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上海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382018533
  • 上传时间:2024-02-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d...谢欣颖 国贸一班 1011081129思修论文上海改革开放后居民生活上的变化1840年上海开埠之初,上海的市场经济是由外国资本家及其买办所主导的,随着上海租界的繁荣,江浙一带有钱的绅商,也就是原来在乡下的有点文化、有点前瞻性的土财主开场参与进来,并且开场形成一定的势力再随着时代的开展,大约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由一些原来的小商贩开展起来的,或者在国外攒了点钱回国的"海归派"所组成的民族资本家开场展露头角,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在这个时期,虽然上海仍然处于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下,但在实际上,自由资本主义已经有了长远深入的开展而且在社会主导权力上 基本上摆脱了封建统治,同时超脱了外国政治势力的控制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由王国也成就了上海最初的繁荣!上海无海 驻足上海,看不到波涛汹涌、白帆点点的大海,只见到宽阔的黄浦江静静的流过,给大上海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和无尽的魅力 浦江西岸便是当年的十里洋场,一座座异国风味的建筑矗立在美丽的外滩,向人们展示着那远去的曾经的繁华自1843年开埠,一百多年的时间,上海始终独领风骚,这里是中国实业的发祥地,是对外交往的窗口,是经济的风向标,是冒险家的乐园。

      二、三十年代,上海已是中国最大通商口岸,是具有明显的西方色彩的城市,纸迷金醉,风花雪月,成就了多少文人墨客、戏子名媛鲁迅曾在此捉笔为枪,讨伐那黑暗的封建制度;孙中山以这里作为革命的中间站,报国思想生长、升华;梅兰芳、胡蝶、周璇从这里脱颖,一代明星名就功成;蒋介石、杜月笙更与这里有着不解之缘,那时候左右中国全局的极有可能是青红二帮解放后,上海作为全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开展做出了突出奉献,上海牌的手表、轿车,凤凰、永久牌的自行车曾经是国人的梦中情人,上海师傅、上海技术支援全国更是上海的骄傲 浦江东岸是上海最年轻的城区,一九九O年正式开发开放,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浦东经济高速开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惊人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杆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浦东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翻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 一条小小的黄浦江,记载着上海过去的奢靡与今天的繁荣,正这是这条小小的黄浦江,见证了上海一步一步的辉煌。

      今日的上海,已经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处处显现着她的独特魅力,令人着迷--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徐家汇大教堂圣诗声声,玉佛寺香烟袅袅;过街楼下的麻将老人,弄堂里的足球少年;群众剧场的沪剧、滑稽戏,大剧院的交响乐、芭蕾舞;老饭店的本帮佳肴,杏花楼的广式粤茶,云南路的各地小吃,红房子的法国大菜,小绍兴的三黄鸡,美国的肯德基;上海老街的茶馆,衡山路的酒吧,中西合璧,新欢旧爱,各有各的精彩夜幕降临,霓虹闪耀,夜上海粉墨登场,和平饭店的爵士乐,豫园的丝竹音乐,让人追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的旧梦,而现代迪斯科的节奏,遍地开花的网吧,又把人带回了21世纪的现代文明......,21世纪的上海,荣耀与梦想在这里集合,张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 二 上海有海 上海的海在远离市区的东面,在南汇、在崇明、在金山,那里不象青岛海滨那样美丽,也没有北戴河的沙滩那样迷人,更比不上亚龙湾的瑰丽,那里只有片片滩涂、丛丛芦苇,有的只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人们只所以认为上海无海,是因为海对上海来说是那么的微缺乏道,是因为黄浦江耀眼的光芒遮盖了辽阔的大海。

      如果说黄浦江是上海的过去和现在,那么大海就是上海的未来随着浦东开发的不断完善,上海市区的开展已经接近极限,百尺竿头怎样更近一步上海应该怎样向更深层次开展海,逐渐纳入了领导层的视线 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把"1966"四级城镇体系框架列为上海未来开展的重点,突破66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扩大至整个上海6340平方公里的郊区,构建"大上海"的概念,特别是临港新城的规划建设,更表达了上海走向海洋的战略思想 临港新城是洋山深水港的陆域腹地和主要的集疏运基地,是依托集装箱国际深水枢纽港、国际航空枢纽港以及国家级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园区,充分表达新世纪上海建设水平、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的综合型滨海新城;是社会、经济、环境、文化高度协调开展的魅力都市、碧水蓝天绿树环抱的生态都市、提供24小时活动的活力都市;是上海继浦东开发开放之后独具辅城作用的又一战略重点开展区域临港新城的建设将把上海由传统的依托黄浦江、长江开展走向海洋的重大战略转移,是加快上海向纵深开展的重要举措,是21世纪的上海实现跨越的希望所在,这标志着上海从此将由狭窄的黄浦江走进无垠的海洋,将历史性的终结上海无海的现象 由江入海,表达的是上海人观念的转变。

      一条小小的黄浦江已经不能承载上海日新月异的开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龙头老大,上海人的目光已经深探到了海外,超越自己、超越梦想、超越世界是上海人21世纪的方向,上海这颗东方明珠越来越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完善机动车总量调控政策,对中心城区新增机动车实行总量调控政策,将新增公车额度纳入拍卖管理   改善中心城规划布局,保证交通设施用地扩大"制止左转弯"道路范围加快道路设施建设,完善使用管理   优化中心城路网布局   推进道路交通功能细分   确立公交专用路权和优先权推进公交优先开展   停车泊位实行区域差异政策   大力推进交通信息化依法实行严格的交通管理   2010年交通开展指标   道路交通中心城行程车速维持在25公里/小时   轨道交通中心城平均出行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   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占全市总出行量30%以上,轨道交通出行比重占公交出行总量的40%以上,争取到达50%   静态交通公共停车泊位与机动车保有量比由目前10%提高到13%,公共停车设施利用率由目前50%提高至70%   智能交通建成中心城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发布系统有句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无庸置疑如今上海交通的开展对上海经济开展、城市规模化的进展,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根基性作用。

