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技术中级考试简介(培训ppt).ppt
37页2011 .92011 .9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 NTET)教学人员初级、中级介绍教育部推行该项计划的宗旨是:以《中小学教 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施行)》为依据,以全面提 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 效运用为目的,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 体系,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初级中级高级初级高级初级高级十九个学科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采用全国统 考模式即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 统一发证考试管理采用两级管理其中教育部考 试中心负责全国性的管理工作,包括起草考试大纲 、组织命题、考务管理、成绩审核、印制并颁发由 教育部监制的全国统一的合格证书省教育厅负责 项目管理工作,办公室协调省招考办负责考点申报 、检查、设立及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 考试方式:教学人员初级、中级采用无纸化考 试的方式,试题呈现和应试教师作答都在计算机上 进行 考试时间参考人数合格人数合格率全国排名2006年11月1228113592%12007年 6月2080186089%32007年11月4649432793%12008年 6月8164785196%12008年 9月1678162997%12008年11月110561044394%12009年 5月122101172896%12009年9月5167493195%12009年11月156831517497%1辽宁省“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统计表注:23952名教师参加了2010年5月份的NTET考试,7825名教师参加 了2010年9月份的NTET考试,成绩尚未统计。
教学人员中级考试的命题工作是从2007年6月开始 启动的,经专家们多次研讨论证,确定了具有模板性质 的中级考试样卷2008年1月份曾就该份样卷及中级考 试的问题向师范司做过专题汇报,师范司领导指示中级 命题一定要结合中小学教学实践,重点在应用技术改善 教学,并指示中级考试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考 试中心根据师范司领导的指示,对中级考试样卷进行进 一步完善,并制定了试点方案2008年7月在上海组织了语文和数学学科的55人小 规模的试测,测后组织了问卷调查和座谈参试教师对 试卷结构和试题形式给予了高度肯定,感觉这样的考试 与教学结合得紧,对教学很有帮助这次试考后,根据 试考中出现的文字输入量偏大、通过率偏低等问题对中 级命题的思路进行了调整,适当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和文 字输入量2008年12月使用调整后的试卷在北京组织了部分 经过中级培训的教师再次进行了测试,测试后也组织了 座谈对于这次测试,大部分参试教师反映试题难度是 合适的,同时也对中级考试的命题给予肯定根据北京 试测的情况,考试中心又进一步对中级模板样题进行了 修改 2009年,考试中心开始组织命题队伍,对命题人 员进行培训,开始了大规模的中级考试命题。
并制成机 考软件2009年9月在上海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试考,报 名588人这些参加考试的教师是上海市各区县准备做 为中级培训师资的骨干教师,涵盖了中级考试的19个学 科,他们全部参加过中级培训试考完全按正式考试的 程序组织,包括网上报名和考场编排 这次试考的考试结果:实考555人,合格人数528 人,合格率为95.14%,总平均分为77.86分考试中心根据师范司领导关于NTET考 试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的指示, NTET教学人员中级考试经过两年多的 研讨论证和试点,目前基本定型, 2010年5月、11月先后在上海市、广东 省、四川省、青海省正式开考二、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 学人员中级的命题思路从教学人员初级考试开始,全国中小学教师教 育技术水平考试项目就摸索通过具体的学科教学过 程来考察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的方法既不是 单纯地考核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理论,也不是简单地 考考察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操作而是吸取了表现性 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的教育评价理念 ,通过具体的学科教学过程,考察教师在教学中应 用教育技术的能力1. 坚持“任务导向”的命题思路每一份试卷都将置于一个情境化的具体的学科 教学实践的背景下,通过解决具体的学科教学过程 (包括教学前期分析、教学设计、资源准备和教学 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中的问题来体现教育技术应用 能力和水平。
为此,教学人员中级的考试按学科分 成考试科目(目前共19个学科),应试教师根据自 己的情况选择考试科目教育技术有其丰富的理论基础,比如涉及教育 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理论等等,但全国中小 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考试面向的对象 是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而不是教育技术专业人士, 因此,我们在命题中把握的一点是,要把考核的重 点聚焦于恰当地运用技术促进教学,突出教育技术 的应用能力,在应用中体现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 不把考试引导到死记硬背的方向上去2. 考察重点是教育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教育技术 有丰富的理论基础 内容涉及面很广面向中小学一线教师考察重点 恰当地运用技术促进教学 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过深的理论和死记硬背的知识与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 初级考试相比,中级考试的命题强调信息技术与课 程的更深层次的整合,讨论的问题将比初级更深入 ,处理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将有所提高在包含 的内容上,比初级有所拓展,出现一些初级没有涉 及的内容,比如研究性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知识 可视化工具、博客及网页课件的设计等等 3. 初、中级考试合理衔接4. 无纸化考试,各类题型配合使用客观题 选择题、填空题 匹配题、操作题主观题 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计算机阅卷 用于初、中级材料信息型试题 提供材料,现场学习后作答开放性试题 鼓励教师发挥创新精神 和发散性思维人工阅卷 用于中级由于考试内容的面很宽,几乎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问题 具有很强的多样性,为了适应不同问题的需要,命题采用了 多种题型。
