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芍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doc
11页1白芍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作者:杨丽萍,艾萍,李泽琳,李霄【摘要 】 查阅近十年来白芍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的文献,从定量分析和指纹图谱研究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为白芍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白芍; 质量控制;定量分析; 指纹图谱白芍系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功效[1],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具有抗炎、镇静、抗病毒等多种生理活性,因此,白芍的质量控制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从而建立了多种质量控制方法,这些方法的建立为白芍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中药质量控制的现状笔者就白芍及其制剂的分析方法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白芍质量研究提供参考1 定量分析目前,有关白芍定量分析的文献较多,所测成分主要分为白芍总苷的测定和单体成分的测定后者多为芍药苷的测定,同时也J2有对白芍中挥发油、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等成分的测定所用方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薄层扫描法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最为广泛。
1.1 紫外分光光度法吴英华等 [2]将白芍用 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2 h,再通过正丁醇萃取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 227 nm 处检测,以苯甲酸为对照品,计算白芍总皂苷的含量,回收率为95.7%~102.0%,方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任凤莲等[3]将白芍用 80%乙醇煎煮提取,再通过碱水解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 228 nm 处检测,以苯甲酸为对照品,计算白芍总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在 2.0~10.0 μg/ml 范围内,吸光度和苯甲酸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4,回收率为 99.1%,可作为白芍中白芍总苷的半定量质量控制方法1.2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中药含量测定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等特点刘敏彦等[4]、刘玉红等[5] 以苯甲酸为对照品,采用碱水解法测定白芍中白芍总苷的含量,建立了白芍总苷的 HPLC 含量测定方法李越峰等[6]、刘瑾等[7] 、王诚元等[8]、胡建焜等[9] 以芍药苷为指标性成分,分别对白芍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发现不同产地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不尽相同,含量范围为J30.49%~1.80%,而且芍药苷含量与产地、生长年限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李霄等[10] 采用 RP-HPLC 对白芍药材中芍药苷和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白芍中两种成分的含量均有较大差异葛志伟等[11]、王巧等[12] 采用 HPLC 分别测定杭白芍药材与饮片和白芍总苷胶囊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 3 种成分的含量,所建立的方法分离度好、简便易行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蒋国强等[13]采用 RP-HPLC 对生白芍免煎饮片中芍药苷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为全面控制生白芍免煎饮片的质量提供了可靠路径1.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瞿白露等[14]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芍的挥发油,采用石英毛细管(30 m×0.25 mm×0.25 μm)气相质谱仪分析,鉴定了 50 个挥发性化合物,并以归一化法定量了各化合物的组成,其中主要成分酸类占总挥发油总量的 46.37%,其次的酯类化合物占 38.72%,醇类化合物占 9.18%,酮类化合物占 1.93%,烷烃类化合物占 1.1%,这些化合物占白芍总挥发油总量的 97.3%梁悦等[15]采用 GC-MS 联用技术对逍遥丸(水丸) 中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出 70 个组分,并鉴定了其中 53 个化合物。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芳香族类化合物(56.74%)和萜烯类化合物(13.89%),为该药的质量监控提供了参考依据1.4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HPCE)HPCE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越J4来越多,在中药白芍的质量控制方面也有相关报道陈勇川等[16]用 HPCE 测定了白芍和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并用于成药逍遥丸和加味逍遥丸中芍药苷的定量,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 0.062 5~1.0 mg/ml,回收率为 98.01%~99.43%,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扩展了芍药苷含量测定的分析手段,但不及 HPLC 法普及1.5 薄层扫描法 (TLCS) 薄层扫描法是中药及其制剂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张雪荣等[17]、侯江雁等[18]、寿国香等[19]分别以氯仿-甲醇-水(30∶10∶ 1)、氯仿- 甲醇-醋酸乙酯(8∶2∶1)、氯仿-甲醇-醋酸乙酯-氯水 (50∶20∶10∶2.5)为展开剂,采用双波长反射式锯齿扫描测定了不同生长年限白芍、炮制前后白芍及消炎灵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均取得满意结果兰亦青等[20]采用反相薄层色谱-三波长扫描法同时测定了白芍药材中芍药苷、丹皮酚和苯甲酸的含量,展开剂为四氢呋喃-水(46∶54),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建立了白芍的质量控制新方法。
