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探索和新媒体传播-以深圳卫视《正午30分》午观察版块为例.docx
8页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探索和新媒体传播以深圳卫视《正午30分》“午观察”版块为例 【内容摘要】面对新媒体挑战,电视新闻评论依然可以有所作为唯快不破,电视新闻评论要抢时效,且不应回避敏感话题,而应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和专业,做舆论场中意见的平衡者提升电视新闻评论的影响力亦需打造品牌评论员,同时尽可能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深圳卫视《正午30分》的“午观察”评论版块对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选题;正午30分;新媒体传播;评论员;雷洋案“午观察”是深圳卫视《正午30分》栏目设立的日播评论小版块该版块每天播出时长约3-6分钟,通过连线评论员或专家学者,就当下热点新闻大事进行点评和解析与深圳卫视《深视新闻》聚焦深圳本地重大时政评论相较,《正午30分》更多选取国内重大新闻评论;而与《直播港澳台》晚间系列节目涉外涉军题材评论(笔者称之为“窄国际”选题)相比,“午观察”的国际选题大多是与中国利益没有直接联系的“泛国际”选题可以说,依靠这两类选题,《正午30分》与《深视新闻》《直播港澳台》一起构筑了深圳卫视新闻评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体现了深圳卫视在主流舆论场上全面发声的企图心。
一、“午观察”评论版块的选题探索2016年上半年,“午观察”版块对北京和颐酒店女生被劫、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疑遭污染、北京轿车车主掌掴快递员、真假王娜娜、青年魏则西之死、雷洋案、校园霸凌、暴力杀医伤医等事件进行了评论栏目对国内选题选取标准是“重大、深刻、热点”,且讲求时效,力争以快速的评论在事件发酵期将舆论影响力发挥到最大程度 “午观察”版块对泛国际选题的评论操作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就事论事”,解析国际新闻本身的背景知识或观点逻辑,比如《从秀亲密到生嫌隙——英美关系“七十年”之痒》《荷兰公投这么玩 小心民意的小船说翻就翻》《伦敦人选了个穆斯林市长》等评论,就属于这一类泛国际选题另一种操作则是“寻找贴近点”,从新闻所传达的理念、文化、感情是否对国内有所启发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比如《比利时成欧洲恐怖主义后勤据点?》《巴尔米拉之役战败 IS离崩溃还有多远》《恐怖分子离核武器有多远》这些评论,看中的就是“恐怖主义”这一话题的全球关注度再比如《奥巴马喊话脱欧派:你这样很容易失去我的》《澳大利亚不买日本潜艇 是“货比货”还是……》《特朗普就这么赢了,下一步呢?》等选题,都存在强烈的冲突和博弈,容易引发“共情”,对观众也颇有吸引力。
如果说国内选题是“眼前”,泛国际选题或许就是“诗和远方”,人们对于远方从来不曾丧失好奇除了国内、国际重大新闻,“午观察”在2016年还初步尝试了新的评论题材:新闻人物评论,比如《阿里的光辉——他是冷战时代最有力最温柔的右勾拳》《罗家宝离世——粤剧中有广东的旧时光》《满街橙衣为谁而穿?克鲁伊夫诠释时代特色》《六小龄童归来——我们的英雄来自八十年代》等等这些评论以“人”作为切口,由人物特质或命运出发,深入去找寻其与历史背景、时代特色、社会价值之间的微妙联系,并从中得到启示和证明与事件评论侧重见解和观点相比,人物评论多了些许情怀和抒情,有几分“电视副刊”的意味令人意外的是,这些评论都取得不俗的收视,在互联网的传播也不比新闻事件评论逊色二、“午观察”新闻评论的新媒体传播——以“雷洋案”为例自2013年常态化播出以来,《正午30分》“午观察”版块在选题内容上做了不少探索,也日臻成熟除此之外,版块在传播渠道上也更加丰富目前“午观察”的原创评论除了电视直播和门户网站传播,还通过栏目公号“天下正午”、栏目微博、深圳卫视微博、公众号,以及“今日头条”、壹深圳APP等新媒体渠道每日更新此外,栏目还尝试在青少年用户较多的“B站”“秒拍”上传短视频,测试传播效果。
在央视2013年的一项调查测评中,《正午30分》在全国上星频道274档新闻中,网络影响力排名第八,网络点击率排名第六,可以说,节目在互联网的传播一直位于全国电视新闻栏目靠前的方阵而在2016年上半年,节目的原创评论也收获了一次堪称现象级的传播该期“午观察”播出时间为5月11日,评论选题为“雷洋死亡事件”梳理此次评论的互联网传播轨迹,我们得到一些启示5月9日开始,“雷洋涉嫌嫖娼被警方采取强制约束措施后死亡”这一事件开始在网上发酵当事人家属和警方各执一词,质问警察可能执法失当和支持警方处置这两种声音展开剧烈拉锯5月11日凌晨,在经过反复讨论和权衡之后,栏目决定对此展开评论,评论在当天中午节目播出而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该评论视频在新媒体上获得几何级的传播效果:●5月11日在深圳卫视播出,“今日头条”APP抓取视频阅读点击量接近10万,直至19日,视频阅读量超过28万;●5月12日,该文在节目官方“天下正午”阅读量超过两万;●5月12日晚间-5月13日凌晨,节目视频突然爆发微博传播,一些中型加V账号转发“秒拍”视频,阅读量急剧攀升;●5月14日,有网络大V加入转发,如演员姚晨(7900万多粉丝),视频转发达到高峰值;●评论员陈迪也登上了5月14日新浪微博实时热搜榜和名人热搜榜。
