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家长应尊重孩子天性还孩子们一个自己.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55556214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07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家长应尊重孩子天性,还孩子们一个自己   孩子怎样生活才能幸福,才能发展得好呢?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总是要求孩子不“出格”,这么做好吗?  案例: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对我说,她5岁的女儿尤其懂事,人见人爱,幼稚园老师说她很听话,亲朋挚友也全部夸她是个好孩子,但她发觉孩子尤其“心重”,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们交谈了许久,共同找出了孩子“心重”的原因在此,我想将这位母亲在教育上的失误告诉家长好友们,方便共同借鉴这一教训,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愉快的成长  这是一位很重视家庭教育的母亲,从女儿两岁起便开始从严管教,要求女儿做个好孩子尤其是在众人面前,每当孩子表现好时,母亲便对她说:“瞧,他人夸你是好孩子哩!”每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就对女儿说:“看,他人笑话你了!”久而久之,让他人夸自己是个“好孩子”的愿望便深深地埋进了女儿的心里这个女孩子在任何场所,做任何事情全部期望得到他人的称赞假如哪一次幼稚园老师称赞了他人,没夸她,她内心就极不平衡平时,假如表现稍有“出格”(这个“格”是母亲定下的),不等母亲说,她就会出现一个自责、自悔的样子总怕他人说自己不好”像紧箍咒一样箍在了孩子的头上,使她小小的年纪就活得很累,形成她母亲所说的“心重”。

        在交谈中,这位母亲对自己的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女儿“心重”是自己教育不妥所致她很感慨地回想说:“我小的时候,我妈也是这么教育我的,这是个教育的误区啊!”  早教,请尊重孩子的天性  这位母亲所谓的“好孩子”标准是否适宜,我们暂且不管,这里只说说孩子怎样生活才能幸福,才能发展得好幼儿期的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她们应在童真的世界里成长,充足享受童年的愉快家长要让孩子顺着天性成长,这么,她们本身潜力才能得以发挥,人格才能健全发展家长当然负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但这种教育应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地促其发展假如把孩子训练成事事全部根据成人所划定的“好孩子”的标准去做,一举一动全部为了让他人夸,那么,孩子势必会失去童真、失去个性,失去童年的欢乐一个孩子从小惯于看大人的脸色行事,长大后便可能为取悦他人而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看法,顺着他人的思想说违心的话这么,在工作中极难做到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这么的人生也不可能有幸福,这种扭曲的人格有悖于中国新一代的培养目标,也非家长所望  不应要求孩子到处不“出格”,事事不“出格”  另外,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她们是在不停尝试、不停犯错中学习和成长的,家长不能要求孩子不犯错,更不应要求她们到处不“出格”,事事不“出格”,而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她们能自主地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动,这么,孩子才能健康发展。

      对孩子行为进行评价是需要的,但评价应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不能笼统地用“好孩子”、“坏孩子”来评价孩子的行为,而应针对详细情况,引导她们知道哪些是好行为,哪些是不好的行为;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并注意逐步培养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养成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定是非对错的习惯,自己认为是正确就坚持去做,出了错误改了就好,无须过多地考虑他人的见解这么,就能培养孩子成为有主见、有独立看法和明事理的人,对孩子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也很有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