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doc
4页1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1、张衡(公元 78—139 年) ,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 1802 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 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 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3、祖冲之(429 -500 )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 3.1415926 到 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 22/7 和密率 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 ,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 391 年中设置 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 365.24281481 日,误差只有 50 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 1888 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祖桓,祖冲之的儿子,字景烁,生卒年代无可考 2祖冲之的杰出成就主要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他研究过《九章算术》及刘徽注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 ,最早把岁差引进历法后经其子祖桓向梁武帝两次提出修改历法,说可以纠正何承天元嘉历法的疏远,政府终於公元 510 年起,用大明历法推算历书。
祖冲之父子的数学成就十分丰富, 《缀术》是他们的代表作,唐初被列入《算经十书》之一,可惜,现在已失传在其他的著作中,我们可知他们的数学成就有圆周率、球体积和开带从立方等三个方面祖冲之提出了3.1415926<π<3.1415927,更得出了圆周率的密率——355/113[现称祖率]比西方早 1000 年祖桓亦解决了魏晋时期刘徽未解决的问题——计算球体的体积,其中运用到「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的原理[现称刘祖原理或祖日桓原理]该原理在西方直到十七世纪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Bonaventura Cavalieri公元 1598-1647 年]发现,比祖桓晚一千一百多年 祖冲之亦曾造指南车、欹器、千里船、水碓磨等机械,经过试验都有成效4、郦道元(446 或 472 -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 437 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本书共四十卷,记述了 1252 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
《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 137 条,1 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 1252 条,共 30 多万字,比原著增加 20 倍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5、孙思邈(581-682 年享年 101 岁)是隋唐之际著名医学家是陕西耀县孙3家塬村人,他刻苦好学,坚持行医,为民间治病他有高尚的医德,主张行医不应有贪求财物的私念,对患者要有同情爱护之心,不论贵贱亲疏要一视同仁70 多岁时写成杰出的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方》 后来又感到《千金要方》不够完善,又在百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千金翼方》一书书成第二年便离开了人世他的医学著作所以要以“千金”命名,是因为人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于他在中医中药方面的重大贡献,后世尊之为“药王”6、沈括(1033-1097) ,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沈括的科学贡献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各领域梦溪笔谈》全面总结了宋朝以前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
在数学上,他发明了“隙积术”和“会圆术”, “隙积术”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级数的公式早 500 多年,“会圆术”是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沈括提出的地磁有偏角存在现象,比哥伦布 1492 年横渡大西洋时“首次”发现磁偏角现象要早 400 年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7、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人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先后制造了简仪、高表、仰仪、正方案等近 20 种天文仪器,很多仪器其设计的科学性和使用的准确性,在当时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对元、明时期天文研究的影响极为深远,郭守敬曾领导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根据观测的结果,于公元 1280 年 3 月,制订了部准确精密的新历法《授时历》 这部新历法设定一年为 365.2425 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 26 秒国际天文学会组织将美国在月球上发现的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国际编号为 2012 的小行星,均以郭守敬的名字进行了命名8、李时珍(1518-1593)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他研究药学,重视临床实践。
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走遍大江南北,收集大量民间单方,同时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八百余种,对药物进行鉴别考证,系统地整理了我国 16 世纪以前丰富的医药学遗产,经二十4七年(1578 年)著成《本草纲目》 该著作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9、徐光启(1562-1633 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终生从事研究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农学,较早接触并容纳西方文化,有《农政全书入《崇祯历书》和《几何原本》等著译,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10、宋应星(公元 1587—约 1666 年) ,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中国明朝著名科学家、诗人着有《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共有上、中、下3 卷,分为乃粒(粮食作物耕培) 、粹精(谷物加工) 、作咸(制盐) 、甘嗜(制糖) 、膏液(榨油) 、乃服(养蚕与纺织) 、彰施(染色) 、五金、冶铸、锤锻、陶埏(陶瓷) 、燔石(煤、石灰、矾石、硫黄、砒石) 、杀青(造纸) 、丹青(颜料与墨) 、舟车、佳兵(兵器) 、蘖(酒母、酒)及珠玉 18 部分,并附有 123 幅图画。
此书几乎论述了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