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的教案(5-8课).docx
17页Word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5-8课) 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同学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通过观看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讨论水在溶化、蒸发、凝聚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关心同学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熟悉,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别试验中,关心同学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变化可逆”的概念 【篇一】学校三班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讨论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看试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觉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力量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纳对比试验的方法讨论相应的问题 【教学预备】 为同学预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同学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老师预备:同学试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预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 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同学依据之前的生活阅历进行猜测预设:消逝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同学沟通,老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依据同学回答,老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假如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始终加始终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始终溶解下去吗?(同学进行猜想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力量一样吗?(同学猜想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 二、探究: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 材料预备:每组预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同学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
试验时可以采纳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纳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老师可以依据实际状况进行选择 1.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力量是否相同?假如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讨论这个问题,怎么讨论?(预设:同学提出进行试验设想 2.依据同学看法,适时出示小组争论的提示: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准备怎么做?我们还应留意什么?(同学小组沟通,争论试验方法和留意点,老师巡察 3.全班沟通试验设计方案,老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预设: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书: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4.阅读科学书13和14页,思索并沟通还有什么需要留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其次份、第三份?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 5.老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演示采纳平勺定量法时要演示如何猎取2克一份的食盐——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盐,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遇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其次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准时记录下来,如何推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
6.出示活动手册第3页,指导同学试验要求及记录:先完成食盐的溶解试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试验,并依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状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试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7.同学分组试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老师进行巡察和指导,巡察的留意点:(1)是否根据流程进行试验;(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加;(3)是否对试验认真观看并准时记录 8.同学完成试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 三、研讨:试验发觉(预设5分钟) [材料预备:数据汇总表] 1.同学观看黑板上的试验数据汇总表,进行沟通: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引导同学从黑板上的数据得出“大多数小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 小结我们的发觉: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力量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 2.组织争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试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同学沟通想法达成共识: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晰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
四、拓展: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力量一样吗?(预设5分钟) [材料预备: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 1.老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假如想知道这几种东西在水中的溶解力量我们可以怎样讨论?(同学沟通试验方法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日课堂上的试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力量 【板书设计】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 【篇二】学校三班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讨论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看试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学熟悉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难点:设计对比试验进行探究。
【教学预备】 老师预备:多媒体课件、同学试验材料一套 小组预备: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四杯水(三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玻璃棒1根、秒表1只、同学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预备:食盐1份,一杯水] 1.出示食盐和水 提问:把食盐放入水中会如何?(预设:食盐会溶解在水里 提问:这些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约需要多少时间?(预设:5分钟、6分钟、10分钟) 提问:谁有方法使食盐更快的溶解?(预设: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 2.揭示课题:加快溶解(板书) 二、探究:加快溶解(预设30分钟) 活动一:如何进行试验 1.组织同学小组争论: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 2.组织同学汇报、沟通 3.老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进行讨论,做对比试验时,只能转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活动二: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预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一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秒表、同学活动手册等。
] 1.提问:要讨论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冷水、热水) 2.出示试验记录表 3.组织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面的试验记录表 4.组织同学汇报、沟通 5.介绍试验要求以及同学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1.小组合作;2.分步进行;3.准时记录 6.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验,并完成同学活动手册 活动三: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预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玻璃棒1根、秒表、同学活动手册等] 1.提问:要讨论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又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水、玻璃棒、秒表) 2.出示试验记录表 3.组织同学结合上一个试验,完成上面的试验记录表 4.组织同学汇报、沟通 5.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验,并完成同学活动手册 三、研讨:试验发觉(预设6分钟) [材料预备:同学活动手册] 1.组织同学小组争论: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学反馈沟通 小结: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3.提问:假如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里,还可以怎样做? 四、拓展:请在生活中连续查找加快溶解的方法预设2分钟) 1.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知道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2.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两个,你们还想做试验讨论其它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吗? 【板书设计】 6.加快溶解 对比试验:只能转变一个条件 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热水 搅拌 【篇三】学校三班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混合与分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同学通过食盐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来,明白这个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 同学通过使用过滤装置来达到分别沙子和盐水的目标通过进行蒸发操作来达到分别食盐和水的目的,最终达到分别食盐和沙子的目的 科学态度目标 同学通过观看溶解前的食盐和析出后的食盐的特点来多角度的熟悉物体,从而形成细致、客观地观看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同学通过分别食盐和沙子来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对于一些混合的物体,我们可以采纳科学的方法进行分别,从而避开丢弃和铺张。
教学预备 为同学预备:学习单小组预备:1份食盐、1份清洗洁净的细沙、1份食盐与沙混合物、1根玻璃棒、一个酒精灯、一个三脚架、一盒火柴、一个过滤杯、一个烧杯 老师预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任务,揭示课题(预设3-5分钟) 1.同学观看视频,你有方法关心叔叔们把食盐和沙子分别吗? 2.揭示课题,混合与分别 二、引导探究,科学试验(预设25-30分钟) 1.ppt出示图片,同学自由想象并回答 生:把他们按颜色一粒一粒分 同学上台分别并让大家一起推断可行性 生:把他们按颗粒大小分,筛网筛一下 同学上台分别并让大家一起推断可行性 生:把他们放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