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版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集训19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含答案解析.pdf
14页专题集训 19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一、单首鉴赏1.(2018 广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有改动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9 分)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刘长卿十年多难与君同 , 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 , 青春已过乱离中行人杳杳看西月 , 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 , 天涯此别恨无穷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 均是人生艰难 ,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 令人伤感B.首联第二句中 , 诗人借景抒情 , 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飘泊无定的生活 , 隐含着羁旅中飘泊不定的苦味C.本诗是送别诗 , 题目点出了主要事件, 语句平易晓畅 , 但情感真切自然 ,读后让人有种惆怅的心绪D.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 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 照应了题中的“送” , 惜别之意尽显解析:B B 项, “借景抒情”理解错误这里应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自己比作居无定所的蓬草2) 诗的颔联语言浅近但情感深沉, 请结合全诗分析 (6 分) 解析: 颔联中诗人用“白首相逢” “征战后” “青春已过”“乱离中”这些浅显的语言描写了在战乱后, 和自己有相同际遇的朋友相逢。
自己与朋友均已老去 , 青春和青春的锐气在战乱流离中已消磨尽相逢征战后”流露出朋友相逢的喜悦之情, “白首”“青春已过”流露出对时光飞逝, 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 , “征战” “乱离”表达了对社会战乱动荡、个人身世坎坷的痛苦之情答案: 诗的颔联运用较通俗的语言, 说年老的时候在征战后相逢, 青春早已在乱世中离去 , 承首联“多难”二字, 又与结尾的“恨无穷”遥相呼应;在战乱流离中 , 青春不再 , 青春的锐气也早已消磨尽, 抒发对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 ; 同时也发出了对社会动乱的悲叹, 个人身世坎坷 , 社会战乱动荡, 诗人的痛苦充溢于诗句之中2.(2018 云南师大附中第八次月考, 有改动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问题9 分) 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 , 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 , 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 , 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 , 所得是沾衣注】本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 846年), 作者正闲居永业 , 因陷入牛李党争之中 , 境况不佳 , 心情郁闷迢递 :高远貌 , 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全诗吟咏“落花” , 表明所写是暮春时节, 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 情思如痴, 委婉动人。
B.颔联从时间到空间的角度, 写出了花影翻飞迷离连接着弯弯的小径, 落花飞舞到达高远之处 , 迎来脉脉斜晖C.全诗基本采用白描 , 而落花与惜花者之悄态全出, 在淡淡的背景下 , 稀疏的笔意中 , 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 把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D.“沾衣” , 是指落花的花瓣飘落在诗人的衣襟上, 也指泪落衣襟 , 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表达了作者在春尽花谢之时看花的心意,徒留伤感解析:B B项,“颔联从时间到空间的角度” 错误, 从诗中来看 , 颔联大致意思是“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可见应该是从空间到时间的角度2) 结合全诗 , 分析尾联中“芳心”的多层含义6 分) 解析: “芳心向春尽 , 所得是沾衣” , 意思是“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结合诗歌标题“落花”, 可以知道此处是叹息花落 , 再结合注释 , 可见诗人是借叹息落花来叹息自己语义双关,诗中借对落花命运的怜惜, 表现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深深惋惜;诗人的一腔幽怨、缕缕情思在对落花深情的怜惜中含蓄婉转地透出答案: 尾联运用了双关的手法, 一是叹花 , 多情的花朵用自己的美艳点缀春色, 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 二是叹己 , “我”虽有怜惜芳菲之心 , 然而无计留春 , 最终只落得怆然泣下, 泪沾衣襟的结果 , 借落花抒发自己素怀壮志 , 却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3.(2018 河北石家庄高三模拟 , 有改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问题 (9分) 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 , 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 , 独立蒙蒙细雨中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 当时金兵南侵 , 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 , 避乱于巴陵 ( 今湖南岳阳 ), 借居于郡守后花园的君子亭 , 自称“园公”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第一句 , 诗人先用“日日风”三字写出早春二月的洞庭湖畔春寒料峭的天气特点B.第二句 , 接着再作渲染 , 直陈“春寒未了” , 一个“怯”字写出了诗人心里的畏惧C.第三句 , 诗人写出了海棠鲜洁艳丽, 像少女一样具有胭脂美色且敛眉含羞的神态D.第四句 , 写海棠花毫不吝惜自己鲜红的花朵, 挺身独立 , 毅然在寒风冷雨中绽放解析:C 第三句没有写海棠像少女含羞, 实际意思是说 : 海棠不惜污损胭脂之色也要开放2) 这首绝句题为“春寒” , 但与其说是写春寒 , 不如说是咏海棠 , 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6 分) 解析: 首句写出时间、地点 , “日日风”三字 , 写出“倒春寒”。
