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1.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54177783
  • 上传时间:2024-01-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4.0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学号:姓名: 评分: 2012年5月30日实验一 验证74LS181运算和逻辑功能一、实验目的:1、掌握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工作原理;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3、画出逻辑电路图及布出美观整齐的接线图;4、验证4位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组合功能二、实验原理:1.ALU能进行多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4位ALU_74LS181能进行16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功能表如下: 方式M=1 逻辑运算 M=0 算术运算S3 S2 S1 S0逻辑运算CN=1(无进位)CN=0(有进位) 0 0 0 0F=/AF=AF=A加1 0 0 0 1F=/(A+B)F=A+BF=(A+B)加1 0 0 1 0F=(/A)BF=A+/BF=(A+/B)加1 0 0 1 1F=0F=负1(补码形式)F=0 0 1 0 0F=/(AB)F=A加A(/B)F=A加A/B加1 0 1 0 1F=/BF=(A+B)加A/BF=(A+B)加A/B加1 0 1 1 0F=A⊕BF=A减B减1F=A减B 0 1 1 1F=A/BF=A(/B)减1F=A(/B) 1 0 0 0F=/A+BF=A加ABF=A加AB加1 1 0 0 1F=/(A⊕B)F=A加BF=A加A加1 1 0 1 0F=BF=(A+/B)加ABF=(A+/B)加AB加1 1 0 1 1F=ABF=AB减1F=AB 1 1 0 0F=1F=A加AF=A加A加1 1 1 0 1F=A+/BF=(A+B)加AF=(A+B)加A加1 1 1 1 0F=A+BF=(A+/B)加AF=(A+/B)加A加1 1 1 1 1F=AF=A减1F=A(上表中的“/”表示求反)2、具体示例功能解析(1)A、S、D、F键分别控制U1单元的输入,通过选择高低电平,输入四位二进制数,在U1单元显示为一位十六进制数,例如:A为高电平,S为低电平,D为高电平,F为低电平,则U1将显示为5;同理,G、H、J、K键分别控制U2单元的输入;(2)Z、X、C、V键分别作为74LS181N的S0、S1、S2、S3运算选择控制端的开关,实现决定电路执行哪一种运算;(3)CN引脚是最低位进位输入控制引脚,CN=0,表示有进位,CN=1,表示无进位;M引脚为状态控制端,M=1,表示逻辑运算,M=0,表示算术运算;(4)F3、F2、F1、F0均为数据输出引脚,F3为最高位。

      74LS181电路示意图3、ALU-74LS181引脚说明:M=1 逻辑运算,M=0 算术运算 引脚 说明M 状态控制端M=1 逻辑运算;M=0 算术运算S3 S2 S1 S0运算选择控制S3 S2 S1 S0 决定电路执行哪一种算术A3 A2 A1 A0运算数1,引脚3为最高位B3 B2 B1 B0运算数2,引脚3为最高位Cn 最低位进位输入Cn=0 有进位;Cn=1 无进位Cn+4 本片产生的进位信号Cn+4=0 有进位;Cn+4=1 无进位F3 F2 F1 F0F3 F2 F1 F0 运算结果,F3为最高位三、实验内容:如上图所示,M=0,进行算术运算,CN=1,表示无进位,S3、S2、S1、S0分别为1001,因此对应的运算为:F=A加B,由此可见实验结果正确如上图所示,M=1,进行逻辑运算,S3、S2、S1、S0分别为1110,因此对应的运算为:F=A+B,由此易知实验结果正确如上图所示,M=0,进行算术运算,CN=0,表示有进位,S3、S2、S1、S0分别为1001,对应的运算为:F=A加B加1,由此易知实验结果正确综上验证74LS181型4位ALU的逻辑算术功能,列出结果如下表:S3 S2 S1 S0数据1数据2算术运算(M=0)逻辑运算(M=1)Cn=1(无进位)Cn=0(有进位)0 0 0 0AH5HF=AF=BF=50 0 0 1AH5HF=FF=0F=00 0 1 0AH5HF=AF=BF=50 0 1 1AH5HF=FF=0F=00 1 0 0FH1HF=DF=EF=E0 1 0 1FH1HF=DF=EF=E0 1 1 0FH1HF=DF=EF=E0 1 1 1FH1HF=DF=EF=E1 0 0 0FHFHF=EF=FF=F1 0 0 1FHFHF=EF=FF=F1 0 1 0FHFHF=EF=FF=F1 0 1 1FHFHF=EF=FF=F1 1 0 05H5HF=AF=BF=F1 1 0 15H5HF=AF=BF=F1 1 1 05H5HF=4F=5F=51 1 1 15H5HF=4F=5F=5四、总结及心得体会:通过本实验,我初步熟悉并掌握了如何使用Multisim软件,刚开始使用这个软件时,感觉不知从何下手,通过查询资料、和同学交流渐渐学会了基本操作。

