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5G+教育:内涵、关键特征与传播模型_1.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82154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3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5G+教育内涵、关键特征与传播模型 摘要:作为新兴移动通信技术引领者,5G对教育的变革作用不容忽视教育传播学为5G与教育建立了连接点并提供分析视角首先,利用描述性定义法对5G+教育的内涵进行解析,并探讨在5G三大应用场景下5G+教育的五大特征;其次,以联通主义为指导,从教育传播视域构筑5G+教育传播模型在传播内容上,创新传统网络传播内容且具有5G特性;在传播定位上,借鉴长尾理论划分教育市场、发挥国家与地方本土化优势以锚定5G+教育定位;在传播平台建设上,从5G+教育上、中、下游产业链入手剖析知识支持方、资源支持方及技术支持方对平台的建设作用;在传播载体上,在分析传统传播载体八大问题的前提下,建立跨媒、融媒、创媒的5G+教育多元传播载体在传播内容、平台、载体等创新的基础上,5G+教育传播效果也将在信息、情感、态度与行为等4个层面协同显现5G+教育未来发展应把握发展窗口、强调超前谋划、营造创新环境和加强国际合作关键词:5G+教育,关键特征,联通主义,传播模型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一带一路’国家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协同推进战略研究”(2018SJZDI176);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智慧校园与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研究”(2018-R-60658)当前,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引领者,将通讯传播从经典的流量服务模式向全要素生态链模式转变。

      未来科技领域的人工智能、物联网、高端机器人、3D打印和VR/AR五大核心技术皆具有革命性与颠覆性[1],在5G技术的支持下,五大核心技术相互作用,将彻底变革传统通信方式、商业模式与全球技术格局,促进教育变革,凸显技术对教育的强大助推力为应对5G对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当前亟须探讨5G+教育的内涵,以及5G技术赋予5G+教育的主要特性,并从与5G通信技术息息相关的教育传播视域解析5G+教育一、5G+教育: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国内外5G产业发展迅速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5G技术,纷纷加快5G产业发展美国Verizon等四大运营商积极部署5G商用网络计划2018年12月,韩国成为首个5G商用国并积极推进相关业务进程、重点打造5G服务圈欧盟制定了欧盟Horizon 2020、欧盟5G发展规划并剑指2020根据2019年4月3日美国无线通信与互联网协会发布的《全球5G竞赛》,在5G领域,中国与美国处于并列第一的位置[2]另根据IHS预测,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英国及法国将走在5G技术发展前列,而中国与美国将依旧主导5G技术的研发与资本支出中国以华为、中兴等企业为代表的5G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居于领跑地位,带动我国5G专利数居于全球首位。

      中国将发展5G定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5G标准制定、研发与应用2013年,工信部、发改委与科技部成立IMT-2020(5G)推进组,明确5G技术场景、潜在技术与关键性能2016年,《“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进5G联合研发、试验与预商用试点计划[3]2019年全国提出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与终端快速普及,以助力5G应用生态发展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4家企业颁发5G牌照,标志我国5G正式商用[4]中国5G未来走向呈迅速发展态势,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20年5G将带动约4 840亿元产出,2025年、2030年将分别增长至3.3万亿元和6.3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5G连接数将超4亿个[5]另据全球移动通信协会预测,中国5G用户规模将因人口与技术优势居全球首位二)国内外5G+教育蓄势待发技术对教育的变革作用不容忽视,国内外教育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已“嗅”到5G+教育的巨大价值目前关于5G+教育的探索多是理论层面,应用研究还不够深入美国电信公司Verizon组织了一场将AI、AR或VR与5G结合的教育技术竞赛[6]李小平和孙清亮从教育应用场景与指标设计两个方面重点探究了5G技术对网络教育的影响[7]。

      赵兴龙等在探讨5G教育应用的内涵与场景创新基础上论述了新兴技术对教育生态的变革作用[8]兰国帅等探讨了整合5G技术的智能教育生态系统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指出5G支持下智能教育发展新路径[9]袁磊等论述了5G时代教师教学智能化、学生学习自主化、学习环境丰富化与学习资源多元化等教育场景要素变革并提出应对之策[10]中国移动发布《5G+智慧教育白皮书》,阐释了5G环境下智慧教育教、学、产、研、投相结合的思想,并与北京师范大学、科大讯飞、华为等40余家单位构筑5G智慧教育合作联盟在实践探索上,2019年3月,中国首个5G+智能教育应用“5G我即校园”在广东实验中学落地实施此外,华中师范大学举办了“教育拥抱5G时代:‘5G+智能教育’行业应用”发布会并探索5G技术教育实践价值2019年5月,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成立国内首个5G室联网联合实验室,以探索5G时代的教学创新在技术革新教育的风口浪尖,如何发挥技术领先优势以促进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是教育研究者的重要使命三)5G+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国内外5G产业发展与5G+教育研究文献的分析,我们认为5G+教育将迎来以下发展机遇:一是5G技术研发已纳入我国国家战略,国家大力推进5G技术开发与创新应用,相应地,5G+教育的研究也将有序推进;二是当前已探索出5G三大应用场景,深度挖掘5G教育应用场景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三是我国5G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跑地位,发挥我国技术优势以引领5G+教育发展也是一大机遇;四是5G+教育与我国现行互联网+教育优势互补,并凭借超高速率使得资源配置更优化以促进教育公平,人人有机会无缝无延时连接教育网以促进个性化发展,万物互联并打破学习时空限制以变革学习方式,5G解绑VR+云教育在移动终端应用的速率限制以丰富教学内容。

