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B.doc
6页新人教第二章《声现象》 检测题二(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以上说法都正确2.下列情况,哪一种声音不能传播(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太空中3.关于“声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后,传播速度将变小B.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属于声波的利用C.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在医院、学校附近机动车禁呜喇叭属于噪声的利用5.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6.如图 1 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7.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过程是( )A.空气—水—鱼 B.桌子—空气—水—鱼C.桌子—鱼缸—水—鱼 D.桌子—空气—鱼8. 通过学习“声” ,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9.乙人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甲人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 )A.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 B.人耳的错觉C.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 D.外界杂声干扰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B.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D.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11.下列实验与实例中,能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A.用拔打放在真空罩中的 BP 机,BP 机显示号码,却听不到 BP 机呼叫B.人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往正在发声的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见到泡沫屑在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流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12.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 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
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13.在山间小道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鸟叫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分辨不同种类的鸟叫声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14.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__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_______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人们通常说女子的声音比较尖,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15.在班里举行小型音乐会,张刚同学在 8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 2),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的________不同但瓶子的顺序排乱了,正确的瓶子编号是________图 216.人们用________来划分声音的等级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弱声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17.声源发出声音后,声音碰到物体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确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________,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________。
18.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的________、阻断它的________、防止它进入________19.列举两个生活或自然现象实例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列举两个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或能量: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4 s 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深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__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 1 500 m/s) ;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三、综合题(共 39 分)22.(3 分)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 0.1 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三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23.(7 分)请你找到鼓、小提琴、长笛,观察它们的发声1)鼓是靠________振动发声,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________,音调越________2)小提琴是靠________振动发声,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________3)长笛是靠________振动发声,长的空气柱产生的音调________24.(3 分)如图 3 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__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______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_____有关图 3 25.(3 分)如图 4 所示,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________(填“会”或“不会”)振动,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这说明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 图 4 图 5 26.(3 分)如图 5,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
自己实际灌一次开水,再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7.(4 分)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图和 图;响度相同的是 图和 图28.(4 分) 你试试能用哪些方法使下面的这些物体发声 一根棉线或者橡皮筋;一个酒杯;一个笔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发声时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上述探究,可能知道声音是________产生的29.(6 分)旅游者进入两侧是峭壁的山谷,大喊一声后经 2 秒听到一侧峭壁反射回的声音;又经 1 秒听到另一侧峭壁反射的回声求两峭壁间的距离约多远?(声速约 344 米/秒)30.(6 分)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乒乓球(系细线) 、皮筋、鼓、纸张、小锤.请你任选器材,设计一个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结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1.答案:B.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需振幅、频率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听到,但只要物体发声,必然在振动。
2.答案:D.真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3.答案:D.声音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频率无关,仅与介质有关4.答案:B.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后,传播速度将变大;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在医院、学校附近机动车禁呜喇叭属于噪声的控制5.答案:C.马蹄声可以从空气中传入人耳,但传播速度应比在土地中的传播速度要慢6.答案:C. 声音传播的条件:一定要在介质中传播 7.答案:C 8.答案:C.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振动不一定能发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有关 9.答案:C 10.答案:D. 人们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11.答案:C. 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条件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12.沙粒跳动 发声体在振动 沙粒跳动得越高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13.空气 音色14.音调 响度 音色 音调15.音调 B,H,F,A,G,E,D,C16.分贝 0dB 90dB 70dB17.回声定位 声呐18. 产生 传播 耳朵 19.参考答案:(1)说话时用手触摸喉头能明显感觉到振动(2)琴弦在发声时能看到振动20.参考答案:(1)人与人之间交谈(2)点燃的蜡烛靠近发声的音响,烛焰随着声音跳动21.3000 真空不能传声三、综合题(共 39 分)22.参考答案:(1)两个人对面说话,也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2)闪电过后好半天才能听到雷声;(3)发令枪冒烟后好长一段时间运动员才起跑。
23. (1)鼓皮 快 高(2)琴弦 低(3)空气柱 低24.一 高 频率25.会 左边的音叉在振动 空气能传声26.这是根据声音音调的变化觉察的灌水的时候,瓶里的空气受到振动,发出声音,这部分空气就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边的空气多,空气柱长,它振动起来比较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也就低了,水越灌越多,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柱越来越短了,振动得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高,音调也变高了 27.甲 乙 乙 丙28.拉紧并拨动;用小锤敲;向笔帽内吹气 物体在振动 物体振动29.提示:第一次听到的回声是经 2s 后反射回来,单程用时 1s,距此侧峭壁为1×344m ;第二次听到的回声是经 3s 后反射回来,单程用时 1.5s,距此侧峭壁为1.5×344m ;所以两峭壁间的距离应为 1×344+1.5×344m ,即 860m 30.参考答案:提出问题:音调与什么有关猜想或假设:与振动的快慢有关器材及设计实验:钢尺一把,木梳用钢尺拨动木梳齿,先慢后快,比较声音的高低探究结论:振动快(或频率高)音调高,振动慢(或频率低)音调低提示:探究的结论与提出的问题相符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