕所研究问题去阐述;((2)陈述清楚,语词准确;)陈述清楚,语词准确;((3)一个题目中只能包含一个问题;)一个题目中只能包含一个问题;((4)防止使用导向性语言;)防止使用导向性语言;((5)避免那些会对答卷人带来社会或职业压力的)避免那些会对答卷人带来社会或职业压力的问题;问题;((6)问题陈述宜短不宜长、宜简单不宜复杂;)问题陈述宜短不宜长、宜简单不宜复杂;((7)题目的选择答案应当是可以穷尽的,选项应)题目的选择答案应当是可以穷尽的,选项应具有排他性;具有排他性;((8)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否定性题目和双重否定题)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否定性题目和双重否定题目。
目3、调查研究的研究案例分析3、调查研究的研究案例分析案例案例: :小学数学真实性问题解决的调查研究小学数学真实性问题解决的调查研究1 1、研究目的、研究目的2、研究方法2、研究方法2.12.1 被试 被试 北京市两所普通小学的四、六年级的学 北京市两所普通小学的四、六年级的学生148人,其中四年级75人,六年级生148人,其中四年级75人,六年级73人2.22.2 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真实性数学问题真实性数学问题1、马丽有5个朋友,张华有6个朋友,他们想在一起举行1、马丽有5个朋友,张华有6个朋友,他们想在一起举行一个生日聚会,他们都邀请了各自所有的朋友,并且他们一个生日聚会,他们都邀请了各自所有的朋友,并且他们这些朋友都参加了,请问参加聚会有多少个朋友?这些朋友都参加了,请问参加聚会有多少个朋友?2、小军买了4根2、小军买了4根2.5米长的木头,如果他用锯子锯,他可以米长的木头,如果他用锯子锯,他可以得到多少根得到多少根1米长的木头米长的木头?3、如果你把1升80度的水和1升40度的水都倒入一个3、如果你把1升80度的水和1升40度的水都倒入一个大容器中,请部问大容器中水的温度是多少度?大容器中,请部问大容器中水的温度是多少度?4、有450名新兵需要用汽车把他们运到训练场。
每辆汽4、有450名新兵需要用汽车把他们运到训练场每辆汽车只能运36名新兵,请问需要多少辆汽车?车只能运36名新兵,请问需要多少辆汽车?5、小华跑100米的最好成绩是17秒,问他跑10005、小华跑100米的最好成绩是17秒,问他跑1000米需要多少时间?米需要多少时间?6、小红和小亮到同一所学校上学,小红家离学校17米,6、小红和小亮到同一所学校上学,小红家离学校17米,小亮家离学校8千米请问小红家和小亮家相距多少千米小亮家离学校8千米请问小红家和小亮家相距多少千米??7、老师给4个学生18个气球,他们想平分这些气球请7、老师给4个学生18个气球,他们想平分这些气球请问每个学生可以得到多少个气球?问每个学生可以得到多少个气球?8、小华的姐姐生于1978年,现在是2001年小华8、小华的姐姐生于1978年,现在是2001年小华的姐姐多少岁?的姐姐多少岁?9、王老师想要一根足够长的绳子把两个相距12米的杆子9、王老师想要一根足够长的绳子把两个相距12米的杆子拉紧,但是现在只有拉紧,但是现在只有1.5米长的绳子请问他需要把多少根米长的绳子请问他需要把多少根绳子系在一起?绳子系在一起?10、一个水龙头正在匀速给一个圆锥形瓶子注水。
如果110、一个水龙头正在匀速给一个圆锥形瓶子注水如果10秒钟后水面的高度为4厘米,请问30秒钟后水面的高0秒钟后水面的高度为4厘米,请问30秒钟后水面的高度为多少厘米?度为多少厘米?11、船上有48只绵羊,10只山羊,请问船长的年龄有11、船上有48只绵羊,10只山羊,请问船长的年龄有多大?多大?12、羊群中有125只绵羊,5只山羊,请问放羊人多大12、羊群中有125只绵羊,5只山羊,请问放羊人多大岁数?岁数?2.3 编码方案编码方案将解答分为将解答分为4种情况种情况:(1)真实解答真实解答:即学生考虑到真实情境即学生考虑到真实情境(2)常规解答常规解答:没有考虑到真实情境没有考虑到真实情境(3)其他解答其他解答:无法归类的答案无法归类的答案(4)无解答无解答2.4 调查过程调查过程3、结果分析、结果分析3.1被试解答真实性数学被试解答真实性数学问题的整体情况问题的整体情况 真实解答真实解答 常规解答常规解答 其他解答其他解答 无解答无解答四年级四年级 18.00 49.78 18.78 13.44六年级六年级 34.25 45.21 7.76 12.78总计总计 25.82 48.02 13.13 13.033.2 每道真实性问题解答的具体情况每道真实性问题解答的具体情况4、讨论4、讨论5、结论5、结论(1)我国小学生的缺少常规对照题的情况下,对(1)我国小学生的缺少常规对照题的情况下,对真实数学问题作出真实性解答的人数比例约为四真实数学问题作出真实性解答的人数比例约为四分之一。
分之一2)对真实数学问题作出常规解答的人数比例显(2)对真实数学问题作出常规解答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作出真实解答的人数比例著高于作出真实解答的人数比例3)六年级学生作出真实解答的人数比例普遍高(3)六年级学生作出真实解答的人数比例普遍高于四年级于四年级4)小学生对不同真实问题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4)小学生对不同真实问题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四、实验研究四、实验研究1、实验研究的基本原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原理 实验是指以一定的理论意向为基础,依实验是指以一定的理论意向为基础,依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对环境进行系统的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对环境进行系统的操作,观察这种操作对行为的效应,从而揭操作,观察这种操作对行为的效应,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的本质是揭示示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的本质是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自变量是因,因变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自变量是因,因变量是果,通过人为地对自变量的操作,考查是是果,通过人为地对自变量的操作,考查是否引起因变量的变化,从而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引起因变量的变化,从而确定两者之间是否为因果关系否为因果关系2、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2、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1)单组设计模式(1)单组设计模式前测(O1)实验处理(X)后测(O2)前测(O1)实验处理(X)后测(O2)(2)等组设计模式(2)等组设计模式实验组 