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年度江苏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B卷附答案.docx
48页2024-2025年度江苏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化学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是从( )时开始A.用原子一分子论来研究化学B.炼金术流行C.元素周期表出现D.提出有机结构理论【答案】 A2、纸笔测验是常用的评价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其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 )A.知识点记忆B.知识点重现C.实验操作技能D.解决问题能力【答案】 D3、利用下列数据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用沸点数据分析分子的稳定性B.用溶解度数据推断固体混合物分离的可能性C.用原子(离子)半径数据推断某些原子(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D.用C的燃烧热和2CO(g)+O2(g)=2CO2(g)的反应数据,推算2C(S)+O2(g)=2CO(g)的反应热【答案】 A4、某学生运用“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演绎B.归纳C.分类D.类比【答案】 A5、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这一知识点教学时,适宜的教学原则是( )。
A.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B.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C.形式训练与情境思维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答案】 A6、某实验员进行下列的滴定操作,其中滴定突跃范围一定在偏碱性区的是( )A.强酸滴定一元弱碱B.强碱滴定多元强酸C.强碱滴定一元弱酸D.弱酸滴定弱碱【答案】 C7、下列高中化学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A.经历B.讨论C.认同D.形成【答案】 D8、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①②⑤⑥B.①②④⑤C.②③⑤⑥D.③④⑥⑦【答案】 B9、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OHB.HClC.Na2SD.Na202【答案】 A10、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必须合理使用物质的基础;正视化学品和传统化学过程对于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积极治理污染的同时,努力发展绿色化学,属于哪类化学观念( )A.物质观B.元素观C.分类观D.科学价值观【答案】 A11、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感受B.关注C.珍惜D.养成【答案】 A12、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
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B.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C.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D.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答案】 B13、下列关于探究学习与教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A.探究学习重过程,轻结论B.探究学习中仍需要教师的指导C.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探究教学D.只有实验教学才是探究教学【答案】 B1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中“初步”属于( )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答案】 D1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评价目标规定“在实验探究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体现的评价目标的确定原则为( )A.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B.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D.评价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与具体性原则【答案】 D16、衡量化学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和完成质量如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教师的化学教学活动B.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C.学校的化学教学资源D.学生的实际能力【答案】 B1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mLKMnO4溶液B.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D.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答案】 C18、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控制教学节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19、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 )A.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C.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D.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答案】 B20、只有在化合物中才能存在的化学键是( )A.共价键B.非极性键C.氢键D.离子键【答案】 D21、做酸碱中和实验时,将5 mL 5%的盐酸和5 mL 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观察现象。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B.反应完成后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HClC.打开盐酸的瓶塞能观察到“白烟”现象D.实验室盛放3%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使用的是玻璃塞【答案】 B22、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由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属于()A.科学探究教学B.小组讨论教学C.角色扮演教学D.社会调查教学【答案】 C2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H4与.CO2的混合物22.4 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B.在标准状况下,NA个H2O分子所占体积为22.4 L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 H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D.常温常压下,28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NA答案】 C2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棉花、羊毛、醋酸纤维均属于天然纤维,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皮革鞣制过程中使用的K2Cr2O7会使蛋白质发生盐析C.福尔马林可防腐,可用它保存海鲜产品D.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制得人造脂肪【答案】 D25、下列分子中,不属于SP3不等性杂化的分子是( )。
A.CH4B.NH3C.BF3D.CO2【答案】 D26、下列实验操作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所测定的pH值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消耗标准溶液体积D.测定中和热实验时,将碱溶液缓慢倒人酸中使其充分反应,所测得中和热【答案】 B27、化学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答案】 C28、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是( )A.从认识发展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B.从认知特点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C.从已知知识基础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D.从学习习惯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答案】 A29、下列属于“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是( )A.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B.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C.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D.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答案】 A3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
A.自主、合作、探究B.参与、合作、活动C.讲授、练习、探究D.反思、生成、探究【答案】 A3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评价当地雨水的酸度(酸性强弱),选用下列检测试剂,正确的是()A.pH值试纸B.酚酞试液C.淀粉碘化钾试纸D.红色石蕊【答案】 A32、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l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Mendeleev)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某学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四个特征:①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②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18种元素;③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④碱金属元素是指IA族的所有的元素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③C.只有③D.只有③④【答案】 C3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答案】 D34、( )是化学学习兴趣的最高水平,是推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最强劲动力。
A.感知兴趣B.操作兴趣C.探究兴趣D.创造兴趣【答案】 D35、N、O、Si、S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S、Si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B.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