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ppt
48页第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l为什么要为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目标l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内容一、目标一、目标l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l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Ø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Ø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一、目标一、目标l年级目标Ø小学低年级:适应新的学校生活环境,完成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遵规守纪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体验学习乐趣。
Ø小学中年级:学会关心他人,与同伴友好相处;掌握基本学习方法,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学会调节情绪,形成乐观性格;Ø小学高年级:学会合作,初步形成责任意识;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形成乐观、坚韧的心理品质二、内容二、内容l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l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小学低年级主要内容小学低年级主要内容l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l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l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l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l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教学方案目录教学方案目录l我是小学生啦l书包“总动员”l我能管住自己了l我长大了l我的情绪蛋糕l分享的快乐l奇妙的“○”l练就一双“火眼金睛”l手拉手,好朋友l受欢迎的耳朵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l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l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l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l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l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内容小学中年级主要内容l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l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l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l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l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l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教学方案内容教学方案内容l独一无二的我l做个“不倒翁”l想法不同,心情不同l做情绪的小主人l走进记忆王国l寻找注意的密码l相亲相爱一家人l学会赞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l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l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l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l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l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l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小学高年级主要内容小学高年级主要内容l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l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l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l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l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l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教学方案内容教学方案内容l潜力小宇宙l阳光总在风雨后l爱上成长的烦恼l快乐深呼吸l张弛有度 快乐学习l做时间的主人l沟通,从心开始l学会合理拒绝教学内容教学内容l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l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l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l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l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l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第二节第二节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培养l一、增进主观幸福感l二、开发心理潜能l三、培养积极人格一、增进主观幸福感(一、增进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l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1)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工作学习、家庭环境、社会关系及社会支持等;(2)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3)交互作用:人格、年龄、性别等因素;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由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两部分构成§在个人取向的文化中(如欧美国家),个人较注重自身的主观体验,倾向于区分自己与他人,直接表达个人态度和内心感受的行为受到鼓励,和自我相关的情感如自尊,与SWB关系尤其紧密§而在集体取向的文化中(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个体必须和外界社会规则保持一致,个人的主要目的不是区分自己与他人,而是与他人保持和谐一致,个人理想往往是所属群体的理想,个人的感觉、情绪、思想不被看作行为的决定因素、因而在集体取向的文化中,有关自我的情感取向对决定生活满意度显得不那么重要 §Katja等对芬兰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校获得的满足和愉快是影响中学生SWB的重要因素之一反之,在学校中的挫折失意是引起中学生,尤其是女中学生,不幸福感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青年人,工作学习的负荷量和从工作学习中获得的满意情绪,都与SWB呈现出正性相关§中年人在工作学习上的负荷量依然与SWB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从工作学习中获得的满意情绪不再是影响SWB的重要因素§对于临近退休年龄或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工作和学习不再对SWB产生重要影响 §从对青少年的研究中发现,他们的满意感或不幸福的感觉与他们所体会到的家庭气氛相关。
家庭的稳定、成员间的相互关怀、没有明显的家庭矛盾是青少年总体满意度的预期因素而青少年体会到的家庭结构松散、父母关系欠佳和严重的家庭矛盾,都是他们产生不幸福感觉的预期因素 §埃莫斯和迪勒尔对美国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研究外向性和快乐的关系,结果发现,个性外向的也就是好交际、合群、活跃的人,都说自己十分快乐和对生活很满意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导致积极情感的增加,进而个体可以获得高幸福感 §明尼苏达大学Tellegen等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SWB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有学者认为,人具有快乐或不快乐的基因素质,气质的差异导致个人体验SWB的水平不同§在个人发展过程中,遗传与环境因素都对SWB水平产生影响,外界环境中的各因素通过个性影响SWB §外倾者倾向于经历和体验积极生活事件,神经质者倾向于经历消极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反过来又对SWB产生影响§Okma等人对l8~90年龄段的个体研究发现,SWB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总的SWB上,男女差异不显著但在SWB的不同维度上,两性的差异还是存在的女性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体验上都较男性强烈 。
l增进学生主观幸福感:(1)引导学生理解幸福的真谛;(2)引导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改变自己的主观态度,找到自己的优势;(3)引导学生改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活动,树立恰当的学习生活目标二、开发心理潜能二、开发心理潜能l如何开发小学生心理潜能?个体不断发现和发展自己潜在的能力,并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鹰和鸡鹰和鸡一天,一个男孩爬到父亲养鸡场附近的一座山上去发现了一个鹰巢他从巢里拿了一枚鹰蛋,带回养鸡场,把鹰蛋和鸡蛋混在一起,让一只母鸡来孵孵出来的小鸡群里有了一只小鹰小鹰和小鸡一起长大,因而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鸡外还会是什么起初,它很满足,过着和鸡一样的生活 但是,当它逐渐长大的时候,它内心里就有一种奇特不安的感觉它不时地想:“我一定不是一只鸡!”只是它一直没有采取什么行动直到有一天,一只了不起的老鹰翱翔在养鸡场的上空,小鹰感觉到自己的双翼有一股奇特的新力量,感觉到胸膛里心脏正在猛烈地跳动着它抬头看着老鹰的时候,一种想法出现在心中:“养鸡场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飞上青天,栖在山岩之上 它从来没有飞过,但是它的内心有着力量和天性它展开双翅,飞升到一座矮山的顶上极为兴奋之下,它再飞到更高的山顶,最后飞上了青天,到了高山的顶峰,它发现了伟大的自己。
2、科学用脑、开发右脑3、保持乐观情绪4、开展创新思维训练1、自我意象的建立——积极暗示三、培养积极人格三、培养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概念认为人内心都有两股相互抗争的力量,积极和消极力量6种美德种美德24种人格品质分类种人格品质分类美德人格品质智慧创造力、好奇心、心胸开阔、好学、洞察力勇气正直、勇敢、诚实、热情仁爱善良、爱心、社交能力正义公平、领导才能、团队协作节制宽容、谦虚、谨慎、自我控制卓越对美和优秀的鉴赏力、感恩、希望、幽默、虔诚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l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具有的各种积极人格特质;l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件进行积极归因;l教师家长的公平公正、以身作则;l学生主动进行自我调节使人格逐渐完整和统一培养积极人格的培养积极人格的36条建议条建议l1、切断和你过去失败经验的所有关系,消除你脑海中的那些与积极、切断和你过去失败经验的所有关系,消除你脑海中的那些与积极心态背道而驰的所有不良因素心态背道而驰的所有不良因素l 2、找出你一生中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并立即着手计划去得到它,借、找出你一生中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并立即着手计划去得到它,借着帮助他人得到同样好处的方法,去追寻你的目标。
着帮助他人得到同样好处的方法,去追寻你的目标l 3、确定你需要的资源之后,便制订如何得到这些资源的计划,所定、确定你需要的资源之后,便制订如何得到这些资源的计划,所定的计划必须不要过度,也不要不足,别以为自己要求的太少,记住,的计划必须不要过度,也不要不足,别以为自己要求的太少,记住,贪婪是野心家失败的最主要因素贪婪是野心家失败的最主要因素l 4、培养每天说或做一些使他人感到舒服的话或事,你可以利用、、培养每天说或做一些使他人感到舒服的话或事,你可以利用、明信片,或一些简单的善意动作来达到此目的例如给他人一本励志明信片,或一些简单的善意动作来达到此目的例如给他人一本励志的书,就是为他带来一些可使他的生命充满奇迹的东西日行一善,的书,就是为他带来一些可使他的生命充满奇迹的东西日行一善,可永远保持无忧无虑的心情(这其实也是佛家的要求,由此可知,积可永远保持无忧无虑的心情(这其实也是佛家的要求,由此可知,积极心理学确实受到东方佛学智慧的影响)极心理学确实受到东方佛学智慧的影响)l 5、使你自己了解一点,打倒你的不是挫折,而是你面对挫折时所抱、使你自己了解一点,打倒你的不是挫折,而是你面对挫折时所抱的心态,训练自己在每一次不如意的处境中都能发现与挫折等值的积的心态,训练自己在每一次不如意的处境中都能发现与挫折等值的积极一面。
