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自清《荷塘月色》_原文&赏析.doc
2页原文:荷塘月色 朱自清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赏析:读完朱自清的这篇抒情散文,我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这样一片月光下寂静、美丽的荷塘,但在这美丽的景色当中,饱含着作者那淡淡的忧伤这篇文章写于1927年7月,正值“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朱自清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于是在文章一开头便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全文奠定了低沉的感情基调也正是有着这不宁静,引领作者去荷塘散心,去寻找宁静路是幽僻、寂寞的,月是苍茫、朦胧的,树影是斑驳的,灯光是无精打采的,连最热闹的蝉声蛙声也与“我”无缘,这不得不让作者忆起江南采莲的旧俗,可转眼望着空无一人的荷塘,一阵失落感油然而生然而在短暂时间内所得自由而带来的喜悦也是贯穿于全文之中,所以我们能在这篇散文中感受到朱自清的或喜或忧朱自清不是圣人,他只是借这荷塘的月色抒发着自己的思想情绪,也正是这分朴素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我也随着朱自清回到了大自然,寻到了内心的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