O1 X1 O2实验组 O1 X1 O2对比组 O3 X2 O4对比组 O3 X2 O4教育科研典型案例之一:教育科研典型案例之一:表扬与批评对学习影响的比较表扬与批评对学习影响的比较(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E.B.Hurloc))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w表扬与批评是最常见的两种教学行表扬与批评是最常见的两种教学行为。
教育观念不同的人,往往对表为教育观念不同的人,往往对表扬与批评持截然相反的态度表扬扬与批评持截然相反的态度表扬与批评到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如何,与批评到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如何,自然是教育工作者所普遍关心的问自然是教育工作者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当然,我们希望通过教育科学题当然,我们希望通过教育科学实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实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Hurlock实验的基本过程实验的基本过程wHurlock以以106名名小小学学四四、、五五年年级级的的学学生生作作为为被被试试,,进进行行了了“表表扬扬与与批批评评对对学学习习影影响响的的比比较较”的的实实验验::他他把把被被试试分分为为4个个小小组组,,A、、B、、C三三个个组组在在同同一一个个班班学学习习,,D组组单单独独另另在在一一个个班班学学习习A组组为为“受受表表扬扬组组”,,每每次次练练习习之之后后,,都都逐逐个个给给予予适适当当的的表表扬扬;;B组组为为“受受批批评评组组”,,从从不不表表扬扬,,而而是是每每次次都都对对其其练练习习中中的的错错误误大大加加指指责责;;C组组为为“受受忽忽视视组组”,,既既不不表表扬扬,,也也不不训训斥斥,,只只是是让让他他们们静静观观其其它它两两组组受受表表扬扬和和受受批批评评;;D组组为为“控控制制对对照照组组”,,在在另另一一个个班班学学习习,,不不表表扬扬也也不不批批评评,,也不知道其它三个组是否受表扬或受批评。
也不知道其它三个组是否受表扬或受批评Hurlock实验的基本过程实验的基本过程甲甲甲甲班班班班受表扬组受表扬组受表扬组受表扬组受批评组受批评组受批评组受批评组受忽视组受忽视组受忽视组受忽视组控制对控制对控制对控制对照组照组照组照组乙乙乙乙班班班班教学进程(时间约为教学进程(时间约为6周)周)每次都逐个给予适当的表扬每次都逐个给予适当的表扬每次都逐个给予一定的批评每次都逐个给予一定的批评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只是旁观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只是旁观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完全隔离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完全隔离(对四个组的学习成绩进行跟踪记录)(对四个组的学习成绩进行跟踪记录)Hurlock实验的跟踪记录曲线实验的跟踪记录曲线受表扬组受表扬组受批评组受批评组控制对照组控制对照组受忽视组受忽视组学习进程学习进程学学习习成成绩绩Hurlock实验的结果实验的结果w实验的结果是:实验的结果是:“受表扬组受表扬组”的学习成绩的学习成绩提高最快;提高最快;“受批评组受批评组”的学习成绩提高的学习成绩提高次之,且不太稳定;次之,且不太稳定;“受忽视组受忽视组”的学习的学习成绩开始略有提高(榜样的影响),然后成绩开始略有提高(榜样的影响),然后就逐渐缓慢下降(长期受忽视,产生自卑就逐渐缓慢下降(长期受忽视,产生自卑等心理障碍);等心理障碍);“控制对照组控制对照组”的学习成的学习成绩则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实验表明:对绩则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实验表明:对于学习成绩提高的影响,表扬优于批评,于学习成绩提高的影响,表扬优于批评,批评优于忽视;在教育中,最不能容忍的批评优于忽视;在教育中,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忽视学生的存在这对教育工作者如就是忽视学生的存在这对教育工作者如何使用表扬与批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何使用表扬与批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Hurlock实验的评析实验的评析wHurlockHurlock是教育心理学家,他所做的这个是教育心理学家,他所做的这个““表表扬与批评对学习影响的比较扬与批评对学习影响的比较””的实验(可以称的实验(可以称之为横向对比实验)其实并不高深,事实上,之为横向对比实验)其实并不高深,事实上,教育工作者几乎人人都可以做这说明教育科教育工作者几乎人人都可以做这说明教育科研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事研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事教育心理学家与教育心理学家与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相比,只