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锅菜的回忆.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大锅菜的回忆 单位餐厅做了炖冬瓜,吃一口立马感觉亲切,就是上学时食堂大锅菜的正宗味道,忍不住大快朵颐,熟悉的味道唤起了长久的回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学的食堂炒菜种类远不像现在这么丰富,一般就是时令蔬菜,一年四季大白菜、土豆居多,夏天好一些,有豆角、茄子、西红柿、黄瓜等等可是大师傅并不乐意展露厨艺,做菜习惯于煮、炖、烀,一大锅菜没有多少油水,饶是这样,对于主要靠从家里带咸菜的穷学生来说,能吃一份食堂的大锅菜,也算是一种奢望运气好的话,偶尔大锅菜里漂着几块肥肉炼过的肉脂,一定会引起一群人的垂涎欲滴,假如上面漂着几片薄薄的五花肉,那更让大家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期望能得到打菜师傅勺子的宠幸但往往是失望大于希望,寥寥无几的肉脂在勺子的边缘游弋,却迟迟进不了勺子,打过菜的学生只有悻悻而去可是,据说——只是据说,有的同学看到炒菜师傅经常躲在厨房里偷吃肥肉,他们习惯在炒菜出锅时先把肥肉挑到自己的碗里 学校食堂的菜品差,学生们看法纷纷,校方其实也心知肚明,只是碍于某些领导与食堂承包者错综繁杂的利益关系,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校食堂生意照常红火,然而,竞争的危机在不知不觉中应运而来。
几位老师的家属——大都是40岁左右、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就开设了其次食堂她们在家里把菜做好,装在铁筲(水桶)里,每天饭时在学生下课通往宿舍的道路上一字排开同样是大锅菜,色香味俱全,上面漂着一层油花和五花肉,引得学生们纷纷驻足购买价格也公平,肉菜五毛一份,素菜二毛一份,一份就是一大勺子,能盛满快餐杯的三分之二有的同学每次乞求大妈多给盛点菜汤,她们也多半会充满怜爱的给予满足;有的同学专门等大妈剩下筲里剩下最终一点再买,大妈也会大方的收个半价她们本身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也都和眼前这帮学生差不多,知道这些住校的孩子家庭都不富足,严重的营养不良,央求盛点汤说回去泡煎饼,其实还是眼馋汤里那点油花;等到最终再买的同学,无非是手里缺钱记得那时大妈们做的大锅菜真香啊,炖茄子、炖土豆、烀豆角、西红柿蛋汤、炖冬瓜、炖水萝卜、粉皮炖鸡架……虽然同样是大锅菜,同样也是煮、炖和烀,由于多了一点良心在里面,当然也有一些相互竞争的因素在里面,菜做的可以说货真价实、物美价廉,每每引起学生们的争相抢购,甚至将哪个大妈做菜好、什么菜最好吃作为课间的谈资 然而好景不长,可能是有些不会做菜卖的老师家属嫉妒大妈们的卖菜收入,可能是大妈们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校方以影响教学秩序为由开始取缔大妈们的菜摊,甚至不惜动用行政命令,责令有家属卖菜的老师主动承认错误。
就这样,在学生下课通往宿舍的道路上公开卖菜的菜摊不见了但是,市场经济是阻止不了的,不能公开卖,她们就私下卖,卖菜市场转移到了老师的家属院,转移到了学校以外,总之是到了校方的势力范围之外虽然不像以前那么便利,仍有不少的学生随着大妈们打游击,成为她们忠实的顾客 回想起中学生活的艰辛,每每唏嘘不已,但是在那么贫困的年代,孩子们乐观向上,以苦为乐,寒窗苦读终究成人成才,真是需要感谢卖菜的大妈如今吃到大锅菜,吃到这熟悉的味道,更加珍惜生活的来之不易 【编者按】:读读一读《大锅菜的回忆》,那长久的年代,那长久的记忆又回到了眼前:等那些带着肉腥味儿的菜汤,便是一种奢望遥远的大锅菜,长久的生活,是刻骨铭心的,眼瞎的生活富足,甚至有些奢华;深思一番,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当是“我们〞的责任感谢投稿,问候!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