其中名人热搜榜中,陈迪的排名一度位于第六,在娱乐明星宋仲基和范冰冰之间而陈迪的实名微博粉丝也从5月11日的一万多飙涨到5月16日的8万;●视频同时在发力,有公众号点击率超过10万+;三、“午观察”新闻评论传播成功探因及启示初略测算,此次视频点击量超过千万级别,是深圳卫视新闻近年新媒体传播效果较为突出的一次总结此次新媒体传播的成功因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评论也有时效,赶在“见解饥渴期”事件5月9日开始在网络发酵,且当事双方和舆论意见不一、分歧巨大5月10日晚定题,11日上午定稿,只有两天的事实可以作为立论素材不过,正是因为事件还在发展,公众处于“意见表达、寻求见解”的饥渴期,此时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才更显稀缺和可贵在这篇评论之后的两天,新华社在5月13日发表了类似观点的两篇评论,可见我们介入的时机相对较早二)评论拥有足够的社会分享价值从写作思路来看,该篇评论没有选择事实分析(客观上也没有条件),而是从“许多人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当事人有没有嫖娼上,而不是将执法人员是否存在执法失当和过当作为核心关注”的舆情讨论,批判了“道德先行、权利在后”的前现代观念,表达了“维护嫌疑人权利”“披露民警执法是否规范”的观点。
在微博、的世界里,人们是通过社会关系构建起来的叠套式传播网络,只要一个资讯或观点拥有足够的分享价值时,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此外,微博、圈子的转发已经成为人们展示生活、身份的一种文化“旨趣”该篇评论的价值观契合了网络名人的传播动机,一经转发,迅速产生了裂变式、几何量级的扩散三)评论的人格化、情感性、互动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要认同一件事、做出一个判断,不仅仅依靠思维逻辑的说服,更需要来自形象认知、情感体验和互动传播对于电视评论来说,除了“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评论员本身的个人表达就是“动之以情”最好的载体作为栏目专职评论员,节目根据陈迪自身条件,着力塑造其“有思想、好口才、高颜值”的新生代评论员形象此次评论员个人吸引力、个人文风的情绪激发都是加速传播的助推力量此外,评论员还提前一天在微博上预告为了回应粉丝的言论,要专门来做这一次评论这种针对性的互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四)传统媒体的权威感和专业性我们收到不少反馈说“为深圳卫视点赞”,人们对“深圳卫视”的强调,恰恰说明,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域,传统媒体对网络议题仍有“加持”和“升格”的作用准确把握事物的逻辑,提供辨别是非的标准,给人们一个观察新闻事件的框架,传统媒体依靠其权]威性和专业性,即便“传统”,也依然可以有所作为。
总结此次“午观察”评论传播,笔者认为其对以后电视新闻操作有如下几点启示:1、评论也讲时效,唯快不破继续围绕国内热点选题,争夺解释权, 在公众最需要见解的时候发声,扩大电视新闻在国内舆论场的影响力2、不回避敏感议题,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做意见的平衡者面对敏感议题,只要我们的言论是理性的、建设性的,把握好评论技巧和细节,就能够获得话语空间同时,我们需要在各种利益、各种主张当中取得平衡——“社会笑的时候,不要让大家笑出狂妄;当社会哭的时候,不要让大家哭出沮丧”当社会迷乱的时候,要做价值引导者,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者令人欣慰的是,6月3日,北京检察对涉及雷洋案的民警邢某某等5人立案侦查公安部也明确表示,对涉警舆情,要高度重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确有执法过错的,要严格依纪依法处理,决不包庇决不袒护尽管截至发稿时雷洋案还在立案侦查阶段,还没有定论,但是人们见证了法治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始终离不开理性的舆论监督和引导3、打造品牌电视评论员,利用粉丝效应提升影响力电视毕竟是人际传播,人格化的观点更具传播优势在电视评论中,要进一步拓展评论员队伍,并且根据其自身特点打造“名嘴”形象同时又需要把握好度,避免评论员滑向轻浮和极端。
笔者认为,对“名嘴”的打造,可以在专业性上下功夫:比如宏观经济权威、军事问题权威、台海问题权威、医疗改革权威等等同时,可以利用粉丝效应,扩大舆论半径,影响年轻一代的观众4、“借船出海”,充分利用强势新媒体渠道微博、、新闻APP,只要粉丝多、影响力大,在解决好版权问题之后,都可以“为我所用”,不必拘泥于自身的传播平台通过媒体融合式的传播,可以大大提升言论的影响力现在不少新媒体平台也推出了利润分成方案,传统媒体生产的优质内容如何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午30分》“午观察”版块力图以重大新闻为依托,以原创见解为核心,构筑丰富的“见解表达体系”,提升新闻的品质、提高深圳卫视媒体影响力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在传统的电视屏上,还是在新媒体的传播当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何将原创评论做得更有深度、更有质量、更具传播力,需要节目继续深耕和探索作者单位: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责任编辑:曾瑜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