不过多了几分科学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相比,只不过多了几分科学的眼光和科学的思考,懂得让实验说话,让事的眼光和科学的思考,懂得让实验说话,让事实说话所谓教育科研,说白了就是:用科学实说话所谓教育科研,说白了就是:用科学的眼光去发现教育中的问题,用科学的头脑去的眼光去发现教育中的问题,用科学的头脑去分析教育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教育分析教育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中的问题教育科研典型案例之二:教育科研典型案例之二: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比较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比较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w学学习习有有两两种种主主要要方方式式::接接受受式式学学习习与与发发现现式学习w如如果果把把学学习习材材料料直直接接呈呈现现给给学学习习者者,,学学习习者者不不必必经经过过自自己己发发现现就就把把学学习习内内容容吸吸收收进进本本身身的的认认知知结结构构,,这这种种学学习习方方式式就就叫叫接接受受式学习w如如果果不不把把学学习习材材料料直直接接呈呈现现给给学学习习者者,,而而是是让让学学习习者者自自己己在在学学习习情情境境中中进进行行探探索索,,再再把把所所发发现现的的学学习习内内容容内内化化成成自自身身的的认认知知结构,这种学习方式就叫发现式学习结构,这种学习方式就叫发现式学习对发现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不同观点对发现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不同观点w很多教育家和教育心理学家都赞成发现式学习,很多教育家和教育心理学家都赞成发现式学习,如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说:如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说:“学习的最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
好方式是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但也有不少人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发现式学习无视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学习认为,发现式学习无视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学习间接知识,无视学生能力的差异,并不见得就一间接知识,无视学生能力的差异,并不见得就一定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就定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就认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只把发现式学习看认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只把发现式学习看成是有意义的,而一概排斥接受式学习,未免太成是有意义的,而一概排斥接受式学习,未免太片面了学习是否有意义并不在于是接受式还是片面了学习是否有意义并不在于是接受式还是发现式,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是否愿意去理解学发现式,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是否愿意去理解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材料能否被学习者所理解习材料,以及学习材料能否被学习者所理解发现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孰是孰非发现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孰是孰非最好让事实说话最好让事实说话w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式学习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式学习的效果与接受式学习相比,究竟如何呢效果与接受式学习相比,究竟如何呢??w我们尊重事实,最好让事实说话我们尊重事实,最好让事实说话w为此,马鞍山市十三中数学教师冯建为此,马鞍山市十三中数学教师冯建国做了国做了“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比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比较较”的实验。
的实验实验的基本过程实验的基本过程w取初中一年级甲、乙两个班作为被试,教学内容为初一代数的两个单元前一个单元,甲班采用发现式教学,乙班采用接受式教学;后一个单元,两个班交换,乙班采用发现式教学,而甲班采用接受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都进行单元测试,检验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并进行分析实验的基本过程实验的基本过程第一单元采用第一单元采用发现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甲甲班班乙乙班班第二单元采用第二单元采用接受式教学接受式教学第二单元采用第二单元采用发现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第一单元采用第一单元采用接受式教学接受式教学单单元元测测试试单单元元测测试试单单元元测测试试单单元元测测试试数数据据统统计计与与分分析析基基本本结结论论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数据的分析w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都进行单元测试,检验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都进行单元测试,检验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并在两个单元教学与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并在两个单元教学与测试结束后进行数据分析测试结束后进行数据分析w数据分析并不是简单地将甲班与乙班的成绩数据分析并不是简单地将甲班与乙班的成绩进行对照比较,而是:进行对照比较,而是:①① 