二句用倒装句法, 写“春寒”带来的阴冷天气令人难以忍受, 怯园公道出了他此时的心境三、四两句 , 笔锋一转 , 描写娇嫩的海棠 , 鲜红花朵不惜受到寒风冷雨的侵凌 , 居然冒寒在风雨中开放了诗人将海棠人格化, 认为海棠花在此时冒寒开放 , 表现了一种昂扬挺拔, 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 这也是诗人自我情怀的表达 , 全诗虽写的是雨中之景 , 却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气息答案: 诗的开头两句“风” “寒”二字 , 点出自然界的寒冷 , 其实是为海棠花的绽放渲染氛围后两句诗人正面写海棠, 说它傲然“独立”于寒风冷雨之中 , 不惜自己美丽的“胭脂色”, 目的在于充分展现海棠的风骨本诗托物言志 , 借海棠歌颂勇敢不屈、无私无畏的精神4.(2018 陕西咸阳高三模拟, 有改动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问题 (9分)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 , 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 , 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 , 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 , 五湖烟景有谁争 ? (1)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首联照应题目 , 捕捉暮春时节的景物, 春水远流 , 春花凋谢 , 诗人在异乡送春归 , 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B.颔联描写想象之景 , 诗人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夜深人静 , 子规声声哀啼 , 营造了凄凉的氛围C.这首七言律诗 , 以写景始 , 以抒情结 ,意境深婉 ,风格沉郁结尾深刻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的苦闷、彷徨心理D.尾联运用典故 , 耐人寻味 , 五湖风光 , 无人与争 , 只是不愿归去 , 这里的“归”字 , 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解析:B B 项, “想象之景”说法错误 , 颔联虚实结合 , 上句是虚景 , 下句是实景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 答题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 如: “梦中家万里”既写了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情, 又表现了思家难归的愁苦之情 “故园书动经年绝”写出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华发春唯满镜生”写出了年华易逝的自伤之情 “自是不归归便得”表现了诗人想要归隐而又不能的无奈之情答案: 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情思家难归的愁苦之情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年华易逝的自伤之情想要归隐而又不能的无奈之情5.(2018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六次模拟, 有改动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 (9 分) 岁夜咏怀刘禹锡弥年不得意 , 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 , 而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 , 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 , 幽居亦见过注】元和十四年 (公元 819 年), 刘禹锡老母病逝 , 在护送灵柩过衡阳时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 写下许多悼友之作, 岁夜咏怀即是其一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首联一反常情 , 写自己多年来的坎坷、不得意, 即使新年来临也不会有新的希望了B.颔联将“昔”与“今” , “同游者”与“有几多”进行对比, 蕴含着对岁月无情的伤感C.颈联说自己闲居、自由自在, 只一味想长寿 ; 表面写自己的颓伤 , 实是饱含愤激D.此诗表面上写诗人的平静、闲适, 甚至有些颓伤 ; 但真正隐透出诗人极端的苦闷解析:B “蕴含着对岁月无情的伤感”错误, 应是既是伤悼众友早逝 , 更是对挚友柳宗元的痛悼 , 表现了“一人突逝 , 举目寂空”的沉痛之情2) 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试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 此题注意根据首联的“不得意” “又如何”可见诗人“对过往坎坷命运的愤慨” ;通过第二联中的“同游者”“有几多”和注释中的“悼友之作”可知“对众友早逝的哀痛”之情; 最后两联表面似乎是表现诗人的平静、闲适, 但字里行间隐透出诗人的伤感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极端苦闷。
答案: 对过往坎坷命运的愤慨首联写自己多年来就在坎坷不得意中度过, 新的一年又当如何呢?言外之意是不会有新的希望了, 由此体现了对命运坎坷的愤慨与无奈对众友早逝的哀痛, 尤其是对挚友柳宗元的痛悼诗中说“而今有几多” ,用反问写出了朋友只剩下几个人了, 以此表达对逝世朋友的哀痛 ; 根据注释可知 , 主要表达出对挚友柳宗元逝世的痛悼对国家颓败的伤感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末联写年年春色如故, 在贬谪幽居时也是如此表面似乎是表现诗人的平静、闲适, 但字里行间隐透出诗人的伤感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极端苦闷6.(2018 河北张家口高三模拟 , 有改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问题 (9分) 送杨君之任永康欧阳修剑峰云栈未尝行 , 图画曾看已可惊险若登天悬鸟道 , 下临无地泻江声折腰莫以微官耻 , 为政须通异俗情况子多才兼美行 , 荐章期即达承明注】承明 : 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 ,此处代指皇帝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题目内涵颇丰 , “送”点明事件 , “永康”杨君所往之地 “任”暗示其身份B.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 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吃惊, 暗示其有畏难之意。
C.“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然该句是劝慰杨君不要学陶渊明D.“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 因地制宜 , 多为当地百姓造福解析:B “暗示其有畏难之意”错, 首联下句的意思是 , 曾经看到画面 , 已然为之震惊写的是去永康的道路难行, 突出杨君此次赴任路途艰险, 反衬其精神可敬2) 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6 分) 解析: 此题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和情感等角度分析, 通过诗句中的“悬” “泻”写出栈道悬在空中令人战栗和听江水声令人心惊肉跳的感觉;通过“登天”“无地”可以看出夸张的手法; “鸟道” “江声”可见是“视听结合”的手法答案: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 写道路的高峻采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道路高险 , 比如“登天”“鸟道”“无地”用词生动悬”字写栈道悬在空中令人战栗 , “泻”字写出了听到江水声令人心惊肉跳的感觉二、比较鉴赏7.(2018 河北定州中学高三承智班模拟, 有改动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 完成问题 (9 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 , 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 ,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玉楼春欧阳修尊前拟把归期说 , 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 , 一曲能教肠寸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