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教案.docx

37页
  • 卖家[上传人]:h****
  • 文档编号:233570230
  • 上传时间:2022-01-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01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教案 第六章 询问心理学学问 第一节 概述 其次节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理论模型) 第三节 心理询问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第四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询问 第五节 婚恋和家庭心理询问 第六节 性心理询问 学科说明 1、为心理询问的临床实践供应最基本的相关学问; 2、是一门不太成熟的学科; 3、通过严谨的科学探讨获得的理论还非常有限; 4、询问心理学的理论,大部分只是对临床现象所 作的视察和阅历性的说明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询问心理学简史 一、心理询问产生的学术背景 1、高尔顿(1882) 提倡测量、探讨差异、提出相关 2、卡特尔(1890)首发心理测量论文、常模比较 3、韦特默(1896)儿童行为矫正诊所 4、比内-西蒙(1904)编制第一个智力 量表 5、帕森斯(1908)职业指导运动 二、社会背景 1、四大源头 ﹡心理测量 ﹡心理卫生:比尔斯(1907) ﹡职业指导运动:帕森斯(1908)、《职业选择》 ﹡人本主义心理学诞生 2、重要标记 1953 APA规定培育标准及伦理纲领; 1955 正式颁发执业执照; 1956 指出询问心理学的应有三方面的贡献: ①促进个体精神世界的发展 ②促进个体与环境协调 ③敬重差异,促进成员的发展 询问师的目标:促进个体实现自我。

      其次单元 心理询问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询问师的职业定义 心理询问师是运专心理学以及相关学问,遵循 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询问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来 访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二、操作性定义 1、心理询问的特征 ﹡人际关系 ﹡心理活动的过程 ﹡特别的服务行业 2、心理询问的定义 ①钱铭怡: 心理询问是通过人际关系,运专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独立的过程 ②本教材: 心理询问是心理询问师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对心理询问的描述(感悟性): 是“心与心的按摩” 是“生命的流露” 是“灵魂的对话” 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三、心理治疗 1、定义: 心理治疗是心理询问师对求助者各类 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询问与治疗的异同 同:理论、对象、助人自助、良好关系; 异:询问 — 非标准化 治疗 — 标准化 询问 — 协商性 治疗 — 强制性 询问 — 起源在美国 治疗 — 欧洲 询问 — 硕士的专业训练 治疗 — 博士 第三单元 心理询问师的基本条件 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实力有: 1、视察实力 2、逻辑思维实力 3、表达实力 4、人际沟通实力 5、自我限制实力 一、专业学问 理论:6门理论课程 技能:3种技能 法律与职业道德:相关法律、伦理守则 二、思维方式 (一)唯物主义观点: 遵循自然规律依据事实工作。

      (二)普遍联系观点: 1、心身一体的观点 2、心理、生理和社会交互作用的观点 3、整体性观点 (三)限制性观点 1、职责限制 2、时间限制 3、情感限制 4、询问目标限制 (四)发展性观点 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 三、询问师的基本看法 中立性看法 1、能保持客观性 2、能使来访者增加信任感 3、使来访者感到被敬重 四、心理询问师应有的心理素养 1、品行:具有利他、真实、朴实、踏实的人格魅力; 2、自我平衡实力: 3、擅长容纳他人: 4、有剧烈的责任心: 5、有自知之明 第四单元 我国心理询问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一、简史 30年头:丁瓒 , 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 北京协和医院 50年头: 60年头: 80年头:翻译、引进 新中国四个阶段: 1、启动阶段(1949--1965); 2、空白阶段(1966--1977); 3、打算阶段(1978--1986); 4、初步发展阶段(1987—现在) 二、现状 (一)职业化 1、社会化水平; 2、社会效益; 3、经济效益; 4、组织建设和信息沟通; 5、社会认可; 6、职业标准出台。