将甲班与乙班在两将甲班与乙班在两种教学方式下的成绩作比较;种教学方式下的成绩作比较;②②将甲班与甲将甲班与甲班自己、乙班与乙班自己两种教学方式下的班自己、乙班与乙班自己两种教学方式下的成绩作比较;成绩作比较;③③将甲乙个两班优、良、中、将甲乙个两班优、良、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两种教学方式下的成绩作差不同层次的学生两种教学方式下的成绩作比较。
比较实验的基本结论实验的基本结论w1 1··单单纯纯从从总总体体上上的的近近期期的的学学习习效效果果来来看,两种学习方式并无显著的差别看,两种学习方式并无显著的差别w2 2··发发现现式式学学习习比比接接受受式式学学习习更更有有利利于于调调动动学学生生的的学学习习积积极极性性;;但但接接受受式式学学习比发现式学习效率更高习比发现式学习效率更高w3 3··发发现现式式学学习习使使得得学学生生的的学学习习迁迁移移能能力力有有所所提提高高;;接接受受式式学学习习则则能能够够使使学学生更系统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生更系统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实验的基本结论实验的基本结论w4·发发现现式式学学习习更更适适合合基基础础好好、、智智力力好好的的学学生生学学习习,,而而不不利利于于基基础础差差、、智智力力差差的的学学生生学学习习;;接接受受式式学学习习则则比比较较适适合合中中下下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层次的学生的学习w5·在在程程度度参参差差不不齐齐的的班班级级用用发发现现式式教教学学,,会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会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w冯建国老师所做的这个实验可以称之为循冯建国老师所做的这个实验可以称之为循环交叉对比实验。
他只是个普通的中学数环交叉对比实验他只是个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他可以做的事,为什么我们不可学教师他可以做的事,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做?彼人也,我亦人也关键是要打破以做?彼人也,我亦人也关键是要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要有教育科研的意识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要有教育科研的意识也就是说,对教育中的问题,要能够想到也就是说,对教育中的问题,要能够想到用教育科研去解决,而且要敢于用教育科用教育科研去解决,而且要敢于用教育科研去解决当然,必要的教育科研知识也研去解决当然,必要的教育科研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一些教是不可缺少的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一些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育科研理论和方法实验研究案例分析实验研究案例分析案例案例3:: 元认知与思维品质关系性质的实验元认知与思维品质关系性质的实验研究研究1、元认知训练、元认知训练((1)让学生充分认识阅读活动的特点与实质)让学生充分认识阅读活动的特点与实质(认识阅读活动有哪些心理因素参加,其(认识阅读活动有哪些心理因素参加,其特点是什么,阅读活动包括几个阶段,每特点是什么,阅读活动包括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如何,阅读的功能有哪些等个阶段的特点如何,阅读的功能有哪些等等)。
等)((2)让学生充分了解影响其阅读活动与效果)让学生充分了解影响其阅读活动与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个人因素(兴趣、爱好、的三个主要因素:个人因素(兴趣、爱好、已有知识经验水平、现有阅读水平、努力的已有知识经验水平、现有阅读水平、努力的作用等);课题因素(对所阅读材料的性质、作用等);课题因素(对所阅读材料的性质、特点、难易及阅读任务的认识);策略因素特点、难易及阅读任务的认识);策略因素(认识有哪些阅读策略,各策略的有效性如(认识有哪些阅读策略,各策略的有效性如何,使用的条件等)何,使用的条件等)3)在阅读前如何作计划(选取阅读策略、)在阅读前如何作计划(选取阅读策略、方法,合理分配阅读时间等)方法,合理分配阅读时间等)((4)在阅读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在阅读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如何进行自我提问、自我测试、自我校(如何进行自我提问、自我测试、自我校正等)5)阅读后的反思(如何检查自己的掌握程)阅读后的反思(如何检查自己的掌握程度,正确评价自己的理解水平,发现问题、度,正确评价自己的理解水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等)及时纠正、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等)。
