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6加几》教学设计.doc
4页小学数学精选教案《8、7、6加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王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页的例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2.在观察、交流、比较的活动中,体会算法多样化3.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自信心,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教学重点:逐步脱离实物正确口算8、7、6加几教学难点:体会算法多样化,优化“凑十”方法教学准备:情境图、小棒、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8+( )=10 ( )+7=10 6+( )=10( )+5=10 9+( )=10 10=( )+8(2)口算8+2+4= 3+7+2= 6+4+3=(3)9+5=教师:9+5这道题你是怎么计算的?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凑十的方法,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l0,10加4就等于14还有的同学用了其他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很好看来,同学们对于前面所学的知识已经掌握得非常好了。
接下来我们就借助这些计算方法来继续学习8、7、6加几(板书)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复习数的分解、连加和9加几等知识,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继续学习做好知识和方法的准备二)探究新知1.从具体到抽象,真正理解计算方法(1)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教师:同学们在参加运动会(出示主题图,采用化静为动的方式,课件先出现跑在前面的,再出现跑在后面的),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教师:你知道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吗?学生汇报并交流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汇报:一个一个点数(学生有了凑十的经验,如果不出现,就不处理);接着数;能列出正确的算式——8+5并直接说出结果2)动手操作,理解计算方法教师:8+5该怎么算呢?把你的想法用手中的小棒来摆摆,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师指名进行小棒的操作,重点讲明“凑十”的方法教师:8根小棒加上5根小棒,如果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给8根,8添上2就是10,把10个1捆在一起,10个一变成1个十,5根拿走2根还剩3根,10加3就等于13,所以8+5等于13设计意图:、学生边说边操作小棒,把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凑十”的方法,夯实了算理。
教师:刚才我们用凑十的方法算出了8+5=13,知道跑步的同学一共有13人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如果出现拆8和5“凑十”的方法,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也要对这种方法给予肯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计算8加5的方法3)填写框架图,再现计算方法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过渡,逐步脱离实物的操作,借助框架图理清计算的过程,务实每一个环节4)回忆,形成表象教师: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8+5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把具体的思维,利用头脑再现的方法形成表象,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学习5)尝试练习,巩固新知教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试着计算8+6、8+4这两道题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在计算9加几、8加几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脱离实物计算(1)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抽象出算式教师:学校运动会,二年级一班参加的各项体育项目如下教师:如果请你统计一下任意两个项目参加的人数,你想统计哪两个体育项目?参加这两个体育项目的共有多少人?怎么列式?请你把算式写在纸条上教师将学生写的算式贴在黑板上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教师:你会计算哪道题?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分以下几个层次教学第一层次,重点说“凑十法”,体会“凑十法”既可以拆大数也可以拆小数板书框架图如7+5这道题,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有拆分7与5凑十的,也有拆分5与7凑十的,教师都要对这些方法给予认可第二层次,在这里如果学生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但不作为重点,因为这部分内容在后面的学习中会涉及到第三层次,任选一道题,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开放式的练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在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时既巩固了基本的凑十的方法,又体会到算法的多样化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1)完成书上第91页“做一做”第1题2)直接说出计算结果设计意图:分层次不断深入地练习,巩固计算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同时初步渗透一些函数思想3)你能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吗?在○里填上“>”“<”或“=”8+6○15 18○8+8 7+8○8+7 7+5○7+6 8+5○6+5(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练习,既巩固了有关8、7、6加几的计算,又引导学生体会比较大小的不同策略,有的可以先计算再比较,有的可以直接观察两个加数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全课小结教师: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棒极了!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1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