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实世界带状疱疹住院患者发病特征与用药分析医药卫生论文.doc
4页真实世界带状疱疹住院患者发病特征与用药分析_医药卫生论文 [摘要]以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HIS数据库中2 96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信息、中医证候、西医合并病、与发病节气的关系以及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其中患者以46~65岁的患病比例最高;入院方式以普通门诊为多;最常见医疗支付方式为医保;合并疾病中以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为多见;带状疱疹早期治疗效果好于后遗症期;夏至及立秋2个节气内入院最多;中医证候以肝火湿热为主;关于治疗药物,西药使用最多的为维生素B1和甲钴胺,中成药使用最多的为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方案中以活血化瘀药和神经营养药为主由此可见,带状疱疹以中老年患者多见,与节气关系不明显,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常选用中西医结合模式 [关键词]医院信息数据库;真实世界;带状疱疹;二十四节气;中医证候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一种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主要症状是神经痛,尤其是头面部带状疱疹,损伤眼神经、耳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等,造成面瘫、耳鸣、耳聋,严重者可致盲、致残。
约30%~50%的中老年患者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近年来带状疱疹呈增长趋势,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随年龄增大而增长,其所留的后遗神经痛仍是治疗上需要攻克的难题为了解带状疱疹患者在真实世界中的发病及诊疗情况,本研究根据全国20家三甲综合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1-2]中的住院患者信息,对2 96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一般信息、中医证候、西医合并病以及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带状疱疹及其神经痛的预防和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全国20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HIS中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信息,主要包括患者一般信息、诊断信息(中医、西医)、医嘱记录、实验室检查记录等4部分内容[2] 1.2数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提取出院诊断中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的住院患者排除标准:①年龄为>100岁,②患者住院总费用<1 000元,③住院天数>365 d剔除满足以上任一条件者 1.3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 911名患者进行分析。
分析数据库的患者来源于全国20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以地域分布来讲,西南地区为最多,共1 051例(占36.34%);其次为中部地区,共1 024例(占35.18%);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分别为413例(占14.19%)和390例(占13.0%);东北地区最少,共26例(占0.89%)最早1例患者入院时间为2002年5月9日,最晚1例患者入院时间为2011年8月17日 1.4数据标准化[3]由于HIS中的数据来源于20 家医院,各家医院采纳的标准不尽相同根据分析需要,分别对带状疱疹合并疾病、中医证型、用药名称等进行标准化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第6版《皮肤性病学》、《实用内科学》(13版)对西医诊断信息进行规范化根据《中医皮肤性病学》(新世纪创新教材)对中医证型等信息进行标准化西药:将药物统一标准化为化学名称,根据药品说明书,根据带状疱疹疾病特点,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及药理学作用将西药进行分类中成药:根据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参照药物处方组成,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中成药进行分类 1.5统计方法 [4]统计软件为SAS 9.3,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基本处理以及描述分析;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对患者合并用药进行分析,关联规则采用数据挖掘软件SPSS Clementine 12.0;部分画图采用采用Excel 2007辅助作图。
2结果 2.1带状疱疹患者一般信息2 911例患者中,年龄中位数为60岁,分布最多的年龄段为46~65岁,占36.26%;其次为18~45岁患者占21.94%;66~75岁患者占21.23%;76~90岁患者占18.71%;1~17岁患者占1.48%;91~100岁患者最少占0.39%(年龄缺失者146人) 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5∶118~45岁男性患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6~65岁女性患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患者职业分布中,79.18%的患者是劳动者;军人占6.56%;5.22%为公务员;3.13%为专业技术人员;1.55%为教师 2.2入院信息本数据中患者多由门诊途径入院占90.86%;从急诊入院者占8.95%;入院时病情危急者占8.85%患者多直接入住皮肤科(占32.91%),其次入住神经科(占8.07%)、心血管科(占3.64%)等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中,1 885例(占64.93%)患者有医疗保险;自费患者558例,占19.22%;公费患者128例,占4.41%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1 d,其中住院天数在8~14 d者为最多,占39.23%;其次为15~28 d,占26.42%。