      随着交通的开展,人们的居住空间也随之不断地向外扩展,城市规模不断向外扩张此外,交通的开展,还改变着百姓的生活,以及生活方式在过去,人们有了钱,大多数都会消费在吃穿上而现在,交通的兴旺使得人们的消费构造悄然地从原来的吃穿,转为住和行特别是"行",由于交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这就是个很好的说明 常言道: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的开展,科技的进步,未来上海的交通设施会更加完善,交通建设会更加合理,交通网络会更加兴旺那么,过去30年前上海的交通到底是怎么样的当时交通面貌又是怎样的一副图画我们父辈对于30年前上海的交通和出行评价如何对于如今上海的交通现状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和评价为了更清楚地解答这些疑问,于是此时此刻我和父亲间的一段访谈开场了 我:一个城市的兴旺、繁荣往往和这个城市的交通兴旺度成正比,爸爸我想知道在改革开放初,在上海经济还没有快速开展期来的30年前,上海的交通是怎样一个形态 爸爸:这要说的可多了 我:爸爸,您就详细地说说30年前上海的道路建设和当时的交通出行工具吧 爸爸:说起30年前的上海马路和现在相比真是"面目全非"。

      你可能不知道:过去人们走的都是泥路、黄土路, 基本没有像如今这样的水泥路、沥青路和高速公路 我:到了下雨天,泥路和黄土路不是很难走 爸爸:是啊,相当难走,碰上下雨天气,雨鞋上能积上好几寸泥巴和如今的水泥路、沥青路不同,泥路很滑,走路时要时时留神,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我:我听奶奶说改革开放后不久因为政府要征用农民土地,所以您得到分配而正式进厂工作的,对吗 爸爸:没错我记得我开场进厂工作是在1980,改革开放后的第二年,之前我一直在田里的生产大队当出纳 我:以前我们家老宅离你后来的上班工作地点--上海市高桥石油化工厂远吗 爸爸:乘车的话有十几站的路程 我:那么,当时您是怎么去上班的在80年代那个时候您每天去上班方便吗 爸爸:当时家里没有自行车,我记得我要步行二十多分钟走到现在的浦东大道,在浦东大道上乘81路去上班那个时候上海的车辆很少,只有为数不多的几路公交车 我:过去上海公交车线路不多,那么人们如假设出门需要乘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怎么办 爸爸:其实说实话,早些时候由于上海的交通并不兴旺,人们出行也并不主要靠乘车,出门走个一两站路是常有的事。

      我:走一两站路30年前拥有自行车的家庭是不是很少 爸爸:是啊,一辆自行车要将近200元,在80年代初的时候我刚进厂做学徒工,工资并不高,那时我至少要辛辛苦苦攒大半年的工资才买得起一辆自行车 我:然而现在却大不一样,如今自行车像潮水一样,普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人们在上下班和郊游时都经常用它近几年来,电动自行车也逐步多了起来,它节约能源,噪音低,无污染,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 爸爸:是啊,时代真是不同了,如今几乎家家都有自行车、摩托车普及率高,甚至有私家车 我:众所周知,车是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但是现在它已经转换了自己的角色,银色的奔驰,金色的宝马,雪白的丰田,黑色的林肯,这些让人类感到自豪与骄傲的轿车,已经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尊贵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试想一下开着这么名贵的车在平原上驰骋,在立交桥上盘旋,在高架上奔驰,在林荫道上兜风,这多威风啊! 爸爸:上海的交通工具、交通条件、交通设施真是昔非今比,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更何况是三十年我们这一辈包括我们父辈们年轻时真是生不逢时 我:爸爸听您刚刚说话的语气,您似乎对过去上海的交通很是抱怨。

      对了,我很想知道过去有没有什么交通工具给您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例如说轮船或者火车甚至是飞机 爸爸: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交通工具还是火车,那个时候的火车在我眼里已经是快得不得了了,当然了,和现在的飞机不可同日而语,对于过去的人们来说,坐飞机可算是黄梁美梦了 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乘飞机走南闯北、旅游、出差、公干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据报道:飞机还是现有的发生失事率最低的一种交通工具呢 爸爸:不只是飞机,如今我们周围日常的交通工具也是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汽车、轮船,地铁,磁悬浮,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我:您说的很对,但是说到"汽车",爸爸,您有没有感到虽然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陆地交通在某种程度上好似反而倒退了如今到哪去首先想到的是堵不堵车,然后才是坐什么去自己开车油钱不说,光从时间上算,也比坐公交车强不了多少 爸爸:这是因为以前车太少,现在车太多其实如果让我回忆一下过去,那么我就不会再对现在的交通状况有任何的抱怨了 我:那要得看哪一方面,速度是加快了,舒适性也提高了,但就是越来越远,越来越堵了。

      爸爸:这倒也是实事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我觉得最幸福的人就是那些夫妇两人都在自己居住地附近上班,孩子的学校也离家很近,一家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