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间里不“太平”.docx
3页太平间里不“太平” 近年来,不时有“人死了”又突然复活的事例见诸报端,这些事难免令人产生好奇、惊悚之感,同时也扩张了人们的无限想象力――有谁不想“死而复活”呢? 死而复生乃假死 其实,古今中外一直都流传着许多有关“死人复活”的离奇、恐怖的传说或故事类似僵尸还魂、棺材中爬出的吸血鬼、坟墓里传来怪叫声、解剖室里突然坐起的“死尸”、少女在推入焚尸炉时醒来,等等 “人死复活”的情况是存在的,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假死”所谓假死,是指病人心跳和呼吸极其微弱,几乎测不出从表面看几乎完全和死人一样,实际上还存在着微弱的生命现象如果不仔细检查,很容易误把假死当作真死在古代,因诊疗水平低下,医生将假死误断为死亡的情况屡有发生,尤其在古代欧洲一些国家,报道假死的现象较多 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救治过一位已入棺椁的假死者据载,孙思邈一日外出行医,途中遇出殡人群,系一产妇难产而“暴亡”孙思邈一瞥之间,见棺材夹缝中有鲜血流出,断定死者尚有生机,便叫人打开棺木他先用香药熏死者鼻孔,然后用上急救药,死者很快复生,3日后痊愈如初 太平间的来历 医院太平间(停尸房)的设立,也是为防范假死变真死。
17世纪初,德国曾有一幅铜版画十分流行,此画描述了一位名叫瑞其姆特的妇女从坟墓里复活的事据记载,这件阴森恐怖的事于公元1357年发生在科隆的公墓里由于这幅令人不寒而栗的版画不断重印,使人惊恐万分,不少人总担心自己被医生误判,即便自己未死便被活埋了当时有人想到一些防范措施如:用电击来排除假死;制造一种安全棺材,在棺盖上端装上一根长长的通气管……总之是给那些未死的人提供复活的机会 不过,这些方法都不实用这时德国有一位医生叫胡费兰,他在魏玛公国及周边行医,他向当地统治者建议:人死后,最好能让尸体停留一段时间再下葬,这能为假死者提供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经过努力,他在179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间停尸房(太平间),坐落在魏玛的雅各布公墓停尸房内安装有能够稳定通风、调节室温的设施,还雇佣专门看护人员管理管理人员随时可通过门上的玻璃窗看到停尸房内的一排排尸体,这些尸体要一直保存到腐烂为止旁边一个冷藏室里存放着洗浴的水、能使人兴奋的汤剂及其他“补药”,以备在死者有复活迹象情况下使用 为防止看护人员不谨慎或不尽责,胡费兰还设计了一个由线和小钟构成的警报系统,这个系统把尸体的脚趾和手指连接起来,假死的人哪怕有一点细微的动作,它都能发出警报。
死后不急于下葬,也与宗教和民族习俗相关比如,在佛经看来,人死后三天里,灵魂会离开躯体,所以尸体要停放三天后,才能入葬这时,灵魂已经没有了从古至今,我国不少地方仍有这样的习俗:人死后要在家停放3天(有的是5天或7天)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逝者突然离去,让活人难舍,停放3天是为了让亲人有一个告别的准备时间;二是如果是假死,停放几天,在冷风或哭丧声的刺激不,说不定真能让假死者苏醒过来,就可避免被活埋掉 假死客观存在,古时人们对死亡缺乏科学的鉴别手段和检测方法,加上人都有希冀“重生”的强烈愿望,死后“停尸数日”再下葬就成为惯例,尤其在偏远的地方,这种习俗仍普遍存在 设立太平间,原本是给假死者提供一线重生的机会不过,当今心电图、脑电图检测手段,已让分别真、假死亡变得容易,停尸房似乎也失去了存在价值,这或许也是现在不少医院已不再设太平间的原因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