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右江,揪心的崩岸》DV作品创意说明.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9324904
  • 上传时间:2018-01-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右江,揪心的崩岸》DV 作品创意说明广西隆安县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杜之昊、陆恺在凌恒克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进行脚本创作、影象拍摄及剪辑制作,完成了科学 DV 作品《右江,揪心的崩岸》 该 DV 作品围绕右江两岸常见的河岸崩塌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而探究“崩岸发生的原因”这一非常有意思的科学问题小作者不断观察,发现了右江河岸的复杂情况,但是不知道这些情况的内在联系 作者将这一问题请教了教师,终于明白了:这些复杂的河岸情况,实际上就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耕地肥沃,早已承包到各户,是农民养家糊口的保证,但因为缺乏牢固保护,也容易造成崩岸捞沙子造成水污染,但抛出的鹅卵石却可以保护河岸矮草和灌木长得葱郁,一样可以保护河岸为此,作者制定了保护方案,呼吁人们重视右江河岸的保护 在科学 DV 拍摄过程中,作者充分利用 DV 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拍摄中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拍摄技术该 DV 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的亲身经历,体现作者探索科学的完整过程,是科学、人文、技术的完美结合 《右江,揪心的崩岸》DV 作品涵盖了一项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的三层内涵:科学探究过程、所探究的科学现象和相关知识,以及探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科学探究过程:《右江,揪心的崩岸》DV 作品能体现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包括观察提问、猜想假设、计划组织、事实证据、模型解释、表达交流等六个步骤 2、科学现象和知识:《右江,揪心的崩岸》利用 DV 技术展示了作者所探究的科学现象和相关知识,从 DV 拍摄到演示图表,再到解说旁白,都是在揭示科学现象和知识 3、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者在完成《右江,揪心的崩岸》DV 作品过程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亲近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了科学素养,树立了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丰富了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了抓住不放、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意志,增强了合作意识,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右江,揪心的崩岸》脚本大纲一、观察提问: 片头:台风“黑格比”让右江河水大涨,水退后,作者看到对岸坍塌的情况,进行现场考察,了解河岸地形情况无植被,耕地)(崩岸)(水沟)(水中竹子),到江滨公园护坡、震东村小学附近调查民房开裂情况,提出探究主题:为什么会发生崩岸?哪些地形容易发生? 二、猜想假设: 开垦为耕地的河岸,容易发生崩岸三、事实证据: 连续出现崩岸录象,注意原来都是耕地 访问老人,介绍崩岸的情况。

      访问) 测量崩岸情况 旁边有树木,未崩岸 有低矮草本、灌木、石头的岸边,不容易发生崩岸 捞沙堆积鹅卵石,不容易发生崩岸 四、模型解释: 该地段河道,水文情况冬季水流冲击状况夏季水流冲击情况 河岸被淘蚀、切割、崩岸示意 设想的保护方案 实施方案遇到的实际困难 五:尾声:呼吁共同保护河岸《右江,揪心的崩岸》解说词广西隆安县第一小学 杜之昊 陆恺右江,广西隆安县的母亲河2008 年“黑格比”台风带来的洪水退后,学校对面的岸边崩了个大口子,非常显眼我把这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说那是崩岸 一个星期天,我和老师、爸爸找了条小艇,沿江而上,进行科学考察活动不久,我们就发现了崩岸上岸后,在江滨路旁,一个路灯杆因为地面下沉,倾斜了15 度左右路灯下的护坡,出现了连贯交错的裂缝,有些有四厘米宽这地段成了危险地带,已经用铁丝网进行了隔离,写上了“危险勿近”四个字,禁止人们靠近河对岸的震东村小学附近的一些民房,沿着河岸方向,出现了大大小小纵向的裂缝,变成了危房一些农民已经到搬迁到其他地方居住了 为什么会发生崩岸? 我们发现,发生崩岸的地方,原来都是耕地! 这是第二个崩岸,两旁现在还是耕地这个崩岸高处还种着蔬菜看看左右两边,崩岸前,这些地方原来就是耕地。

      在河边沙滩上,我们听了老师的讲解,采访了村民 听他这么一说,我们都很吃惊,看不出这里曾经发生过崩岸啊 于是我们进行了仔细观察,还动手进行测量拉开尺子,一个同学站在崩塌的最低处,举手才能摸到尺子,到最高处测量后,有 2.3 米高宽是 26 米,崩岸深入岸边达到 5 米这地方就被冲走了 1500 立方米的泥土 这是这里发生崩岸的第一个原因:河岸开垦为耕地后,土地疏松,缺乏牢固植被保护 经过调查,我们也了解到,在枯水季节,小河水也随着下雨有涨有落河水沿河槽冲下,冲击力很大近水的泥土,没有保护,一点一点被水冲走河岸被淘蚀,逐渐形成凹槽丰水期间,洪水高涨,对岸的堤坝和暗礁改变水流方向洪水漫过沙滩,进一步冲击河岸高水位时,洪水浸泡了河岸,泥土变得松软,引起了崩岸,大量泥土被水冲走 这就是崩岸发生的第二个原因:河水的涨落冲击,高水位浸泡 我们也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在这进行测量的崩岸旁边,有个隆起的小土丘,下端有丛灌木和一棵大树旁边的泥土都崩塌被冲走了,而靠着树的保护,土丘保留了下来土丘比两旁的耕地高了一米左右,成了一道土坝隔离在那里不知道,这些树还能支撑多久? 河对面的一些岸边,没有被开垦为耕地,还覆盖着杂草和灌木,那里没有发生崩塌的现象。

      让我们认真观察这丛繁茂的灌木,它们的根牢牢抓住河岸,象网一样有力的保护河岸,地面淤积了厚厚的泥沙,看不到土地裂开的痕迹这地方也长满了灌木和杂草,也没有发生崩岸这些近水的杂草,留下了被洪水冲刷的痕迹,但是它们的根牢牢地抓住河岸这些灌木和杂草成了河岸的保护神覆盖石头的岸边,当然不会发生崩岸这里也是耕地,但是鹅卵石成了一道护坡,抵挡了水流的冲击,也没有发生崩岸 这是我们设想的保护方案高大的树木不能种在洪水经常涨到的地方,因为洪水来的时候,会夹带大量的杂物,如这丛竹子,香蕉杆,树木,被树拦住后,会堆积得很高,树会被这些杂物压垮的采用鹅卵石保护岸边,就是利用推土机把捞沙后抛出的鹅卵石推成护坡,为岸边的泥土筑起保护墙种上灌木和青草,可以保护岸边泥土,防止土质疏松,即使被杂物压垮,他们的根一样起保护作用,还可以重新生长起来 实施这样的方案,遇到的实际问题是:这些耕地分成一快一块的,已经承包到各个农户了河岸非常湿润,淤积的泥土肥分高,一些农民早早整理了耕地,种上了蔬菜、玉米、黄豆等这些耕地是农民赖生存的要回收来实施保护方案,难度比较大 四年前,河边的这棵树岌岌可危今天,它已经没了影子以后,我们还能失去什么?保护右江河岸,任重道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