      创建电路时不仅要细心,更要有耐心,按照实验要求画出逻辑电路图,使接线美观整齐对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掌握了有关数字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总之本次实验使我的实践能力增强,将理论和实验结合,使我对相关知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实验二 运算器(2)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应用方法;2、进一步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原理;3、画出逻辑电路图及布出美观整齐的接线图;4、熟练掌握有关数字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5、熟练掌握子电路的创建及使用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仿真单总线结构的运算器,原理如图5,相应电路如图6电路图中,上右下三方的8条线模拟8位数据总线;K8产生所需数据;74244层次块为三态门电路;将部件与总线连接或断开,切记总线上只能有一个输入;两个74273层次块作为暂存工作寄存器DR1和DR2;两个74374层次块作为通用寄存器组(鉴于电路排列情况,只画出两个通用寄存器GR1和GR2,如果可能的话可设计4个或8个通用寄存器);众多的开关作为控制电平或打入脉冲;众多的8段代码管显示相应位置的数据信息;核心为8位ALU层次块通 用寄存器ABALU图5:单总线结构的运算器示意图三、实验内容:在Multisim画出电路图并仿真,完成如下操作。

      1.说明整个电路工作原理答: K8产生所需数据,打开74LS244层次块三态门电路,将产生数据输入总线,将数据存入通用寄存器组GR1和GR2;通过其他 74LS244的开关,将通用寄存器里的数据放到74LS273层次块作为的暂存工作寄存器DR1和DR2中;将DR1和DR2中的数据通过核心8位ALU层次块运算,将结果又保存到GR1或者GR2中众多的开关作为控制电平或打入脉冲;众多的8段代码管显示相应位置的数据信息;2.说明74LS244N的功能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及输入信号G有何作用;答:74LS244层次块为三态门电路,在电路中将部件与总线连接或断开,起开关作用,当G为低电平时,芯片导通,能正常工作G为高电平时,芯片不能读取数据 3.说明74LS273N的功能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及输入信号CLK有何作用;答:74LS273作为暂存工作寄存器,在电路中临时寄存数据,CLK为控制信号,连接芯片的使能端,上跳沿触发工作4.说明74LS374N的功能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及输入信号CLK和OC有何作用;答:74LS374层次块作为通用寄存器组,在电路中寄存数据,另具有三态门的作用CLK上跳沿触发工作。

      OC为使能控制信号,低电平时,部件连接,OC为高电平时,部件断开5.K8产生任意数据存入通用寄存器GR1答:(1) K8确定任意数(测试时可指定一个2位16进制数);(2) Q =0(低电平),数据送总线;(3) U↑(正跳变)且Y=0.该数存入GR16.K8产生任意数据存入通用寄存器GR2答:(1) K8确定任意数(测试时可指定一个2位16进制数);(2) Q=0(低电平),数据送总线(3) P↑且O=0该数送GR27.完成GR1+ GR2→GR1答:(1)Q=1(屏蔽掉K8)、I=0、W=0、E↑,GR1→DR1;(2)Space=0、R=0、T↑,GR2→DR2;(3)加法:S3~S0=1001B(对应BVCX四键)、CIN=1(对应N键)、M=0(对应M键),此时结果在ALU的输出端,令Z=0,结果送总线,U↑结果存入GR1.8.完成GR1- GR2→GR1答:前2步同上;S3~S0=0110B(对应XCVB四键)、Cin=1(对应N键)、M=0(对应M键),Z=0,P↑9.完成GR1∧GR2→GR1答:前2步同上;S3~S0=1011B(对应XCVB四键)M=1(对应M键),Z=0,U↑。

      10.完成GR1∨GR2→GR1答:前2步同前;S3~S0=1110B(对应XCVB四键)、M=1(对应M键),Z=0,P↑11.完成GR1⊕GR2→GR1答:(1)I=0、W=0、E↑,GR1→DR1;(2)S3~S0=0000B(对应XCVB四键)、M=1(对应M键),Z=0,P↑12.~GR1→GR2~”表示逻辑非运算)答:(1)I=0、W=0、E↑,GR1→DR1;(2)S3~S0=0000B(对应XCVB四键)、M=1(对应M键),Z=0,U↑13.~GR2→GR1答:(1)Space=0、R=0、T↑,GR2→DR2;(2)S3~S0=0101B(对应XCVB四键)、M=1(对应M键),Z=0,U↑图6:运算器示意图实验中的一些截图 (1) K8产生2存入通用寄存器GR1(2)K8产生4存入通用寄存器GR2四、总结及心得体会:刚开始我以为实验二跟实验一一样比较容易,结果却发现实验二的电路比较复杂,里面要创建子电路,连线也比较多,错了好多次,不过在不断的改进下终于把电路图给建好了本以为一切顺利了,却发现自己连原理都还不是很明白,于是查了相关资料,下了一定的功夫,终于明白了,这才学会如何使用这个电路里面的开关实现相关的操作。

      通过这次实验我掌握了有关数字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提高了我的细心度,掌握了子电路的创建和使用,对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原理更加熟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