      与此同时,5G+教育也将面临以下四大挑战:一是应用问题5G+教育应用尚处于初探阶段,研究成果还不多,缺乏对5G+教育整体上的把握,学习者因缺乏相关知识储备而欠缺对新兴5G+教育的辨别与接受应用能力二是安全问题5G之于教育的重要之处是其传播价值海量教育数据是涉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隐私的宝贵教育资产,其传输安全性对5G+教育而言是一大挑战三是人才缺口问题5G技术迅速兴起并将应用于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对于整合5G技术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的掌握度有待提升,这将造成5G融入教育进程受阻的局面四是治理问题5G超高速传输带来海量多元的教育数据,如何协同多方力量推进教育数据治理、如何发挥5G传输速率优势,让依托网络进行的教学活动能令学习者体会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互是一大挑战二、5G+教育:内涵与关键特征(一)5G+教育的内涵当前学术界尚未形成5G+教育的统一定义依据描述性定义法,5G+教育的内涵可以描述为:类似“互联网+”教育、教育人工智能,借助5G大连接、超低延时与超高速率等技术特性,从而使得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学生按需索取并促进教与学模式发生变革的新型教育形态在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与互动学习领域,超高清、VR/AR、物联网等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在5G万物互联教学条件下,在人才培养目的、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中发挥作用。

      5G+教育亦指5G技术介入教育领域从技术介入教育的程度划分,5G+教育的浅层与中层应用是5G技术与教育的简单叠加,而较深层应用是5G技术与教育认知领域的深度融合5G本质是通信传播技术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范畴是教育信息系统运行规律[11]5G+教育依托5G三大技术应用场景URLLC、mMTC与eMBB,不仅拓宽了教育传播路径,且因其路径的拓宽创新了教育传播内容与教育传播方式,进而能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互联协作教学以及节能绿色教学等教学场景与教学体验的创新二)5G+教育的关键特征1.超低延时与精准自动化URLLC是5G技术的三大应用场景之一,凭借超可靠低延时为操控作业类行业提供“超强可靠”的使用体验5G毫秒级端到端延迟是指5G网络传输的数据包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持续时间是毫秒级超低延迟对于延迟敏感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自动驾驶、汽车物联网、自动化管理等领域亟待这种超低延时服务同样的,超低延时意味着可无缝支持传输大量教育数据包的设备,可很好地支持远程教育中精密的理化教学实验以及机电一体化、物联网教学等工业控制的远程运维5G超低延时还可降低医学远程会诊等因4G、WiFi等偶发性卡顿酿成的危险系数。

      因此,超低延时的5G对教育领域精准自动化要求较高而又有远程操作需要的相关应用来说是一大福祉2.超广连接与互联协同化现有4G网络已广泛应用于物联网并推动物联网应用模式创新,未来物联网技术若要大踏步发展,还需创新大规模连接、安全性、网络覆盖范围、低延迟等技术标准[12]作为5G技术的三大应用场景之一,mMTC即大连接物联网,其物联网终端用户体验为超多连接,且能为各行业物联网的创新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大连接物联网在教育领域具有极大应用潜力在课堂上,可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师生与机器间的交互以改善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学习;在课外,mMTC超强连接特性支持泛在学习、移动学习,进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G大连接物联网还可用于智能考勤、教务管理、教学、教学器材管理等智慧校园具体事项的建设,可为支持线上线下虚实结合、支持异地实时互动并支持智慧纸笔交互的“室联网”教学提供技术支撑2019年5月,我国第一个室联网实验室——福建广播电视大学5G室联网实验室揭牌成立[13],这是5G应用场景之一——大连接物联网的一次落地实验3.超高速率与学习个性化eMBB凭借超高速率优化了人们对3D、VR、超高清视频的应用体验,终端用户的体验为“超快获取”。

      近年来,3D、VR等资源在教学实践及相关研究中“忽冷忽热”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此类资源确实具备非常高的教学价值及应用潜力;另一方面,此类资源由于内容过大而很难在实际教学场景中常态化应用而5G技术凭借超强移动宽带,可实现从资源客户端服务模式到资源云端服务模式的转变,并使上述资源在教学中常态化使用成为可能因此,5G超高速率在个性化教学上的价值体现在:5G传播通道与教育传播内容是“水管”与“水流”的关系,现在“水管”粗了,不仅能带来稳定的“水流”,还能丰富教育传播的内容与类型超高速率足以支持包括4K、8K等超高清视频,支持VR、AR教学,支持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场景,这能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此外VR、AR等虚拟仿真资源在作为学习工具的同时,还能辅助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符合诺亚詹丹利等修正的传播学中的“4V”理论,4V指视觉(visual)、声音(vocal)、语言(verbal)和交流中富有生气的元素(vital,也即场域,可辅助创设学习环境)这些要素对丰富师生的教学选择、促进个性化学习有重要作用4.加密算法与传输安全性信息安全在教育数据安全与教育用户隐私保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万物互联愿景,5G技术需满足异构网络(3G、4G与WiFi)与设备(移动手持设备与物联网设备)对资源的正常使用[14]。

      5G通信安全性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不仅保证基础数据与语音通信服务安全,而且将安全服务覆盖到一切可互联产业首先,5G建立统一安全管理机制,保证了跨设备接入的网络安全,包括面向传统教学终端的设备认证、隐私性加密以及海量物联网设备认证;其次,5G提供差异化安全机制服务、个人教育业务与垂直教育行业等服务;再次,5G提供全面的教育数据隐私保护服务相较于4G,5G加密算法、隐私保护与鉴权机制全面升级并使其安全性更强5G作为传输通道,既不感知业务,也不碰DPI,更不碰管道内教育数据,这有利于无损传递教育数据及教育数据安全5.超强连接与节能性绿色节能对教育而言绝不仅是锦上添花,而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