2、结果、结果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在思维品质、元认知方面的发展情况作被试在思维品质、元认知方面的发展情况作了后测结果表明:了后测结果表明:((1)控制组被试在思维品质的测查课题上的)控制组被试在思维品质的测查课题上的前测分数与后测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前测分数与后测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2)实验组被试在思维品质的测查课题上的)实验组被试在思维品质的测查课题上的前测分数与后测分数存在显著差异;前测分数与后测分数存在显著差异;((3)实验组被试与控制组被试的后测分数存)实验组被试与控制组被试的后测分数存在显著差异从而证明了元认知与思维品质在显著差异从而证明了元认知与思维品质之间是因果关系,通过对学生的元认知培养之间是因果关系,通过对学生的元认知培养可以达到提高他们思维品质的目的可以达到提高他们思维品质的目的评析评析((1)该研究的自变量是元认知训练两种实验处理:)该研究的自变量是元认知训练两种实验处理:进行元认知训练与不进行元认知训练因变量是进行元认知训练与不进行元认知训练因变量是元认知测试成绩和思维品质的测试成绩研究的元认知测试成绩和思维品质的测试成绩。
研究的目的很明确目的很明确2)采用的模式是单因素等组设计:)采用的模式是单因素等组设计:G1(实验组)(实验组)O 1(前测)(前测) X1(元认知训练)(元认知训练)O2(后测)(后测) G2(控制组)(控制组)O3(前测)(前测) X2 (不进行训练)(不进行训练)O4(后测)(后测) 检测的数据为:检测的数据为:O 1与与O2的差异,的差异, O3与与 O4的差的差异,异, O2与与 O4的差异准确地反映了研究的差异准确地反映了研究的目标第一种材料测查思维品质第一种材料测查思维品质 ◆◆思维敏捷性测查材料,主要以在正确理解的基础思维敏捷性测查材料,主要以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速度的快慢为指标;上速度的快慢为指标;◆◆思维灵活性测查材料,主要以阅读时能否根据不思维灵活性测查材料,主要以阅读时能否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材料的内容而主动、灵活、有效同的阅读任务和材料的内容而主动、灵活、有效地采用相应阅读策略为指标;地采用相应阅读策略为指标; ◆◆思维深刻性测查材料,主要以全面、准确理解所思维深刻性测查材料,主要以全面、准确理解所读内容的要点,把握作者的意图,深入思考所读读内容的要点,把握作者的意图,深入思考所读内容,从中发现规律和本质的东西为指标;内容,从中发现规律和本质的东西为指标; ◆◆思维批判性测查材料,主要以是否善于对阅读内思维批判性测查材料,主要以是否善于对阅读内容进行辩证分析,善于吸取精华,去除糟粕,从容进行辩证分析,善于吸取精华,去除糟粕,从正反两方面对文章作出合理的评价为指标;正反两方面对文章作出合理的评价为指标;◆◆思维独创性测查材料,主要以善于对所读内容提思维独创性测查材料,主要以善于对所读内容提出合理的独到见解,作出创造性的评价和修改建出合理的独到见解,作出创造性的评价和修改建议为指标议为指标 。
第二种材料测查元认知:第二种材料测查元认知: ◆◆元认知知识测查材料,主要包括评价、计划性和元认知知识测查材料,主要包括评价、计划性和监控调节三方面的元认知知识;监控调节三方面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测查材料,主要以阅读过程中错误觉元认知监控测查材料,主要以阅读过程中错误觉察、阅读理解自信度为指标察、阅读理解自信度为指标(3)被试的选择合理包括性别搭配、认知水平等)被试的选择合理包括性别搭配、认知水平等因素都是相当的;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采用相同因素都是相当的;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采用相同教材、进度,由同一教师执教;采用相同的前测教材、进度,由同一教师执教;采用相同的前测和后测等,这些措施都起到了减少控制变量对实和后测等,这些措施都起到了减少控制变量对实验结果信度和效度影响的作用验结果信度和效度影响的作用4)元认知训练的方法恰当、细致,操作性强,这)元认知训练的方法恰当、细致,操作性强,这就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就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5)该研究与相关性研究结合起来,从寻求关系到)该研究与相关性研究结合起来,从寻求关系到确定这种关系的性质,使整个研究完整、严谨、确定这种关系的性质,使整个研究完整、严谨、科学。
科学 20082008年中小学教师履职、晋升、流动考核年中小学教师履职、晋升、流动考核( (小学卷小学卷):):分析与探索(分析与探索(2020分)分) “抗拒诱惑抗拒诱惑”的一项经典实验的一项经典实验 思考题 帕斯(注:帕斯为研究者)将小学帕斯(注:帕斯为研究者)将小学1 1、、2 2年年级的学生逐个带到一个实验室,让他们先画级的学生逐个带到一个实验室,让他们先画1010分钟的画然后,让他们坐在一张放有分钟的画然后,让他们坐在一张放有5 5个玩个玩具的桌子边,并告诉他们:具的桌子边,并告诉他们:““你坐在这里,是你坐在这里,是一个好孩子并且又没有动这些玩具的话,我们一个好孩子并且又没有动这些玩具的话,我们就可以一起玩一会游戏奥,我把东西忘在学就可以一起玩一会游戏奥,我把东西忘在学校了,我出去一下你可以看书,我给你关上校了,我出去一下你可以看书,我给你关上门,这样就没有人打扰你了我回来的时候会门,这样就没有人打扰你了我回来的时候会先敲门,这样你就知道我回来了。
先敲门,这样你就知道我回来了 w阅读后,请您分析与回答:阅读后,请您分析与回答:1 1.该实验要探讨哪两个变量(因素)之间的.该实验要探讨哪两个变量(因素)之间的 关系?关系?2 2.该实验在设计方面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该实验在设计方面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 w抗拒诱惑就是在具有诱惑力的情境之下,个人能依据社会规范的禁忌,对自己的愿望、冲动等行为倾向,有所抑制,使自己在行为上不致作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w人的道德行为也表现在能够抗拒各种外界诱惑,而对诱惑的抗拒可以通过榜样影响加以学习和改变w我们常常要在课堂教学或教育其它场所进行教我们常常要在课堂教学或教育其它场所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经常的情况是:我们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经常的情况是:我们凭经验去做了,然后凭自己的经验做出了笼统凭经验去做了,然后凭自己的经验做出了笼统的解释,不能确切知道这样的结果到底是哪一的解释,不能确切知道这样的结果到底是哪一个因素引起的,缺乏一种科学设计和研究的思个因素引起的,缺乏一种科学设计和研究的思想。
