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环境海洋学化学部分复习思考题.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c**
  • 文档编号:297702475
  • 上传时间:2022-05-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8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环境海洋学化学部分复习思考题 2022年环境海洋学化学片面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常量元素;常量元素:海水的主要成分海水中80多种元素中,除组成水的H和O外,溶解成分的含量大于1mg/kg的仅有11种这些成分占海水中盐类的99.8~99.9%,所以称为主要成分也称为保守元素. 2、养分元素;主要包括与海洋生物生长有关的一些元素,如N、P、Si等有时称为非保守成分 3、主要成分恒比定律;全世界一切海水水样,都含有一致种类的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分外接近恒定的比例关系而这些水样之间只有盐含量总值不同的识别 (尽管各大洋各海区海水的含盐量可能不同,但海水主要溶解成分的含量间有恒定的比值) 4、元素的保守性;由于这些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较大,而且性质对比稳定、根本上不受生物活动的影响,各成分浓度之间比值根本恒定 5、海水的碱度;溶液中弱酸阴离子全部被释放所需酸的量总碱度:在温度为20℃时,1L海水中弱酸阴离子全部被释放时所需要氢离子的毫摩尔数 6、碳酸碱度;由CO32-和HCO3-所形成的碱度 7、硼酸碱度;由B(OH)4-所形成的碱度 8、海洋低氧现象; 9、悬浮颗粒物;指能在海水中悬浮相当长时间的固体颗粒 10、硝酸盐的恢复作用;被生物摄取的NO3-被恢复为生物体内有机氮化合物的过程。

      11、反硝化作用;NO3-在某些脱氮细菌的作用下,恢复为气态氮化合物(N2或N2O)的过程 12、Redfield比值;海洋浮游植物细胞、海水中的C : N : P比值,即经典Redfield 比,C : N : P = 106 : 16 : 1大洋海水的N/P值一般接近16/1,即Redfield比值,浮游植物对养分盐的吸收根本上接近这个比例举行当海疆养分盐体系发生某种变动时,这种比值也会因此面变更,进而影响海洋环境的生态平衡 13、养分盐限制;养分盐比例不平衡导致浮游植物生长受制于某一相对缺乏的养分盐 14、氮限制海区; 15、磷限制海区; 16、海水的络合容量;每升海水样品络合所参与的金属(通常用Cu2+ )的摩尔数 17、分子标志物; 18、河口区的絮凝作用; 19、海洋生物泵;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沉降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构成的碳从表层向深层的转移 20、海洋酸化;由于海洋从大气吸收人类活动释放的过量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海水pH降低 21、沉积物间隙水;指占据海底沉积物颗粒之间及岩石颗粒之间孔隙的水溶液,也称为孔隙水 22、沉积物上覆水;一般指海底沉积物上确定厚度层海水,在取样时,一般把离底2-3m的海水作为海洋沉积物的上覆水(或称底层水)。

      23、海洋富养分化;水体由于养分物质的过量积累,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的过程 24、潜在性富养分化现象:由于海水受到养分盐的限制,必然有一片面氮或磷相对过剩,可使海区的养分化水平提高,这片面相对过剩的养分盐不应被视为对实质性的富养分化作了付出,而应看作只具有一种潜在性 问答题 1. 海水化学组成有什么特点?海水的组成为什么有恒定性? 海水化学组成的特点:1、海水中常量元素占总量的 99%以上 2、海水是电中性的 3、海水中主要元素组成之比值大体上恒定不变 4、海水的pH是8.1左右,为弱碱性 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原理定义——海水的总含盐量或盐度是可变的,但常量成分浓度之间的比值几乎保持恒定 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成因: 混合作用——大洋海水通过环流、潮流、垂直流等运动,连续不断地举行混合 体积巨大——海水体积极大,它所拥有的多种成分的总量也特别巨大,外界的影响(如大陆径流等)很难使其相对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即使海水的蒸发以及大气降水,也只能使海水的浓度在局部区域增加或裁减,但对于主要成分相比较例 的影响是极微小的。

      2. 海水的pH一般是多少?海洋中pH变化与海洋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 系? 海水的pH是8.1左右,为弱碱性 3. 影响气体在海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1、抉择于气体的本性 2、压力 3、温度 4、盐度 4. 什么是化学耗氧量?海水的化学耗氧量应采用什么方法测定? 化学耗氧量:水体中易被强氧化剂氧化的恢复物质所消耗氧化剂折算成氧的量 海水化学耗氧量的测试方法需选用碱性高锰酸钾法 5. 简述海中氮、磷、硅等养分盐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 存在形态:海洋中,氮以溶解氮(N2)、无机氮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等多种形式存在海洋中的磷分无机和有机两种主要存在形式水溶液中溶解无机磷酸盐海水中硅主要以溶解硅酸盐和悬浮二氧化硅两种形式存在 分布特征:硝酸盐分布:河口近岸高,外海低如我国长江口(上海邻近水域)硝酸盐含量高达65μmol.dm-3居世界之冠 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高深层比表层高 太平洋、印度洋的硝酸盐含量比大西洋高 磷酸盐分布:河口和封闭海区、沿岸水和上升流区磷酸盐含量较高,外海低;高纬度比低纬度高;太平洋印度洋比大西洋高;在河口及近岸浅海区,磷酸盐垂直方向分布对比平匀,而在深海和大洋中表层含量较低,有明显分层,近海水域磷酸盐含量一般冬季较高,夏季较低。