极一面l…….第三节第三节 健康心理维护健康心理维护l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共同的心理发展需求,整体规划和设计,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我发展、情绪管理、学习心理和人际交往等内容一、自我发展一、自我发展——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l苏轼有言:“人之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 l知人虽难,知己更难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能够认可、接收现在的自己,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l人啊,认识你自己吧 ——希腊阿波罗神庙,德尔菲神谕二、情绪管理二、情绪管理——面对现实、适应环境面对现实、适应环境l情绪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 B1 C1 A B2 C2 前因 信念 后果 l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个体对激发事件的认识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
l小学生的情绪认知、体验和调控都处于发展阶段,小学生情绪管理要让学生不断体验到积极情绪Ø 一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形成合理认知Ø 二是引导学生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三、人际交往三、人际交往——结交知己、与人为善结交知己、与人为善l目标:提高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和能力,使之学会交往、合作,懂得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别人l内容: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Ø师生关系: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与教师交流;Ø同伴关系: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会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高年级学生与异性正常交往Ø亲子关系:理解、尊重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性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两性无忌期——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异性疏远期——横眉冷对,怒目相向 异性接近期——异性相吸,眉目传情 异性爱恋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学习心理四、学习心理——学会学习、善于娱乐学会学习、善于娱乐l激发学习动机:从运用表扬、奖赏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外部学习动机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内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l掌握学习策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学习l培养学习习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l端正考试态度:正确认识考试的作用和价值,减轻考试焦虑,做好考试准备第四节第四节 心理与行为问题干预心理与行为问题干预一、学习适应问题一、学习适应问题1、厌学l原因:与学校、家庭均可能有关系l干预:帮助学生找出厌学原因——协商制定干预计划——在学校与家长的支持下进行干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无所谓的一种心理倾向一、学习适应问题一、学习适应问题2、注意力不集中l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3岁时专注时间10~12分钟, 5~6岁 12~15分钟, 7~10岁 20分钟, 10~12岁 25分钟, 12岁以上 30分钟以上 注意力涣散,易被干扰,不能关注学习l原因:神经类型的影响或饮食中微量元素的缺乏,学习习惯不好等l鉴别:Ø不能仔细注意细节,常发生粗心大意所致的错误;Ø在学习或活动时,注意力难以持久;Ø与人对话时,心不在焉,似听非听;Ø不听从指令而难以完成或组织各项工作或任务;Ø逃避、不喜欢或不愿参加那些需要精力持久的工作或活动;Ø遗失作业或活动所需要的东西,如玩具,作业本,铅笔等Ø因声音或其他外界刺激而分心。
l干预:改善饮食; 注意力训练,如走迷宫,舒尔特方格等; 行为训练;二、人际交往困难二、人际交往困难l被排斥和拒绝(1)原因:同伴交往中主动 、活跃,但常采用不友好的交往方式2)干预:个体心理方式,同时要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学会友好交往的方式l被忽视的学生(1)原因:不喜欢与他人交往,或在交往中表现出退缩,很少表现出主动、友好的行为2)干预:个体心理分析原因, 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教师加强对其关注,激励其主动行为三、学校欺负行为三、学校欺负行为l欺负发生的原因(1)竞争假设:在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应2)外部特异性假设:受欺负者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如肥胖、讲方言、戴眼镜等3)依恋理论假设:儿童期形成不安全的“内部工作模式”,可能会造成儿童以后产生不安全和焦虑,从而导致欺负发生4)心理理论假设: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欺负他人的儿童对对方的心理有较好的把握,但他们就是喜欢给别人带来痛苦力量较强的一方对力量较弱的一方所实施的身体或心理的攻击,通常表现为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众欺寡。
l干预(1)学校水平: 制定学校干预计划,形成反欺负行为的大环境,提高教师干预欺负行为的水平2)班级水平:制定班级规则,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认识欺负行为的危害,学会积极应对欺负的策略3)个体水平:根据欺负着和被欺负着的个人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四、网络依恋四、网络依恋l干预:Ø以预防为主,通过心理活动课或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科学上网Ø治疗可采用行为契约法、想象厌恶疗法等心理学技术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影响学习、生活,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五、说谎五、说谎l干预:Ø团体心理:调查问题的现状、动机,让学生体验说谎时而心态和对他人的伤害,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心理品质Ø个体心理:针对经常说谎的学生了解说谎的原因,对症下药,争取家长的配合儿童为了达到某种利己目的,或为满足虚荣心,或为逃避惩罚而说谎六、偷拿别人东西六、偷拿别人东西l干预:Ø及时制止;Ø保护学生的自尊心;Ø角色扮演、故事感悟的方式,认识偷拿别人东西的危害;Ø家长的配合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