2 指纹图谱研究在中药的定性方法中,最具有前途和发展的方法当属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的出现为中药定性分析和质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指纹图谱以其直观性、重复性、多指标性等优点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关于白芍指纹图谱建立的报道较多,主J5要有 HPLC 指纹图谱、紫外指纹图谱、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和高效毛细管电泳图谱,但应用最多的还是 HPLC 指纹图谱2.1 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王磊磊等[21]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建立了白芍指纹图谱,并且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以系统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为对照模板对不同样品的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对提取溶剂、提取方法、HPCE 实验条件、实验方法的重复性、仪器的精密度、谱图的相似性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研究, 对来自不同产地的 8 种白芍样品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白芍的 HPCE 指纹峰共有 15 个,其峰面积总和占总峰面积的 97%以上,可以用于白芍质量控制2.2 紫外指纹图谱邹华彬等 [22]采用系统溶剂氯仿、无水乙醇、水依次分别提取白芍不同极性区间的成分,测定了它们的紫外指纹图谱,根据其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对不同产地、不同采集年份的白芍样品进行了定量评价,实验结果也表明相近产地的白芍具有最相近的关系,不同产地的白芍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白芍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
2.3 薄层色谱指纹图谱谢培山等 [23]采用硅胶 60 预制板(Merck),以氯仿 -醋酸乙酯-甲醇- 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J6用 5%香草醛硫酸溶液喷雾显色, 80℃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该方法测定 10 批白芍总苷样品,可以察见原点部位在内的大约 15 个有色条斑,色谱信息丰富所测 10 批样品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所形成的全谱图像显示批次间产品有很高的相似性,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相比较,各有优点,可互相补充2.4HPLC 指纹图谱李越峰等[24]、杨柳等[25]、王巧等[26]采用 HPLC-DAD 分别对 21 批白芍样品、28 批白芍样品、37 批白芍样品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分别确定了共有峰 14,11 ,8 个,不同程度的说明白芍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对于全面控制白芍的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李雅等[27]采用 HPLC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乙腈-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 280 nm,柱温 25 ℃,对 10 批白芍超微饮片进行研究,发现色谱峰 20 个,共有峰10 个,建立了其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用于白芍超微饮片的鉴别与评价李冰岚等[28] 用 DiamonsilTM 钻石 C18 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10%乙腈溶液(磷酸调 pH 为 3.0)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220 nm,柱温 35 ℃,以外地产白芍为对照,对10 批浙江磐安产杭白芍进行了系统的色谱指纹图谱与芍药苷含量分析,且对粉红花品种标定了 19 个共有指纹峰,建立了杭白芍的指纹图谱,并且发现杭白芍粉红花品种出现了明显的品种分化。
3 结语J7白芍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多种生理与药理活性,因此对其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定性方面,2005 版《中国药典》收载了对照品薄层鉴别等方法,文献中以指纹图谱为代表的定性方法具有诸多优越性,关键是要进一步成熟,并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法定化,以促进质量标准的统一和提高定量方面,2005 版《中国药典》收载了芍药苷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笔者认为仅以芍药苷作为含量测定的标准略显片面,但是若测定所有可测性成分,短时间内亦不可能实现目前急需解决的是根据白芍的功效以及其主要成分,选择 2~3 个不同类别的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控制,并尽快能够法定化,以进行推广应用,逐步完善中药多指标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更全面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8.[2]吴英华,任凤莲,蔡小华,等.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芍总苷的含量[J].应用化工, 2007,36(8):822.[3]任凤莲,瞿白露,谭小艳. 碱水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芍总苷含量[J].分析试验室, 2008,27(10):73.J8[4]刘敏彦,高秀强,王永,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芍药材中白芍总苷含量[J].中国药业, 2008,17(5):22.[5]刘玉红,陈燕,易进海. HPLC 测定白芍总苷的含量[J]. 华西药学杂志,2002,17(4):295.[6]李越峰,任彦冬,杨武亮,等. 不同产地白芍芍药苷含量的测定和比较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5,21(4) :28.[7]刘瑾,倪嘉纳,刘力,等.不同产地白芍的质量分析 [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4):207.[8]王诚元,陈伟.不同产地白芍芍药苷含量研究 [J]. 湖南中医杂志,2007,23(3) :98.[9]胡建焜,梁煜霞.不同产地白芍中芍药苷含量比较 [J].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2):89.[10]李霄,艾 萍.RP-HPLC 双波长法测定白芍中芍药苷和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2):122.[11]葛志伟,贺庆,林云径,等.RP-HPLC 法测定杭白芍及J9其饮片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J].中草药,2008,39(3):378.[12]王巧,刘荣霞,毕开顺,等.HPLC 法测定白芍总苷胶囊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J].中草药,2005,36(11):1630.[13]蒋国强,杨水新,叶勇.RP-HPLC 法测定生白芍免煎饮片中芍药苷[J].中草药, 2007,38(8):1190.[14]瞿白露,吴泓毅,任凤莲,等.GC/MS 分析白芍挥发油的成分[J].食品科技, 2009,34(3):92.[15]梁悦,王璐,茹鑫,等.逍遥丸(水丸)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其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J]. 分析测试学报,2009,28(10):1170.[16]陈勇川,穆海川,刘松青,等.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芍药及成药中芍药苷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2001,16(6):447.[17]张雪荣.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J]. 中草药,2000,31(11):832.J10[18]侯江雁,葛正华,曹喜红.炮制前后白芍中芍药甙含量变化研究[J].中医药学报, 2001,29(2):43.[19]寿国香,吕归宝.大孔树脂预分离-薄层扫描法测定消炎灵软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