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5N(奶昔)转接老镜头攻略.doc
21页让经典老镜头在奶昔上光芒四射 各位奶昔的好友及使用者:我使用奶昔也快4个月了,接触下来感觉十分的舒适,??(大老爷们拿个奶昔)??我不是变态,是真实的感受---方便的操控,多样的场景,轻松的携带,酷酷的外型,超大的镜头群,还能和拿着奶昔的美女搭讪~~~呵呵 ,这个也是很重要的理由!!!本人怀旧,也喜欢摆酷, (好像有点矛盾) ,所以最喜爱的是让老镜头在新机器上面焕发特有的色彩,相信很多玩家也是这么想的鉴于一年多本人自己使用情况以及查阅资料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老镜头的一些看法以及介绍内容有些是直接网上找来的 我整理了下,不是我要抄袭,只是为了大家方便分享首先我说下转接可以转接多少不同卡口的转接环,尼康 AI,电影头C 口,美能达 MD,MC 口 佳能 EF FD,M42口 ,柯尼卡 AR 口,徕卡 M口,雅西卡 CY 口,雷丁那 DKL 口,奥林巴斯 OM 口,索尼 MA 口,徕卡 LR 口,阿而帕 ALPA 口,爱克山泰口,禄来 QBM 口,宾得 PK 口,百佳 PB 口,徕卡 M39口,康泰时 G 口,M3/4口,M42X0.75口,腾龙百搭口还有什么我想不出了反正这些都能转 NEX 机身,而且无限合焦!!下面说说我们常见的镜头吧 老镜头分为:日系,俄系,东德,西德日系:主要是富冈,旭光,美能达,适马,腾龙,图丽。
(老镜头,佳能和尼康就不入列了)还有很多副厂的也不出席了我只选一些大家能很轻松拥有但是不是天价那种(我也只玩得起这种)一:富冈:Tomioka,本身並不是一個品牌,而是個大型光學代工廠,幫日本甚至許多德國品牌出鏡頭德國兩大日本代工品牌 Revuenon跟 Beroflex,大多都是富岡光學派系的產品富岡光學派除了很稀少的本身品牌外,最大的旁支便是 Mamiya 跟 Yashica 這兩間公司了Tominon 55mm F1.4:在那個年代,只要是這個結構,一定是富岡做的這顆算是當年最出名的鏡頭,成像非常優異,絕對有德國水準橫跨超過10個品牌,很常見,不貴玛米亚 mamiya:富冈auto 版本的 Mamiya,色彩大多很清麗,帶有陰柔的感覺(簡單說就是娘砲) ,有點接近大姑媽,但沒有那種暖調成像細膩綿密,但不是走銳利路線,可能因為這樣,到了現代才不受人歡迎SX 版本可就了不起了,基本上就是 Rollei 的鏡頭,成像鮮明銳利,層次豐富,絕對有和蔡司不相上下的實力可惜因為 SX 出現的時間太晚,已經是 M42的末期,所以无法打响名号SX 版本都沒有 A/M开关,需要封頂針的接環才能使用。
28mm f2.8:非常優異的廣角鏡,不太容易見到 (1000-1200左右)这个有2种口径我说的是58MM 的,还有个49的不怎么样55mm f/1.4:富岡那顆最出名的標頭135mm f/2.8:成像陰柔到接近陰森的鏡頭,拍人可以拍出「水一般皮膚」的奇妙質感,有名的美人鏡頭雅西卡 Yashica:富冈Yashica 的鏡頭分為4大時期,首先是 Yashinon 時期,這時期的鏡頭在二手市場不太常見,而且成像品質似乎也不算讓人滿意第二時期是 DX 鏡頭,單層鍍膜但這個時期據說是用料最好的時期,成像品質非常好,可以跟德頭拼第三時期是 DS 鏡頭,實驗性多層膜這個時期的產量似乎較大,與DX 差不多,據說風格有些變化第四時期是 DS-M 的多層鍍膜,很多 M42的老前輩都建議,這個時期就別買了各个时期都有很多标头留世,大家最好购入第二,第三时期的价钱不贵一般800左右能拿下很好成色的标头了亚西卡 Y/C 卡口镜头有 YUS、DSB 、ML 的分别ML=Mutiple Layer coating 多层镀膜,DSB 是单层镀膜,YUS 是 Yashica US 的省略,是在美国产的,也是单层镀膜,现早已停产。