      (二)需求和职业的差距 1、需求和学科的差距; 2、需求和从业人员的差距 三、对我国心理询问的展望 专业化 职业化 市场化 本土化 将来有如下特点: 1、越来越本土化; 2、需求的广泛性和普及性是必定趋势; 3、职业化必将接着向前发展; 4、心理询问职业与邻近学科渐渐区分开来 要点: 1、心理询问的定义 2、心理询问师的基本条件 (学问、 技能、 思维方式、 基本看法、 心理素养等) 其次节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第一单元 精神分析理论 概括为五个部分: 一、心理结构: 意识 — 心理结构的表层,能够觉察到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心理结构的中层,没有觉察,但可以唤醒 的意识中来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不能觉察的心理活动,包括本能及原始冲 动和被压抑下去的记忆、动机、须要等, 随时都企图得到满意 二、人格结构 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本我:遵循欢乐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三、心理动力 心理活动的驱动力是一种能量,来自生物本能 早期 生本能:个体保存 性本能:种族持续 后期 生本能: 死本能:攻击、侵扰等 四、心理发展 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或区域的满意,构成 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 1、口欲期 (0--1) 2、肛欲期 (1--3) 3、生殖器期(3--5) 4、潜藏期 (5--12) 5、生殖期 (12岁以后) 五、适应观点 人对环境的适应,会实行各种应对方式 1、变相宣泄:性本能通过“隐性梦”来变相宣泄 2、自我防卫:指个风光临冲突或挫折时,在其心理 活动中具有自觉后不自觉地解脱焦虑, 以复原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倾向 焦虑分为三种(根源不同) 1、现实性焦虑 2、神经症性焦虑 3、道德性焦虑 防卫机制: 压抑 投射 臵换 反向 合理化 升华 转移 等 防卫机制运用得当: 解除焦虑,适应现实。

      防卫机制运用不当: 虽然感觉不到苦痛,但却以症状形式 表达,形成障碍 其次单元 行为主义理论 抛弃主观内省, 将客观行为作为研 究对象 一、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先驱)经典条件反射 华生: (创始人)条件反射 刺激→反应 模式 斯金纳: (新行为主义)操作性条件反射 现行行为是从前行为的结果压杆—食物) 班杜拉:强调学习过程中,人自身的能动作用 基本概念: 1、替代学习; 2、自我强化; 3、行为自控 二、行为治疗 是运用试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 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 三、行为治疗的5个步骤 四、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 系统脱敏法 仿照学习法 厌恶治疗法 强化法 第三单元 认知心理学 一、“认知”: 指一个人对某一事务的相识和看法,包括 对过去事务的评价,对当前事务的说明,以及 对将来发生事务的预期 二、观点: 个体的认知活动,对人的心情、情感、动机 和行为,有较强的调控作用。

      困扰我们的不是事务本身,而是我们对事务的看法 三、认知疗法 变更认知因素的结构、调整认知 的逻辑、理顺各认知阶段的联系,由 此解决心理问题 ﹡贝可 ﹡艾利斯 第四单元 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基本观点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敬重每一个体的自由选择和独特性认为人是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创建性和无限发展的潜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有两大重要理论: 1、马斯洛(1908-1970美国): 以须要层次为基础的自我实现论 2、罗杰斯(1902-1987美国): 以自我观念为基础的自我论 二、人本治疗法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 来的心理治疗法所谓人本治疗法, 是指以接受治疗的当事人为中心的一 种治疗方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 是以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为基础发展形 成的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是以来访者为中心,通过创 设和谐、自然、暖和的人际关系,帮助来 访者相识自己,重建真实的自我观念,向 着自我实现的目标发展。

      第五单元 人性心理学 一、基本概念 (一)人性 即人的三种基本属性 1、生物属性 2、精神属性 3、社会属性 (二)人性心理学 从人性动身,在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辩证 关系中,把握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三)心理动力 三种基本须要构成了人类心理发展过程的全部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