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词鉴赏.docx
4页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词鉴赏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代: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译文 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日,我们登临遍四周的山池楼台 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 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 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 解释 石门:山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山不甚高大,石峡对峙如门,故名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因排行其次,故称他为杜二甫 池台:池苑楼台 金樽开:指开樽饮酒 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东部,源出山东泗水县陪尾山,向西流经流经曲阜、兖州,由济宁入水道 徂(cú)徕(ái):山名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 飞蓬:一种植物,茎高尺余,叶如柳,花如球,常随风飞扬旋转,故名飞蓬,又称转蓬。
赏析 “醉别复几日”,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马上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几乎都登临巡游遍了,“登临遍池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李白多么希望这次分别后还能再次重会,同游痛饮:“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峦,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常常在这幽雅隐逸的胜地巡游这两句诗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意思重有金樽开”这一“重”字,热闹地表达了李白盼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李杜同嗜酒,同爱游山玩水他们是在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的情景中分别的:“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里形容词“明”用如动词,给予静态的自然颜色以运动感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颜色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和王安石的诗句“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所采纳的拟人化手法相像,这就把山色写活,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概明”字是这句诗的“诗眼”,写得传神而生动在这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背景中,两个知心朋友在难舍难分,依依惜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好友离别,仿佛转蓬随风飘舞,各自飘落远逝,令人难受。
语言不易表达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就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来一个醉别吧!感情是多么豪迈而爽朗结句干脆有力,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 这首送别诗以“醉别”开头,干杯完毕,首尾照应,一气呵成,布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盼望而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自然美与人情美——真挚的友情,相互衬托;纯净无邪、胸怀坦荡的友情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这首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布满诗情画意,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于天宝三载(744年)被“赐金还山”,离开了长安,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游历,其时杜甫也因料理祖母丧事奔跑于郑州、梁园(今开封)之间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