ML 系列的质量比 DSB 系列的好得多,无论是外观制作还是成像质量.蔡司 T* DISTAGON35/2.8、28/2.8(价格相对较低)和亚西卡 ML 系列的35/2.8、28/2.8两者外观十分相近,但镀膜明显不同, 蔡司 T*镀膜名气大.确实不同凡响,望去一片黝黑,反光极小ML 镀膜反光稍大 .ML 稍稍偏冷调, 而 T*镀膜有些偏暖调 .,其它的差别当然还有一些 , 但它们的差别远没拍摄中的其它因素大, 无论从清晰度、色彩、畸变、分辨率来看都相当接近蔡司 T* DISTAGON35/2.8、28/2.8的二手价格在2600左右,亚西卡35/2.8 、28/2.8在800元左右.雅西卡(YASHICA) ML 50mm/F1.4的标头……..网上对雅西卡的这个头评价很高啊!——“成像非常銳利鮮明,和 Contax 50mm/f1.4是雙生鏡別人借來比對用的 Contax50mm/1.4,實際拍攝成像不分軒輊,可說是窮人的Contax,這支也可能是 Yashica 自有鏡頭裏質素最佳的一支 ”“著名的 YASHICA镜头,CARL ZEISS 的同门兄弟,老玩家都清楚这颗是 ML 版本的标头,YC 口,网上评价与 ZEISS T* 50/1.4不相上下,惟色彩 Y 头稍显混浊,但价格只有 ZEISS 50/1.4的一半不到,性价比非常高 ……..全金属介紹到當年日本第一把交椅的旭光學了,這年代 Asahi Pentax 所出的大姑妈鏡頭,到現在還有很好的口碑,價錢並不便宜。
大姑媽共分為4大時期,分別為自動大姑媽(auto-Takumar) 、超級大姑媽(Super-Takumar) 、超級多層大姑媽(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還有 SMC 大姑媽(SMC Takumar) 超級大姑媽為2至3層鍍膜,全金屬打造,很多顆都不惜工本用上鑭系玻璃,成像非常細膩,層次分明,空間感極佳,但卻不一定銳利,且容易偏黃超級多層大姑媽基本上跟超級大姑媽是一樣的東西,只是鏡片鍍上7層鍍膜抗耀普遍比超級版好,色彩濃郁,也比較銳利國外一般稱呼的時候,會用 S-M-C 當縮寫,避免與 SMC 版混淆因為後期版權問題,超級多層大姑媽必須改為 SMC 大姑媽,但那時候的 Pentax 不明原因大改鏡頭外觀,金屬對焦環改為橡膠,鏡片材料也有更動不過這時期使用的鍍膜正是那驚天動地的 SMC 鍍膜,成像風格跟現代 Pentax 鏡頭一樣20mm f4.5:大姑媽的知名鏡頭之一,從中央到邊角的成像都非常好,全開光圈絕對可用,最近對焦更只有0.2m24mm f3.5:成像風格很現代的鏡頭,色彩濃郁而且銳利,很容易上手28mm f3.5:大姑媽廣角系列中最容易買到的,結構改過一次,口徑從58mm 改為49mm,成像差異可以忽略。
35mm f2:大姑媽的名頭之一,結構也有改過,前期70mm 口徑的版本有很特殊的味道,後期49mm 口徑的則比較現代風格35mm f3.5:非常銳利的類餅乾鏡,在大陸被吹捧的很高,其實很普通50mm f1.4:超有名的鑭系玻璃標頭,發黃問題很嚴重,但是層次感極好早期曾改過一次結構,但初代結構沒啥人用過50mm F4 Macro:大姑媽50微,超銳利的鏡頭55mm f1.8:f1.4那顆的廉價版,成像絕對不差,只是少了鑭系玻璃135mm f2.5:大姑媽銘鏡之一,超銳利,色彩濃郁,散景滑順,要買請找後期的結構135mm f3.5:上面那顆的前身,要買請找早期的 Sonnar 結構这个是网上一个很有名气的台湾摄影家的看法,本人没有用过,但是我相信日本当时第一把交易的实力美能达(MD,MC)这个目前市场有很大量常见的有28 2.8 平价的的一个广角,很容易上手,变现中规中矩50/1.7(黄标,使用者很多,色彩略显清新,值得购买)这个版本有3种,建议买 MC55口径的50/1.4 是7片5 组的光学结构,MD 50/1.7是6 片5组的光学结构多了一片镜片不仅是50/1.4具有大半档的光圈和更强的通光能力,而且对成像的畸变有更好的修正,理论上比50/1.7更出色。
