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厂输水隧道安全文明施工方案.doc
48页贵安新区小寨水厂输水隧道安全文明施工方案目 录1、工程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1.2、工程区域自然条件 31.3、地形地貌 41.3.1、地质构造 41.3.2、水文地质 41.3.3、不良地质现象 52、施工组织 62.1、现场施工布置 62.2、主要合同项目及控制工期 62.2.1、主体工程 62.2.2、临时工程 62.2.3、控制性工期目标 73、主要施工重点及难点 7 3.1、本段隧道工程施工重点及难点 74、隧道施工方案 8 4.1、石方明挖 8 4.2、石方洞挖 8 4.3、支护工程施工 8 4.4、模注砼衬砌施工 8 4.5、主要施工目标 85、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9 5.1、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9 5.2、安全生产目标 9 5.3、安全生产管理原则 9 5.4、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 10 5.5、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0 5.5.1、落实安全管理职责 10 5.5.2、遵守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11 5.5.3、严抓安全生产纪律 11 5.5.4、安全教育制度 11 5.5.5、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12 5.5.6、安全设施验收制度 13 5.5.7、安全检查制度 13 5.5.8、隐患整改与违章处罚制度 13 5.6、施工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13 5.7、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15 5.8、塌坊处理安全保证措施 17 5.8.1、中小型坍方处理 17 5.8.2、大型坍方处理 18 5.9、主要施工项目安全措施 19 5.9.1、进洞施工基本要求 20 5.9.2、洞身开挖安全保证措施 20 5.9.3、钢筋加工安全保证措施 29 5.10、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33 5.10.1、基本规定 33 5.10.2、配电箱安全保证措施 35 5.10.3、变压器配电室安全保证措施 36 5.11、消防安全措施 37 5.11.1、基本消防安全保护措施 37 5.11.2、临时设施 38 5.11.3、消防设施 38 5.12、冬雨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9 5.12.1、雨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9 5.12.2、冬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06、文明施工 41 6.1、施工现场布置 41 6.2、封闭管理 41 6.3、施工场地 42 6.4、现场住宿 42 6.5、材料堆放 42 6.6、治安综合治理 43 6.7、生活卫生 44 6.8、环境管理 44输水隧道安全文明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隧道起讫桩号分别为:1+736—2+124,隧道长388m。
隧道内轮廓(宽×高m)6.4×4.8m,结构形式采用复合式衬砌进出口为端墙式洞门1.2、工程区域自然条件隧址区属于亚热带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1℃,极端最高气温34.5℃,极端最低气温-8.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7℃,平均最高气温27.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1℃,平均最低气温1.7℃,气温年较差18.6℃无霜期283天;市境温度以鸭池河谷地带较高,东部、西南部低中山山地略低冬暖夏凉、气候温和、舒适宜人、季风明显冬半年(10-3月)盛行东北风,夏半年(4-9月)盛行偏南风,年主导风向NE,频率13%年平均风速2.7米/秒最大风速19米/秒年雨量1180.9mm,市境雨量1021.2-1426.9mm间,雨量吧由南向北递减,东部和西南部北坡为清镇的雨量中心,北部鸭池河谷雨量偏少夏半年雨量占年雨量80.4%,夏季(6-8月)占46.5%雨季平均始于4月19日,雨季长达181天,一日最大降水量221.2mm雨季雨量占年雨量的83.7%雨日(雨量≥0.1mm)186天,是全国多雨日区雨来那个丰沛、气候湿润、雨热同季、暖湿共节年平均相对湿度82%,最大月83%,最小月76%最大极值100%,最小极值10%。
年平均总云量8.0成,阴天(云量>8成)230天,晴天(云量<2成)20天;年日照时数1228.2小时,日照百分率28%由于山体遮挡,东部、西南部山地日照时数少100-200小时,北部丘原谷地少50-100小时;一年中63%的日子浓云密布或者落雨不节,另32%的日子云量较多,致太阳辐射损失多,属全国低值地区阴雨常连绵、寡照辐射少,自然地理气候良好1.3、地形地貌隧道区位于贵州高原第二个梯级面上,贵阳岩溶盆地西北侧,属黔中丘陵盆地的组成部分,隧道段位于扁山寨、新田关、中山村交界的扁山大坡,隧道起点林地、终点耕地分布,场地标高1247-1419m,高差172m,总体呈中间高两端低,地势起伏极大,工程环境复杂1.3.1、地质构造隧道区地处黔北台隆构造变形区,总体位于红枫湖背斜,背斜轴部位于隧道出口约300m,走向垂直于隧道延伸方向,从区域上看,为北东-南北向断裂构造体系控制西南侧距离隧道出口约200m为一条次生非生活动性平移断层(F1断层)近东西向发育,倾角65°-70°;西南侧距离隧道进口约600m为一条次生断层(F2断层),近东西向发育,倾角65°-82°1.3.2、水文地质1.3.2.1、地表水隧址区西北、西南侧为红枫湖水库,是乌江上游支流猫跳河筑坝而形成的人工湖。