与初级考试相比,中级考试的题型将更丰富中 级考试为了考察对教育技术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复杂、更综合 的应用,添加了主观性试题,比如让教师完成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要求下的部分教学环节的设计再比如围绕一个给定 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评价等等中级考试包括选择题(单 选题和多选题)、填空题、匹配题、简答题(客观简答题和 主观简答题)和操作题(客观操作题和主观操作题)简单 题和操作题中均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之分,这里所说客观题是 指由计算机程序阅卷的题目,而主观题则是由人工参与阅卷 的题目由于题目的综合性较强,所以有些题目很难具 体指出确切的类型比如,在一道题目中既有教学 策略分析的内容,也有运用一定技术进行操作的内 容,这样的题目是简答题还是操作题,比较难于界 定因此,中级考试试卷中除了选择题(“单选题” 或“多选题”)、填空题、匹配题注明类型外,其余 的题目均不注明题目的类型,大家直接按题目要求 作答即可 5. 中级考试将引进开放性试题、材料信息型试题等新 题型 在中级考试中有些主观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试题的开放性,是指试题答案多元而非惟一的特性 开放性试题不是没有答案,更不是没有正确答案 ,而是正确的答案有多种可能性。
应试教师可以从 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按不同思路对同一问题进行 思考,从而得出看上去不同,但却都合理的答案 虽然答案并不唯一,但只要回答得合理,就会得到 肯定这些题目将由阅卷人依据评分标准的要求和 应试教师所作答案的合理性程度,给出不同的分数 考试的开放性是为了鼓励应试教师发挥创新精神 和发散性思维多元思维、适度开放,这本身也是 推进教育考试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适应使用不同教材的培训,也为了拓展应 试教师的眼界,有些题目的内容可能在培训教材中 并未出现,而是提供给考生一些材料,让他阅读后 再回答一些问题或完成一些任务,我们期望这样的 题目对考察考生的能力会发挥很好的作用6. 争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启迪性,寓教于考在试题中尽量多地包含一 些新的教育信息化的信息(如 博客、教育叙事)这些内容 有时仅仅是以背景的形式出现 ,起到一种展示和示范的 作用,寓学于考前瞻性启迪性寓学于考在中级试卷中尽量包含一些信息化时代给教育带来 的新的变化,新的方法和新的工具,有些内容可能以背 景的形式出现这些具有前瞻性的内容能起到一种展示 和示范的作用,寓学于考此外,当前网络上,许多教 师的教育叙事非常感人,有些是对新的教育理念的感悟 ,有些是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有些可能涉及到师德教 育。
试题中会以背景素材的形式嵌入这样的一些感人的 小文,也可能把这些材料和网络阅读、网上跟帖,发表 简短读后感等操作结合起来,也期望能给参加考试的教 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很好的教育和启迪作用考试内容考试内容 围绕五大部分 基本知识 教学方案设计 资源准备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 考核 教育技术的知识 教学环节中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总体要求总体要求1. 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能够结合案例, 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掌握信息技 术与不同学科有效整合的策略与方法 2. 进一步理解信息化进一步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 ,加强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3. 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相关方法,包括 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资源选择与 处理、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评价等 4. 能够围绕一个教学环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主题 ,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总体要求总体要求5. 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环节,并能掌 握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方法 6. 能够综合运用文本、图表、图片、音频、视频、动 画等教学素材,以演示文稿、网页等形式呈现教学 资源。
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管理的方法 7. 能够初步运用常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和学科工具软 件,能够运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 与分析 8. 掌握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 反思的方法 9. 初步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关于学习目标关于学习目标结合word的操作(修订、批注等),对不符合新课程 标准的学习目标进行修改 根据布鲁姆目标分类法来判别目标所属层次(识记、 领会、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关于学习者特征关于学习者特征 学习者特征主要指: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者特征分析还可以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 个方面进行考虑 学习者特征分析既需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稳定的相似 的特征,也要分析学习者之间变化的差异性的特征 信息化环境中出现的学习者新的特征信息化环境中出现的学习者新的特征学习者更容易张扬个性 学习者更容易结成学习团体,但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 理却在削弱 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扮演意识强烈 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认知策略发生了变化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完善 学习目标多样化关于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关于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一般是指授导型、探究性;教学方式一般是指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 实践法、合作学习、示范模仿法、个别学习法等。
关于研究性学习关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特点、环节及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提示:在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时,要突出研究性学习 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确定方案、实施 方案、总结评价)或者主要构成要素(情境、任务、 过程、资源、成果与评估),并注意区别授导型教学 中的学生活动关于教学评价关于教学评价表现性评价(选择题) 用EXCEL或WORD设计评价量规电子学习档案袋结构和功能设计,并为实现其过程性 评价功能设计一份记录表 主要技术要求主要技术要求能够运用模板、样式、修订和批注、目录和索引等优化 电子教案,处理电子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