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改革教学目标设计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6647185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46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改革教学目标设计,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夏秀玲摘要: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活动后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教师希望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所表现的预期行为、所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和指南,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过程的方向和教学评价的依据,它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本文通过深入、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小学语文新课程提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即“三维目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学生的年龄还小,对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备课时直接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或者直接在网上下载;有的对于如何设计教学目标缺乏理论认识,虽重视但表述模糊、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导致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很多问题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1、没有目標或目标不明确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有的教师就把课堂放给学生,对学生听之任之,学什么由学生决定,这种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

      有的教师还认为上课是不需要目标的,只要把全部的知识点讲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些行为都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没有目标,教学就是无效的2、行为主体错位教学目标考量的是学生在教学结束后的行为变化,所以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有的教师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使学生……”“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等,这种表达方式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使”“培养”“引导”这些都是对教师行为的表述,这就把教师当成了行为主体,是不正确的3、目标陈述过于笼统、抽象,缺乏观察性、可操作性教学目标是用来指导和评价教学活动的,所以行为的表述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易于评价的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活动中,教师经常使用“掌握”“认识”“理解”等比较笼统、抽象的行为表述方式,缺乏对学生学习之后预期结果的具体程度的描述,这种表述操作起来缺乏指导性,评价起来难于操作,课堂教学将很难实施二、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利用行为目标表述法,它包含四个要素:学习者、行为、条件、标准1、学习者表述课堂教学目标时,主语是学习者,例如,写明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它所描述的是学生学习后的行为结果,而绝非教师的行为,例如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设计为:“使学生……”“让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教会学生……”等,这都是错误的。

      规范的教学目标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主语是学生,例如,“学生能列举……”“学生能指出……”“可以背诵……”“可以说出……”等描述这个模式关注的是学生的行为变化,如果教学目标用教师的行为来描述,就会变成教师完成了教学行为,教学目标就达到了,这完全是根据教师的行为变化来判断的,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是不是学会和掌握了该知识只有当学生的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该教学目标才算完成2、行为行为是指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检验的行为,这个要素是目标表述中必不可缺的它是通过学生的行为变化来表明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是怎样的有了行为要素,教师才能通过观察学生的具体行为变化,来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已经完成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行为动词+宾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如“列举”“背诵”“说出”“指出”“说明”等,宾语是学习的内容,如“比喻句子”“课文内容”等教学目标应使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避免使用“知道”“了解”“掌握”等这种模糊、笼统、难以观察和测量的描述内部心理的动词3、条件条件一般包括下列因素:①信息因素(教科书、工具书、资料、笔记、手册、表格等)②人的因素(个人独立完成、小组集体进行、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进行)。

      ③环境因素(空间、气温、光线、室内外、噪音等)④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⑤设备因素(工具、图纸、计算器、说明书等)⑥问题明确性因素(提供什么刺激、刺激量的大小)在描述条件要素时,要注意不能把教学顺序当做行为的条件例如,“阅读完第三自然段以后,学生能……”这只是教学顺序,不是行为的条件4、标准它表明了行为合格的最低标准它对行为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性,教师可以根据标准来评估学生完成目标行为的质量,学生可以用它来评测自己的行为是否完全达到学习目标标准的表述一般是关于“精确性如何”“熟练到什么程度”“在多长时间内完成”等问题标准可以用定量的方法表述,如用数字或百分比来表示行为的速度和准确性标准也可以用定性的方法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表示以上述四个要素为准则所编写教学目标能避免传统方法的含糊性,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的教学目标无法用于指导和评价教学的问题,有效的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