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金诺****简谱
  • 文档编号:293201106
  • 上传时间:2022-05-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第 I 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谣言为什么不缺受众谣言从来不是新鲜事马克•吐温曾说:“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 遍半个地球了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技术的进步让谣言跑得更快、传得更远了相关研究显示,平台的活跃用户数量已超过6亿,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中的联系人多是同事、朋友等平日里打过交道、联系较为紧密的人,当现实关系延伸到网络的虚拟空间中,每一条转发显得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再次转发扩散《小龙虾是一种处理过尸体的虫子,外国人从不吃》《肯德基的鸡都长着六个翅膀》《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这些看着眼熟的文章是不是曾经在你的朋友圈出现过?在公众平台辟谣中心,类似已辟谣的文章达280148篇,而2015年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达到21695437次官方推出的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将谣言分为七类,分别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迷信数据显示,2015年失实报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9%,而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为食品安全(20%)与人身安全(12%)。

      《倒着输银行卡密码能自动报警》《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等入选年度十大谣言,举报次数最多的《朋友圈降权》达到了233210次很多人疑惑,许多诸如“六个翅膀的鸡”等谣言明明漏洞百出,为何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甚至反复传播?在不少专家看来,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是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猎奇心理是谣言传播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新浪微博相关 负责人尹雪赓分析认为:“从传播规律来看,人们更关注新奇、颠覆常识的讯息,出于这样的心理,谣言也就更容易得到传播 失实报道之所以能成为朋友圈中的谣言主力,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满足了不少人的猎奇心理此外,失实报道还符合部分网民的固有观念,因而更容易取信于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管健指出,在相对封闭的网络空间中,网民置身于相近的看法中,更容易强化原有观点,甚至倾向于有选择地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本来信念的讯息,而拒绝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讯息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相关谣言一直是各大网络平台经久不衰的“牛皮癣”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认为,此类谣言正是抓住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于和自身健康、财产人身安全相关的信息,公众往往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追寻更深层的原因,管健分析了网络谣言背后的社会心态她认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还归因于害怕不确定性的社会心态、从众心态和责任的分散、个人意念与逆反心态的外化投射等层面管健说:“个体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越是不确定,就越会依赖别人在焦虑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而是更多地去观察模仿他人的做法和观点,这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此外,从众与责任分散弱化了谣言传播的负罪感管健说,网络世界中,公众作为普通看客,常常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自己的判断、认识上也会慢慢表现出符合于公众 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在群体活动中,很多人会持有责任分散的心理,觉得法不责众,因而更容易表现出有违社会规则的态度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认为,要求公众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实际上很难做到,尤其是突发事件,公众急于想要了解事件真相及其进展,但又无法掌握一手材料、缺少专业判断能力因此,辟谣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平台的共同努力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1月20日12版,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朋友圈中多为平日打过交道、联系较为密切的人,所以每一条转发显得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再次转发扩散。

      B.失实报道是朋友圈中的谣言主力,满足了大部分人的猎奇心理,有因其符合部分网民的固有观念,更容易被网民信任C.网络谣言根据危害大小可将其分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迷信等七类D.公众往往选择相信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相关谣言,此类谣言在各大网络平台中持续时间较长、难以平复2.下列对谣言传播原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相对封闭的网络空间中,网民倾向于有选择地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本来信念的讯息,而拒绝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讯息B.在焦虑普遍存在的当下,人们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更多的是去观察模仿他人的做法和观点,因而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C.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总是抓住人们更关注新奇的、颠覆常识的讯息的猎奇心理,成为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D.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害怕不确定性的社会心态、从众心态和责任的分散、个人意念与逆反心态的外化投射等层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府部门和相关平台只要引导公众警惕网络信息,仔细辨别信息真伪,谣言定能得到有效的制止B.从传播规律来看,人们更关注新奇、颠覆常识的讯息,出于这样的心理,谣言也就更容易得到传播。

      C.对于和自身健康、财产人身安全相关的信息,公众应该理性判断,不应只坚持趋利避害的态度——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D.公众作为普通看客,在群体活动中,很多人会持有责任分散的心理,觉得法不责众,因而更容易表现出有违社会规则的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习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

      胜以手推常曰:“去!”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辄推不受曰:“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B.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 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C.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D.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茂才:即“秀才”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C.迁、徙: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左迁,指降低官职,也说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指升任官职;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B.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C .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 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7.将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8 .首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百忧缠心的?请简要分析9.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韩愈在《马说》中提到“伯乐不常有”,因而千里马最终的命运往往都是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岑参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塞外风云幻变,天寒地冻的句子是        ,       3)《诗经•氓》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反衬男子不思悔改、妄行无度的句子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题25分)叶企孙:中国高教史上的不朽传说叶企孙,1898年生于上海1911年初,清政府将原来负责派遣留学生的游美学务处改为清华学堂,同年2月招生,时年不满13岁的叶企孙在父亲鼓励下,报考清华学堂并被录取,成为其第一批学生。

      叶企孙入学后不久,就在日记中写道:“惜光阴、习勤劳、节嗜欲、慎交友、戒烟酒清华五年间,叶企孙逐步形成自己的科学思想1915年7月31日,他在给清华同学刘树墉的一封信中提出“清华科学会章程”章程内容包括研究种类:算学、物理、化学、生理、生物、地文、应用工业和科学史;会员守则:不谈宗教、不谈政治、宗旨忌远、议论忌高、切求实学、切实做事1918年,叶企孙从清华毕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1920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同年9月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实验物理大师P.W.布里奇曼(P.W.Bridgman,194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21年,哈佛大学教授W.杜安主持一项重要物理实验——精密测定普朗克常数(h),邀请叶企孙和另外两位学者参加当年3月开始实验,短短几个月,他们就用X射线方法测定h,研究结果在1921年上半年的美国科学院院刊和美国光学学会学报上发表,很快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当时最精确的h值并沿用了十多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1935年所著书中称该实验是“一次对普朗克常数最为可靠的测定”在布里奇曼的指导下,叶企孙投入压力对铁磁性物质磁导率影响的研究,研究工作于1923年完成,研究成果作为他的博士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