想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叙事研究叙事研究 五五 教育教育“质的研究质的研究”教育教育““质的研究质的研究””主要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形式 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教育研究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教育研究w开始:面对一个共同的教学问题开始:面对一个共同的教学问题 w过程:教师集体学习和变化的过程过程:教师集体学习和变化的过程 根据教学问题选课根据教学问题选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堂实践课堂实践——讨论分析讨论分析------完善设计完善设计——再实践再实践——讨论反思总结讨论反思总结 行动教育的基本模式行动教育的基本模式 原行为阶段原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的教学行为 新设计阶段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的课例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设计 新行为阶段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调整更新理念更新理念反思反思1 1:寻找自身与他: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人的差距改善行为改善行为反思反思2 2:寻找设计与现: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实的差距课例为载体课例为载体 / / 研究者与教师的合作平台:理念学习研究者与教师的合作平台:理念学习、情境设计、行为反省、情境设计、行为反省1 1、从实物到算式的、从实物到算式的“数学化数学化”过过程程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7 7÷÷3=2 13=2 1…… FreudenthalFreudenthal研究所的达朗其研究所的达朗其( (Jan de Lange,1996Jan de Lange,1996) )在在ICME-8ICME-8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荷兰的一堂课: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荷兰的一堂课:8181名家长出席学名家长出席学校家长会,每张桌子可坐校家长会,每张桌子可坐6 6人,需要布置多少张桌子?一类人,需要布置多少张桌子?一类学生具体地摆桌子;第二类学生经历了具体到形式的抽象;学生具体地摆桌子;第二类学生经历了具体到形式的抽象;第三类学生套用算式去做。
实际上,三类学生中只有第二类第三类学生套用算式去做实际上,三类学生中只有第二类才真正体验到了才真正体验到了“数学化数学化”的含义问题问题(1)(1)纠缠于区分等分除、包含除等枝节纠缠于区分等分除、包含除等枝节, ,未突出未突出“有有余数余数”这个要点这个要点(2)(2)习惯于程式化训练:习惯于程式化训练:3 3××(( )<)<7 7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未关注试商的现实意义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未关注试商的现实意义(3)(3)表面地寻找规律表面地寻找规律 1616÷÷5 5==3 3……1 1 17 17÷÷5 5==3 3……2 2 18 18÷÷5 5==3 3……3 3 19 19÷÷5 5==3 3……4 4 余数余数(1(1、、2 2、、3 3、、4 4)与除数()与除数(5 5)比较大)比较大小,得出余数小于除数小,得出余数小于除数忘忘记记了了对对小小学学生生来来说说“数数学学就就是是生生活活” 实物操作实物操作 表象操作表象操作 符号操作符号操作 分豆子分豆子 脑中分豆子脑中分豆子 算式运算算式运算 (具体)(具体) (半具体、半抽象)(半具体、半抽象) (抽象)(抽象) 寻找规律寻找规律“分豆子分豆子”与布鲁纳的认知理论与布鲁纳的认知理论 数学是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数学是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所作的形式化过渡。
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所作的形式化过渡豁然开朗:表象操作是形式化的重要中介豁然开朗:表象操作是形式化的重要中介 如退位减法如退位减法23-8=23-8=?学生有多种思维水平:?学生有多种思维水平:第一种:第一种:第二种:第二种:形式化形式化寻找意义寻找意义 2323 -- 8 8 15 15第三种:第三种:第四种:已经自动化第四种:已经自动化 第五种:说出算理第五种:说出算理 2323--8=10 +(13 8=10 +(13 --8)=158)=15 23 23 --8=(20 8=(20 --8)+3=158)+3=15 23 23 --8=(23 8=(23 --10)+2=1510)+2=15 停留于第一、第二种水平的学生停留于第一、第二种水平的学生“只会动手做只会动手做, , 不会动脑想不会动脑想”,从第二到第三种是关键的一步,通过表象操作,越过这一,从第二到第三种是关键的一步,通过表象操作,越过这一步,才能达到计算自动化,或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并说出算理。