      硅酸盐分布:总的来说,硅酸盐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无明显的最大值,但在深海盆地和海沟水域中,硅酸盐含量都很高,垂直分布往往展现最大值,此最大值可能处于颗粒态硅被溶解的主要水层中 6. 海洋中氮的循环包括哪些过程? 海洋中不同形式的氮化合物,在海洋生物,更加是某些特殊微生物的作用下,体验着一系列繁杂的转化过程,这些过程可简要概括如图: 图中各概括转化过程分别为: 1) 生物固氮作用:分子态氮(N2)在海洋某些细菌和蓝藻的作用下恢复为NH3,NH4+或有 机氮化合物的过程; 2) 氮的同化作用: NH4+ 或NH3被生物体吸收合成有机氮化合物,构成生物体一片面的过 程; 3) 硝化作用:在某些微生物类群的作用下,NH3或NH4+氧化成NO3-或NO2-的过程; 4) 硝化盐的恢复作用:被生物摄取的NO3-被恢复为生物体内有机氮化合物的过程; 5) 氮化作用:有机氮化合物经微生物分解产生NH3或NH4+的过程; 6) 反硝化作用:NO3-在某些脱氮细菌的作用下,恢复为气态氮化合物(N2或N2O)的过程 7. 海水中有机物对海水的性质有何影响? 1) 对水色的影响 2) 对海气交换的影响 3) 对多价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 4) 变更一些成分在海水中的溶解度 5) 对生物过程和化学过程的影响 6) 对海洋生物生理过程的作用 8. 海洋有机物的含量常以哪个参数表达?按照分开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几 种形式? 海洋有机物的含量常以有机碳表征。

      有机碳的形态按分开操作方式可分为: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有机碳(DOC)、总有机碳(TOC) 9. 海洋放射性核素污染有哪些来源?迁移途径是怎样的? 来源:1、核武器在大气层和水下爆炸使大量放射性核素进入海洋 2、核工厂向海洋排放低水平放射性废物; 3、向海底投放放射性废物; 4、核动力舰艇在海上航行也有少量放射性废物泄入海中 迁移途径:海流是转移放射性物质的主要动力风能影响放射性物质在海中的侧向运动离子态核素通过水体的垂直运动,被颗粒吸着,与有机或无机物质凝结、絮凝、或通过累积了核素的生物的排粪、蜕皮、产卵、垂直移动等途径才能较快地沉降于海洋的底部沉积物对大多数核素有很强的吸着才能,其富集系数因沉积物的组成、粒径、环境条件有较大的差异海流、波浪和底栖生物还可以使沉积物吸着的核素解吸,重新进入水体中,造成二次污染 10. 河海界面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河水和海水主要成份的区别是什么? 盐度---变化强烈,有梯度性、周期性和季节性 温度---水体积小而外观积大,受陆地气候影响,变化较开阔海区和相邻的近岸区大 底质---根本上是柔嫩的泥质底;富含有机质,这些物质可作为河口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河口底质常有厚厚的一层恢复带,常呈缺氧状态。

      浑浊度---阻碍光线,影响光合作用 养分物质的富集---河口区除了有来自陆地的养分盐补充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滞留养分物的水文和生物机制自我养分化”的系统—河口区是一个生产力水平很高的区域 波浪和流---水浅,由风产生的波浪较小,是个相对较宁静的区域水流受潮汐和陆地径流的共同影响 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快速变化 同时具有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这一区域的生态系统最为繁杂和敏感,生物多样性较低,而某些种群的丰度却较大 深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包括废水排放、航运、海岸工程、水产养殖和溢油等 影响河水和海水组成不同的因素还包括:发生在河口的化学过程,主要指某些元素从水体输送到河口沉积物中,或者从河口沉积物中输送到河水中; 发生在海洋的化学过程,也称为后河口过程,指某些元素从水体输送到海洋沉积物,或从海洋沉积物中向水体输送 11. 物质在河海界面的混合过程有哪些类型?试举例说明 元素在河海界面的混合可以分为保守型混合和非保守型混合 保守型混合仅是发生了简朴的稀释过程 非保守型混合指的是元素发生了亏损或添加 12. 影响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的影响: CO2在25℃海水中交换速率是5℃的两倍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N2、O2、CO2的通量比率是1:2:70 风速的影响:风速增加会使分散层厚度裁减,气体的交换速率增大,风速为0~3m/s时,交换速率几乎保持恒定;而在3~13m/s时,交换速率急速增加。

      13. 海洋中二甲基硫是怎样产生的,它具有什么环境效应? 海水中的硫主要以二甲基硫(DMS)、硫化氢、二硫化碳、二甲亚砜等形式由于H2S具有较强的恢复性,在自然海水中往往会以重金属硫化物形式沉入海底,而在海水中不占主要成分CS2因其水溶性差也在海水中含量甚少由于海洋浮游植物活动中的代谢产物可以产生DMSP,DMSP在酶的催化下分解得到DMS 1、DMS对酸雨的付出 — 9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