始建于1958年,1960年蓄水水域面积57.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高原湖泊由北湖、中湖、南湖及后湖组成,其流域内主要有桃花园河、羊昌河、麻线河、后六小河等四条河流汇于红枫湖,其下游即为猫跳河,流域面积1596km2,年平均径流量11.5亿m3湖面东西宽约9km,南北长约16km,湖面正常水位1238.08m(黄海高程系),面积57.2km2根据历史统计资料,年最高水位为1231.87-1238.33m,年最低水位为1216.75-1231.38m,一般为1228.08m左右隧道进口附近为一片鱼塘,据访在丰水季节该鱼塘水面标高为1236.5-1237.5m,隧道出口附近中山村有一水井,由附近冲沟地表水汇流至此,水量及标高受降水影响而差异较大除此外无地表水体分布1.3.2.2、 地下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地表调查,隧址区岩性以碳酸盐及碎屑岩为主,按场区地下水的含水类型、富水性及岩层间的水力联系,将隧洞通过地段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1.3.3、不良地质地段1.3.3.1、岩溶根据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场区可溶岩段有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发育,主要为顺陡倾层面发育的溶隙、溶洞,地下岩溶发育程度与下伏基层岩岩性相关,以隐伏的竖向溶隙、溶孔及溶蚀晶洞为主,物探资料亦显示该区域下伏基岩较破碎,多见竖向裂隙。
1.3.3.2、其他不良地质现象1、隧道进、出口均靠近F1、F2断层带,受断层带影响,附近岩体破碎,裂隙水较丰富,对隧道的掘进、支护产生不利影响2、隧道进口部分洞身基本从第四系覆盖层穿过,隧道围岩无自稳能力,隧道掘进、支护难度大3、隧道出口部分穿过三叠系红枫亚组一段(Th1)岩石地层,隧道围岩自稳性较差,隧道掘进、支护难度大4、场地可能存在一定的导水性溶洞,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突水、涌泥等情况需做好相应防范措施5、隧道进出口段仰坡顺向坡开挖时,将形成临空面,存在整体滑坡的可能;出口段坡角较大时,岩体受裂隙切割,存在岩体崩塌,覆盖层滑移的可能,因此洞室开挖时,要对覆盖层放坡处理,对不稳定岩块进行清除1.3.3.3、隧道围岩隧道围岩级别划分一览表分布里程围岩分级1+736-738V1+738-2+111IV2+111-124V2、施工组织2.1、现场施工布置1、施工用电,进口设一台630千伏安的变压器,保证施工需要2、施工用水,在洞外设置18立方米水池一座供水 3、进洞口外平整一块长80m,宽22m的场地作为隧道临建设施场地,安装空压机、钢筋加工棚、生活区等2.2、主要合同项目及控制工期2.2.1、主体工程主体工程施工项目和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洞口明挖、洞口仰坡开挖及支护、大管棚、中空锚杆超前支护、洞顶排水沟;2、洞身石方洞挖及初期支护,洞身模注砼复合衬砌;3、防排水系统施工4、仰拱施工5、塌方、岩溶、破碎带、断层、涌水等不良地质构造段处置6、出口端墙锚杆钢筋砼施工7、隧道监控量测 2.2.2、临时工程1、满足现场施工所需的道路、施工供风、供水、供电、砼拌制、型钢、钢筋加工、模板加工、仓库、办公及生活设施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2、为满足本标工程的需要,承包人认为必要的附属设施和其它临时设施。
2.2.3、控制性工期目标隧道工程施工从2014年9月10日开始-2015年1月26日结束3、主要施工重点及难点3.1、本段隧道工程施工重点及难点 1、进(出)口段分别为Ⅴ级围岩且裂隙发育,完整性差,自稳能力差,进洞前应严格施作管棚、中空注浆锚杆超前支护,然后采用台阶法按“弱爆破、短进尺(1.2-1.5m)、强支护、及时二衬”的原则施工确保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 2、进洞口和出洞口同时开挖出洞口一端,前面20米隧道,采用机械挖掘方式挖掘机破碎锤开挖),进洞口一端前面20米均采用机械挖掘方式,其余采用钻爆法施工,上坑道,下坑道两部开挖方案明洞段施工应在导向墙及管棚施工完成后进行其它岩类采用钻爆施工,并采用微差起爆网络,严格控制单响药量,以减小开挖爆破对本洞的影响; 3、隧道穿过地层的岩石地质条件变化较大,为防止可能会出现突泥涌水现象,施工中需根据掌子面展露的围岩情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同时采用地质雷达探测、长探孔排放、注浆封堵等综合措施一旦出现突泥涌水迹象及时调整开挖及支护方式,以保证隧道稳定及施工期安全; 4、为确保隧洞施工安全,隧道砼衬砌应在初期支护完成150m-250左右时及时跟进,使开挖初期支护和砼衬砌平行作业。
由于隧道相对开挖强度较高,其中进口Ⅳ、Ⅴ级围岩洞段月进尺按95-105m/月控制,配备足够的资源以满足开挖循环的正常进行是保证工程按期完成的关键 5、监控量测为信息法施工提供依据,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监控量测的项目为;拱顶下沉量、周边位移量(收敛监测)、锚杆抗拔力、隧道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4、隧道施工方案4.1、石方明挖隧道洞口周围覆盖层采用反铲开挖,部分人工辅助;洞口边、仰坡采用分层开挖方法使用YT28手风钻造孔,底部预留1.5m厚保护层浅孔小装药量爆破,局部人工撬挖;为达到保护边坡的安全目的应采用光面爆破4.2、石方洞挖隧道开挖,钻孔可采用潜空钻机、气腿式手风钻,钻孔直径为42-45mm,钻孔台车进洞时要有专人指挥,认真检查道路状况和安全界限,其行走速度不得超过 25m/min台车在行走或待避时,应将钻架和机具都收拢到放置位置,就位后不得倾斜,并应刹住车轮,放下支柱,防止移动隧道开挖采用新奥法施工,周边采用光面爆破对断层破碎带及成洞条件较差的洞段在开挖前采用中空注浆锚杆进行超前支护在Ⅳ级围岩和Ⅴ级围岩段采用二台阶开挖的施工方法4.3、支护工程施工锚杆施工采用YT28手风钻造孔,人工安装,NZ130A型锚杆注浆机注浆;喷混凝土施工采用洞口外布置JS750型混凝土搅拌机集中拌制,6m3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