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泉高致-完成课件.ppt
25页《林泉高致》--郭熙制作人:庄玉蓉郭熙简介画题画格拾遗山水训画意画诀《林泉高致》序言人物简介郭熙:【北宋】字淳夫,河阳温县人出身布衣,以画文明《林泉高致》创作的缘由•《林泉高致》系郭思根据其父遗墨整理而成其中《画格拾遗》是郭思所撰,记述郭熙的几种画的真迹•郭思,字得之•《林泉高致》是作者对山水画的切身体会之作,是中国绘画理论史很有价值的著述提出了透视学意义的“三远论”和绘画用笔用墨“八法”为前人所未道,而为后世所重视•全书分六节,即序言、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山水训•【1】关于山水:•画山水有体:铺舒为宏图而无馀【yu】,消缩为小景而不少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山川之形势气象若士女人物,小小之笔,即掌中几上,一展便见,一览变尽此看画之法也山水训•世之笃论,谓山水有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为此佳处故也山水训•【总结】•《山水训》一节集中叙述郭熙山水画创作经验和主张,认为人们生在太平盛世,想要“苟洁一身”,不一定去隐居归向大自然,借助好的山水画,完全可以不下堂奥而坐穷泉壑。
这是对前人提出的“卧游”、“畅神”的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 在郭熙看来,人们之所以爱夫山水和喜欢山水画,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的本性中有“林泉之志”这一看法是很深刻的,其思想基础是老子的顺应自然和庄子天地有大美的观点,正是天地自然之中有“大美”,所以观赏自然或山水画才能怡悦性情而“快人意”可以说,郭熙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人与自然亲密交融的审美关系,把热爱山水及其创作与欣赏山水画看成是人的本性的需求,从根本上回答了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原文•【1】作画人应具备的精、神、严、勤•凡一景之画,不以大小多少,必须注精以一之,不精则神不专;必神与俱成之,神不与俱成,则精不明;必严重以肃之,不严则思不深;必恪勤以周之,不恪则景不完•故积懒气而强之者,其迹软懦而不决,此不注精之病也;积昏气而汨之者,其状黯猥而不爽,此神不与俱成之弊也;以轻心掉之者,其形脱略而不圆,此不严重之弊也;以慢心忽之者,其体疏率而不齐,此不恪勤之弊也•故不决则失分解法,不爽则失潇洒法,不圆则失体裁法,不齐则失紧慢法原文•【2】景物的角度•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取其深,近游之以取其浅;•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dan】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原文 【3】画的妙处•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jiong】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戴进 明 《关山行旅图》原文•【4】山水的布置•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松下鸣琴图》元 朱德润原文•【5】山的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又暗•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解释 原文 “高远”突出的是“自山下而仰山颠”的巍峨耸峙的审美心理感受,这种感受体现了山水的气势美•范宽《溪山行旅图》•就是一幅典型的高远杰作,•主峰占据画面较大空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上的压迫•感和震憾力 原文 “深远”则是“自山前而窥山后”,可见观察的视线是曲折的,这与山形步步看,面面观的观察方法是一致的。
荆浩《匡庐图》、巨然《秋山问道图》中都有深远的表现深远法能够表现出山水画的重叠曲折的感觉,显示出山水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审美意境 “平远”则是“自近山而望远山”,给人以冲融、缥缈的感觉,如郭熙《窠石平远图》就是典型的平远构图平远法带给人的是一种平和的意味,使人的情感和精神趋于自在和平和应该说,平远法更能够显示出士人们无拘无束、散淡的自由精神,反映出士人们对山林精神的渴求原文 因此,三远法使得山水画能够脱离它本身形质的局限,把人的视觉和情思引向远处,从而远离尘俗,使人的精神暂时得以解脱正如徐复观所言:“远是山水形质的延伸此一延伸,是顺着一个人的视觉,不期然而然地转移到想像上面由这一转移,而使山水的形质,直接通向虚无,由有限直接通向无限;人在视觉与想像的统一中,可以明确把握到从现实中超越上去的意境所以,三远法不仅是一种空间表现方法,更是一种融合画家浓厚情感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画家心灵的寄托画意•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侧,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
•《画意》一节主要是强调画家要注意艺术气质的锻炼和文学修养的提高,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可以帮助画家扩大思路,丰富想象【画诀】•《画诀》一节讲的是画面布局、形象塑造、笔墨技巧以及表现四季天气变化等不同景色的基本规律•【1】构图•凡经营下笔,必全天地何谓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地位,下留地之地位中间方立意定景【画诀】•【2】大小•山水先理会大山,名为主峰主峰意定,方作以次近者,远者、小者、大者•林石先理会一大松,名为宗老宗老已定,方作以次杂窠小卉、女萝、碎石【画诀】•【3】用笔用墨•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墨不可反为墨用•或曰:“墨之用何如?”答曰:“用焦墨、用宿墨用退墨,用埃墨,不一而足,不一而得•砚用石、用瓦、用盆、用翁片•笔用尖者、圆者、粗者、细者、如针者、如刷者【画诀】•【4】具体的物体具体画法•雪色:用淡浓墨作浓淡,但墨之色不一而染就•烟色:就缣素本色萦拂以淡水而痕之,不可见笔墨迹•风色:用黄土或埃墨而得之土色:用淡墨、埃墨而得之•石色:用青黛和墨而浅深取之•瀑布:用缣素本色,但焦墨作其旁以得之•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黯。
【画格拾遗】•《画格拾遗》是郭思记述其父的一些山水画的情况【总结】•从中可知,中国山水画家对山水画钟情的深层内涵,山水画强调画家游览山水时的真实感受,山水画最终目的是要描绘出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实现画家的审美理想郭熙《林泉高致》中的审美观点对当今山水画的理论与实践仍然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谢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