步,才能达到计算自动化,或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并说出算理让学生发现让学生发现“余数比除数小余数比除数小”师生语言互动时间分布表师生语言互动时间分布表什么是教育案例什么是教育案例w案例是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案例是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w一个有关教育情境的故事一个有关教育情境的故事 (事件、故事、描述)(事件、故事、描述)w一个好的案例一个好的案例 = = 生动的故事生动的故事 + + 精彩的点评精彩的点评 实录与案例实录与案例w案例是对典型实录片段的再加工,还要加案例是对典型实录片段的再加工,还要加进观察和访谈到的信息描写(或者是自身进观察和访谈到的信息描写(或者是自身与学生的心理描写),但作为第三人称的与学生的心理描写),但作为第三人称的描写一定要客观,不能带主观倾向(评判)描写一定要客观,不能带主观倾向(评判)w案例中有反思与讨论,虽然层次有差异,案例中有反思与讨论,虽然层次有差异,但都可以给人以启迪但都可以给人以启迪从从“正常正常”中发现中发现“不正常不正常”!!从众多复杂的问题中寻找从众多复杂的问题中寻找“根问题根问题” !!哪种方法最简单? 探讨长方形的周长时,同学们提出了3种计算方法:(1)4+3+4+3=14厘米;(2)4×2=8厘米;3×2=6厘米;8+6=14厘米;(3)(4+3)×2=14厘米。
v 教师问哪种方法最简单?案例 1w5/2:5/2:第第2 2种方法最简单种方法最简单w6/36/3( (附和附和):):第第2 2种方法最简单种方法最简单w( (还有三个学生也说是第还有三个学生也说是第2 2种种) )w1/11/1: :第三种方法最简单第三种方法最简单w教师教师: :对对. .w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发现了什么问题?w 怎么分析?怎么分析?w 教师应该有责任向学生推荐最优的做法,但同时教师应该有责任向学生推荐最优的做法,但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允许学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允许学生间存在差异所以既要向学生说明第三种方法最简生间存在差异所以既要向学生说明第三种方法最简单的理由单的理由, ,但同时也要说明,如果你们喜欢用第二种方但同时也要说明,如果你们喜欢用第二种方法计算也可以如果强制学生统一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法计算也可以如果强制学生统一用第二种方法计算, ,有些学生理解水平可能会跟不上,只能死记硬背的套有些学生理解水平可能会跟不上,只能死记硬背的套公式,成了学习的机器公式,成了学习的机器。
欧洲有一则童话,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欧洲有一则童话,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比如说牛吧,”青蛙说: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有大大的乳房”鱼惊叫道: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哇,好怪哟!”,同时,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
这就是所谓的这就是所谓的“鱼牛鱼牛”案例案例2 2 鱼牛的故事鱼牛的故事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建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知识建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两只角两只角黑斑块黑斑块四蹄四蹄大大 乳房乳房吃草吃草建构观下的数学新课程教学关于学习性质的比喻及其启示关于学习性质的比喻及其启示故事的启迪 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为用鱼尾巴走路的鱼人被想象为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奶牛是长着乳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房的鱼 教学中的“鱼牛现象”“鱼牛”故事的启迪w学习不是“被灌输”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调动自己独特的经验,对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和重构的过程w学习者过去的知识经验与当前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为什么会有为什么会有“鱼牛现象鱼牛现象”•学习者本身的认知心理与经验•信息不足描述信息不足 信息交流不足 这个故事说明了在人们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知识中,创造性的机遇和危险并存思考题:思考题:1.学习是怎样实现的?2.小鱼对“奶牛”的形象是怎样建构的?3.教学需要什么?4.教师的作用何在?5.怎样避免错误的建构? 案例3w 有一位母亲要她有一位母亲要她5 5岁的孩子每天吃饭时给每岁的孩子每天吃饭时给每人的盘子里放一条餐巾。
家里经常是人的盘子里放一条餐巾家里经常是4 4 个人吃个人吃饭,这个儿童平时能数到饭,这个儿童平时能数到3030甚至更多,但他在甚至更多,但他在完成这一任务时,还是先到碗橱里拿来第一条完成这一任务时,还是先到碗橱里拿来第一条餐巾,放在一个盘子里,然后再回到碗橱拿来餐巾,放在一个盘子里,然后再回到碗橱拿来第二条餐巾,放在第二个盘子里第二条餐巾,放在第二个盘子里…………拿拿4 4条餐巾条餐巾就来回走了就来回走了4 4 次当他5 5岁岁3 3个月个月1616天时,才第天时,才第一次想到要数盘子和从碗橱里拿来的餐巾,数一次想到要数盘子和从碗橱里拿来的餐巾,数好后才把餐巾分到每个盘子里,他这样做共持好后才把餐巾分到每个盘子里,他这样做共持续了续了6 6天到了第七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比天到了第七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比平时多了一个盘子平时多了一个盘子70案例3w 他仍像往常一样拿来他仍像往常一样拿来4 4条餐巾,但是当他看到条餐巾,但是当他看到有一个盘子空着时,没有再去拿一条来,而是把已有一个盘子空着时,没有再去拿一条来,而是把已经放在盘子里的经放在盘子里的4 4条餐巾收起来,放回碗橱里,然条餐巾收起来,放回碗橱里,然后又一次次地去拿,走了后又一次次地去拿,走了5 5次才完成任务。
