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小馨《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6页《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张家庄小学 孙小馨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开始的4小节是全曲的主要素材,由do、re、mi、fa四个音组成,第5、6小节是第3、4小节的完全重复,主要节奏型“ ”,轻盈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6小节的上方三度的模进,第三乐句6小节是歌曲大调主音do的六次重复由于歌曲的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三度模进,所以当二部轮唱时,二个声部非常和谐协调,歌曲通过简炼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设计理念: 《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是继第四册《两只老虎》之后出现的又一首轮唱歌曲,但同时这首歌在轮唱部分又有比较严格的三度叠置的和声效果,所以较之《两只老虎》又上了一个层次同时,这首歌的位置对于整个教材来说,又是对合唱教学的一个承上启下,所以上好这一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标的教学原则与理念,我认为首先,我们的教学该让学生学得自主,充分发挥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的独唱、齐唱等技能;其次,让学生学得有趣;将新的演唱形式融于互动参与中;第三,让学生掌握得深刻,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有所学、有所记、并有所忆。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让我们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和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能够有意识地参与轮唱,并且在轮唱的过程中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学会聆听,树立良好的声部概念,为以后的合唱教学打下基础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反复聆听——听教师范唱、听同学模唱、听录音演绎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聆听对比的习惯,从而逐步学会在参与中聆听,在聆听中修正自己的表现用平稳、悠长的气息从齐唱到轮唱,有力度对比的优美地演唱教学重点: 有感情、有表情地用轮唱表现黄昏中钟声的缥缈与美妙教学难点: 二部轮唱教学过程:一、导入: 复习歌曲《原谅我》要求:加入领唱、对唱对唱的地方谁唱谁站起来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种新的演唱形式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歌曲《美丽的黄昏》二、歌曲学习: 1、初听歌曲,学生思考:你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黄昏、钟声等)2、再听歌曲,歌曲的速度、情绪怎么样?(中速、优美的)说说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3、三听歌曲,边听边拍小结:《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短小优美的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通过简练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4、聆听范唱,体验雅致、悠闲的歌曲带给我们的感觉,边听边划拍5、自学旋律,练习视唱 (观察乐谱,旋律行进的主要方式——以级进为主,因此改变以往先学歌后视唱的学习方法,改为由同学们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视唱曲谱 6、可以先请同学单独视唱,检验自学成果,解决难点四度音程的跳进)男女生分成两组,一组一句,进行视唱8、分组视唱,指导纠正第三句齐唱9、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加入歌词演唱 (将开始的“帮扶”学,转变成“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把已经熟悉的主旋律变得更加丰满)10、歌曲强弱处理,学生有表情地演唱 适当的时候提示学生歌曲的乐感处理,要注意学会用强弱弱的特点来对三拍子歌曲进行处理三、轮唱歌曲: 1、我们了解的演唱形式有领唱、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这首歌曲的轮唱部分,先介绍轮唱的定义 轮唱: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先后开始演唱,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效果结束时要统一到一个声部才能结束2、听教师范唱歌曲二声部3、师生轮唱歌曲: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 指导学生一定要注意,声音的控制,声音的和谐,要学会相互间的倾听,相互间的配合与协调。
4、换角色进行轮唱,继续指导纠正5、学生分声部轮唱歌曲6、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这首歌曲意境的乐器,配合歌曲进行伴奏用三角铁或碰钟伴奏,如果选择不恰当,可以对比演示,进行讨论,最终选择正确的乐器进行伴奏三、小结:1、学生谈谈学习收获2、我们学过的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轮唱不同的演唱形式带给我们不同的听觉效果,更加丰富我们的合唱效果 《美丽的黄昏》教学反思 张家庄小学 孙小馨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3/4拍的欧美歌曲,由三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六小节,歌曲短小而优美 二年级的学生接触双声部歌曲不多,并且本首歌曲中的轮唱有一定的和声要求,因此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在一堂课中就能做得尽善尽美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素质,真正到了课堂上就不是照搬教案上课了,还需要根据情况做出判断,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与学生已经达到怎样的接受程度了,老师再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都是即兴的从教学构思上,《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是继第四册《两只老虎》之后出现的又一首轮唱歌曲,但同时这首歌在轮唱部分又有比较严格的三度叠置的和声效果,所以较之《两只老虎》又上了一个层次。
同时,这首歌的位置对于整个教材来说,又是对合唱教学的一个承上启下,所以上好这一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标的教学原则与理念,我认为首先,我们的教学该让学生学得自主,充分发挥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的独唱、齐唱等技能;其次,让学生学得有趣;将新的演唱形式融于互动参与中;第三,让学生掌握得深刻,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有所学、有所记、并有所忆唱好轮唱的两个关键:第一,是学生的听觉要既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的歌声,另一个关键是教师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让第二声部进入,当然学生也要知道在何处进入唱好本歌曲,学生三拍子的节奏感要好,否则当第二声部进入的时候,两个声部容易相互的带跑音调所以,引导学生开展练唱,练习声音处理及进行轮唱,多次反复的练习,同时创设黄昏的情境能够让学生用心去感受 但我们都知道音乐具有弥漫性,音乐的弥漫性也体现在它的消化与吸收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所以,我能想到的最佳结果是: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明确双声部的进行但是,我对学生主动地去表现歌曲雅致、优美意境强调的还不够让学生在歌唱教学中表现出三拍子的韵律美感,抓住了三拍子的愉悦感和强弱规律这两个点对节拍感知这个教学内容还做得不到位。
如果要唱到娴熟、完全准确、协调,我想那一定需要一个有计划地、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