患者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5 757.12元 对患者入院时间所对应的节气进行分析,从2008年立春开始至2010年大寒为止,选取这期间入院的2 539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见图1 从图1中A可以看出,患者在夏至及立秋2个节气内入院最多,分别为133例(5.24%)和130例(5.12%);在立春和大寒2个节气入院最少,分别为76例(2.99%)和79例(3.11%)由于2008年数据缺失较多,从图1中B看2009年带状疱疹患者以清明至立秋期间患者较多,其中清明为最多,共63例,占5.93%,其次为惊蛰,共59例,占5.56%;小雪为最少,共24例,占2.26% 2010年患者发病呈现明显趋势性,雨水至大雪期间发病较集中,其中清明发病最多,为55例,占5.58%;其次为雨水,发病患者共54例,占5.48%;另外,小满的患者共52例,占5.27%;发病最少的为大寒和小寒,分别为21例(2.13%)和24例(2.43%),见图1中C 2.3中西医诊断特征西医诊断:本研究中将带状疱疹分为2个亚型,分别为带状疱疹(2 605例,占88.88%)和带状疱疹后遗症(326例,占11.12%),对于以上亚型的治疗结果分别为治愈、好转、死亡、无效和其他。
患者中带状疱疹治愈率为最高,共971 例(占46.84%),好转2 064例(占51.33%);带状疱疹后遗症治愈患者相对较少,共36例(占16.36%);好转患者较多,共174例(占79.09%)其中需特殊说明的是带状疱疹后遗症无死亡数据带状疱疹患者共10例死亡,占0.48%;男性6例(占0.55%),女性4例(占0.46%);1~17岁死亡1人(占4.55%),46~65岁1人(占0.19%),66~75岁3人(占1.06%),76~90岁4人(占1.53%)艾滋病、恶性血液病或年老体弱者,常发生播散性带状疱疹,并发肺、脑损害,病情严重,导致死亡,男女死亡比例无明显差别 中医证型分布:由于本研究数据大部分来源于西医院,未进行中医辨证,故仅纳入具有中医证型记录的患者分析其中25例患者有入院证型记录,277例患者有出院证型记录,患者入院证型与出院证型分布见表12008—2010三年出院主证与节气的分布见表23年中,肝火湿热证在立秋最多,大寒最少;气滞血郁证清明最多,雨水、春分、大暑、立秋、白露、立冬、小寒最少,没有发病患者 2.4合并疾病基于本数据对带状疱疹病合并疾病进行分析,位于前10位的疾病分布为高血压病641例(22.02%),糖尿病341例(11.71%),冠心病310例(10.65%),脑梗死130例(4.47%),血脂蛋白紊乱血症113例(3.88%),肺部感染104例(3.57%),肾功能不全85例(2.92%),气管支气管炎79(2.71%),胃炎77(2.65%)和神经炎71(2.44%)。
2.5用药特点在2 694例有用药记录的带状疱疹病患者中,与其该种疾病治疗相关药物共251种,其中中成药157种,西药94种,使用较多的中西药物见表3西药使用最多的为维生素B1,其次为甲钴胺;中成药使用最多为丹红注射液,其次为元胡止痛片从药物作用分类角度看,西药使用位于前列的主要为神经营养药、抗病毒药、镇痛药、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1 106等,而中成药则以活血化瘀类药和清热解毒药使用最多 利用关联规则对中药与西药、中药类别与西药类别联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按照1类中药+1类(2类、3类)西药, 1类西药+2类(3类)中药的组合方式,将各种组合联合使用频率最高的类别列表,见表4可见中成药中的活血化瘀类与神经营养药联合使用最多,同时联合抗病毒药和镇痛药的频率也很高 3讨论 3.1带状疱疹患者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之间存在差异本研究男女比例与文献基本一致,年龄中位数与其他国内外相关文献[5-8]接近本研究年龄分层梯度较大,将年龄进一步分层细化后,分析以探索带状疱疹患者不同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本研究将年龄分层后可以看出,带状疱疹患病比例分布表现为两头低,中间高的态势, 46~65岁年龄段男女患病比例最大,1~17岁和91~100岁患病比例较低。
66~100岁患者发病比例随年龄增大逐渐降低,应考虑与高龄人口数量减少、缺少门诊患者等因素相关其中,17~45岁发病比例较高,可能因为当今工作生活节奏加快,造成带状疱疹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另外,带状疱疹患者人群中位数为60岁,男女比例约为1.25∶118~45岁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可能因为男性在此年龄段工作家庭压力较大、吸烟饮酒不良嗜好、一般外伤、事故等意外的发生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而46~65岁女性可能因更年期雌性激素下降、家务劳动、为儿女抚育第三代等原因,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3.2带状疱疹以活血化瘀为大法中医药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其从整体出发,紧紧围绕中医辨证论治这一核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治疗,在带状疱疹急性期和后遗症期都取得很好的疗效尤其在缩短病程、缓解疼痛及减少后遗神经痛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治疗,且经济、无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9-10]活血化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治疗带状疱疹的中成药,活血化瘀类药使用最多,如丹红注射液、丹参酮制剂、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当然,治疗带状疱疹方法很多,优选治疗方案[11]是带状疱疹临床研究的研究方向之一。
如何缩短治疗时间,以及如何减轻后遗神经痛仍是中医药的研究课题 3.3注重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一般认为本病与病毒侵犯脊神经神经后根的神经节,引起神经组织内炎性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神经纤维黏连及瘢痕形成有关[6]因此应及早诊断和治疗,特别是伴有免疫功能低下者,不应因病毒感染有自限性而延误病情本研究发现带状疱疹治愈率较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治愈率高;病死率统计中,带状疱疹共10例死亡,带状疱疹后遗症无死亡数据由此可见,带状疱疹早期诊断、治疗非常重要,越早临床治疗效果越明显,治愈患者越多 3.4HIS真实世界研究的优势与局限性对于带状疱疹,古今文献记载中医药疗效确切,并且对此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可是,目前缺乏有价值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有良好的疗效真实世界HIS数据库提供全国范围内大样本的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信息,涉及不同时间、地域、患者特征,对该疾病住院患者的一般信息、诊断、治疗费用、中西药用药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性分析,这些真实世界临床证据将为以带状疱疹为例的疾病诊断、治疗水平,制定相关医疗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2-13]当然,HIS数据仍有其局限性,如数据库仅提供患者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