次才完成任务w 第二天,没有客人了,他仍旧走了第二天,没有客人了,他仍旧走了4 4次,这样次,这样做了做了5 5、、6 6天,他才发现要数盘子和餐巾十天后的天,他才发现要数盘子和餐巾十天后的一天,妈妈告诉他来了一个客人,他仍像往常一样一天,妈妈告诉他来了一个客人,他仍像往常一样分发分发4 4条餐巾,但是当他看见有一个空盘子时,只条餐巾,但是当他看见有一个空盘子时,只是再去拿了一条餐巾第二天,没有客人了,他先是再去拿了一条餐巾第二天,没有客人了,他先数了一下盘子的数量,然后再去拿来相同数量的餐数了一下盘子的数量,然后再去拿来相同数量的餐巾此后,家中再有客人来,他也能应付自如了此后,家中再有客人来,他也能应付自如了71这位美国妈妈的教育方法可以概括为:这位美国妈妈的教育方法可以概括为: 为儿童提供问题解决的情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水平上、用自己为儿童提供问题解决的情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水平上、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儿童在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中获得自然的发展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儿童在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中获得自然的发展成人往往隐退在后台,并没有干预儿童的发展过程,更不急于将高成人往往隐退在后台,并没有干预儿童的发展过程,更不急于将高级的或正确的方法直接教给儿童。
级的或正确的方法直接教给儿童这种教育方法隐含了以下教育观念:这种教育方法隐含了以下教育观念: 童天生具有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具有主动发展童天生具有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具有主动发展的潜能教育应该创设环境,让儿童的这种潜能得以发挥教育应该创设环境,让儿童的这种潜能得以发挥 通过他自己的个人经验学习只要给予适当的环境刺激,通过他自己的个人经验学习只要给予适当的环境刺激,儿童就能自己获得发展儿童就能自己获得发展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更倾向于关注儿童的学,而不是成人的教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更倾向于关注儿童的学,而不是成人的教这种信念,在皮亚杰的一句名言中得以充分体现:这种信念,在皮亚杰的一句名言中得以充分体现:“你教给儿童的你教给儿童的越多,儿童自己发现的就越少越多,儿童自己发现的就越少72“中国式”的回答:w如果我是孩子妈妈,我会在旁边稍微提醒一如果我是孩子妈妈,我会在旁边稍微提醒一下,因为孩子还是太小了,作一下引导是应下,因为孩子还是太小了,作一下引导是应该的w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妈妈,我会一开始就告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妈妈,我会一开始就告诉孩子家里有客人来,让孩子在发餐具时多诉孩子家里有客人来,让孩子在发餐具时多发一份。
发一份w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妈妈,首先让他数盘子,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妈妈,首先让他数盘子,再让他取相同数量的毛巾一一对应进行配对再让他取相同数量的毛巾一一对应进行配对先给他正确的示范,巩固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先给他正确的示范,巩固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当家里来了客人时,让他操作,自己发现问当家里来了客人时,让他操作,自己发现问题w如果我是这位母亲我会及时纠正孩子,教育如果我是这位母亲我会及时纠正孩子,教育孩子(将)数和事实相联孩子(将)数和事实相联73我们的认识:w文化的自觉和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有文化的自觉和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教还是不教?教还是不教?74案例与课例的关系案例与课例的关系w区别:区别: 关注生成关注生成——预设实现预设实现 无心插柳无心插柳——有心栽花有心栽花 提炼主题提炼主题——设计主题设计主题 总结研究总结研究——全程研究全程研究w联系:其实典型的课例本身就是个大案例联系:其实典型的课例本身就是个大案例一个课例中可以开发出多个案例,一个案例一个课例中可以开发出多个案例,一个案例也可能用到几节课的素材也可能用到几节课的素材。
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撰写的基本要求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撰写的基本要求((1 1)论文评比的)论文评比的“五看五看”:: 一看题目;二看论点;三看选材;四看结构;五看语言一看题目;二看论点;三看选材;四看结构;五看语言2 2)案例评比的)案例评比的“五性五性”;;题目的新颖性;故事的典型性;情节的感人性;反思的深题目的新颖性;故事的典型性;情节的感人性;反思的深刻性;语言的流畅性刻性;语言的流畅性2009-10-182009-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