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事故频发倾向.docx
3页Word事故频发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 Proneness)是指个别人简单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1919年,格林伍德和伍兹对很多工厂里损害事故发生次数资料按如下三种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 (1)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当人员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着个体差异时,即不存在着事故频发倾 向者时,肯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听从泊松分布在这种状况下,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工厂里的生产条件、机械设备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 (2)偏倚分布(Biased Distribution) 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着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假如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则会造成害怕或神经过敏,当再连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其次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造成这种统计分布的是人员中存在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人 (3)非均等分布(Distribution of Unequal Liability) 当工厂中存在很多特殊简单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听从非均等分布,即每个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不相同在这种状况下,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
为了检验事故频发倾向的稳定性,他们还计算了被调查工厂中同一个人在前三个月里和后三个月里发生事故次数的相关系数,结果发觉,工厂中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且前、后三个月事故次数的相关系数变化在0.370.12到0.720.07之间,皆为正相关 1926年,纽鲍尔德(E.M.Newbold)讨论大量工厂中事故发生次数分布,证明事故发生次数听从发生概率微小,且每个人发生事故概率不等的统计分布他计算了一些工厂中前五个月和后五个月里事故次数的相关系数,其结果为0.040.09~0.710.06之后,马勃(Marbe)跟踪调查了一个有3000人的工厂,结果发觉,第一年里没有发生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几年里平均发生0.30~0.60次事故;第一年里发生过一次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平均发生0.86~1.17次事故;第一年里出过两次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平均发生1.04~1.42次事故,这些都充分证明白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 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缘由 依据事故发生次数是否符合非均等分布,可以推断企业中是否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
对于发生事故次数较多、可能是事故额发倾向者的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测试来判别例如,日本曾采纳内田克雷贝林测验(Uchida Krapelin Test)测试人员大脑工作状态曲线,采纳YG测验(YatabeGuilford Test)测试工人的性格来判别事故频发倾向者另外,也可以通过对日常工人行为的观看来发觉事故频发倾向者一般来说,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人在进行生产操作时往往精神动摇,留意力不能常常集中在操作上,因而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外界条件 事故频发倾向者往往有如下的性格特征: 感情冲动,简单兴奋; 脾气急躁; 厌倦工作、没有急躁; 慌惊慌张、不镇静; 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 喜怒无常、感情多变; 理解力量低,推断和思索力量差; 极度喜悦和哀痛; 缺乏自制力; 处理问题轻率、冒失; 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敏捷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