135 3.5 非常常见的美人头 很多副厂都生产这个版本的,但是还是拿原厂的比较好现在谈谈怎么识别美能达的老头北美市场的产品在镜头标识中带有黄颜色的 ROKKOR-X,也就是国内玩家所说的黄标头这一标识从第二代 MC 镜头开始采用,一直延续到第二代 MD 镜头时代第三代 MD 镜头无论北美市场还是欧洲市场的产品,镜头标识全部统一为 Minolta MD而对应于北美市场二代 MC 到二代 MD 镜头的欧洲市场,镜头标识中只有一个白色的 ROKKOR举一个例子如:MINOLTA MD W.ROKKOR 28mm 1:2.8 LENS MADE IN JAPAN Ø49mm这就是典型的欧洲版第二代 MD 时代的28mm 镜头,而用来断定二代MD 镜头的依据是其中的 Ø49mm,这是第二代 MD 镜头才开始采用的标识信 息包括北美市场的黄标头也是如此北美市场在第二代 MD 镜头序列后期出现了白色标识的 ROKKOR-X,对于此类镜头坊间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我个人考证之后比较认同的说法是:那段时间 Minolta 仓库里的黄油漆用光了,采买因为失恋闹情绪所以没有去买新的,生产线上的工人没办法只能改用了仓库里存量比较多的白油漆涂写这个重要的 ROKKOR-X 标志。
至于说所谓的黄标镜头与非黄标镜头之间是不是存在成像上的差异,差异有多大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吹毛求疵,不足为论典型的一代 MD 镜头标识为:MINOLTA LENS MADE IN JAPAN MD W.ROKKOR-X 1:2 f=28mm标识中不再有产品序列号,序列号被改标在镜身上到了二代 MD 头,标识中的字样又发生了变化如:MINOLTA MD ROKKOR-X 45mm 1:2. LENS MADE IN JAPAN Ø49mm不但词语顺序发生了变化,内容也有所不同而三代 MD 头时最好辨认的,因为标识最简单MINOLTA MD 50mm 1:1.4 JAPAN Ø49mm还需要特别说明的一个产品系列是 CELTIC 镜头Cel 镜头是Minolta 在 MC 及 MD 镜头的生产序列中,为了兼顾当时的低收入用户设计开发的一个单 独的镜头品系虽然有着同主流镜头相同的焦段设定和光圈设计,但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售价,镜头多采用低成本材料或者低成本镀膜技术至 于同主流镜头存在多大的差异,没有作过实际测试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本着一分钱一分货的原则,Cel 镜头既然能卖得很低价,自然有省钱的地方存在。
美能达定焦镜头的素质和性能比较稳定,焦段和光圈不同也不好比较,讨论下常见的三支手动变焦镜头:MD70-210/4 MICRO,MD35-70/3.5 MICRO,MD28-85/3.5-4.5 MICRO这三枚美能达原厂手动 MD 镜头是美能达手动器材老用户应该很熟悉的,可以说是手动 M 家器材里不可错过的几支经典手动变焦 MD 镜头据说它们的用料和设计生产运用了徕卡的技术,停产很多年了,只能在二手找到它们的成像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需要再做太多的评价,如果是 M 家手动的铁杆用户,见到它们任何一个,收下就是了,它们除了 M 家镜头在强光和逆光下表现一般的通病之外,其他方面都可以达到专业水准都是金属镜身,变焦和调焦环为塑料,相当结实小巧,微距功能非常好用,素质很高片子锐利并且油润漂亮,色彩艳丽饱满,不管风光还是人像或者微距都适用虽然它们不是顶级镜头,但完全可以做专业用途,如果你没有品牌偏见,如果你是M 家的手动用户,拥有其中任何一支镜头都是值得高兴的后面的转到24楼再续东德的产品,42楼聊聊西德的那几家!!!谢谢大家看完這次來講蘇俄鏡頭,一般來說大家都很看不起蘇俄做的鏡頭,但其實俄鏡並不差。
二戰結束後,俄國佬搜括了蔡司的設計圖紙、模具、甚至玻璃坯,所以蘇俄鏡頭嚴格來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