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年中考化学易错题汇编-化学溶液的形成练习题附答案.doc
15页历年中考化学易错题汇编-化学溶液的形成练习题附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硫酸铜 C.高锰酸钾 D.氯化钠【答案】D【解析】【详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A选项错误B、硫酸铜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蓝色,故选项B错误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紫红色,故选项C错误D、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能形成无色溶液,故选项D正确点睛】溶液的特性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2.下图是两种固体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B.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析出60g甲的溶质C.分离甲中混有少量的乙的方法是:t2℃配制申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D.甲、乙饱和溶液在t1℃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20%【答案】C【解析】A、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除了要指明溶液的状态以外还有指明温度,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有晶体析出,但由于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故不能确定析出的晶体的质量,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问题的变化变化较大,故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即t2℃配制甲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正确;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该温度时溶质的质量分数= 16.7%,错误。
故选C3.下图是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温度下,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B.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t2温度下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且A的溶解度为40克D.在t2温度下能分别配制25%的A,B两种溶液【答案】B【解析】A、t1温度下,A、B物质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无法判断A、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正确;C、t2温度下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溶解度不一定为40克,故C错误;D、在t2温度下,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5%,所以不能配制25%B溶液,故D错误4.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食盐 C.冰块 D.花生油【答案】B【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B. 食盐。
A. 面粉, D. 花生油,均形成浊液C. 冰块,只有一种物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5.用括号内试剂有能一次性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A.固体:NaOH、NH4NO3、NaCl(水)B.液体:稀盐酸、H2O、Ca(OH)2溶液(石蕊溶液)C.固体:ZnSO4、CaCO3、KCl(水)D.液体:Ba(NO3)2溶液、MgCl2溶液、K2CO3溶液(稀硫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NaOH、NH4NO3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分别升高、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B、稀盐酸、H2O、Ca(OH)2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分别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紫色、蓝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C、ZnSO4、KCl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CaCO3难溶于水,用水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D、稀硫酸能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氯化镁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考点:考查酸、碱、盐的鉴别6.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B.t1℃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0%C.在温度高于t2℃时,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t2℃时的NaCl溶液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答案】B【解析】A、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错误;B、t1℃时,KNO3的溶解度是20g,那么该温度时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6.7%,正确;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温度高于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那么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D、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那么t2℃时的NaCl的饱和溶液与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
故选B点睛: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比较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时要指明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7.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 ) A.溶液总质量 B.消耗锌粉的质量C.生成ZnCl2的质量 D.生成H2的质量【答案】A【解析】【详解】A、不是溶液总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总质量应一直增加,故A错误;B、消耗锌粉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消耗锌粉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消耗完,故B正确;C、生成ZnCl2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ZnCl2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C正确;D、生成H2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D正确故选A8.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B.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A【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正确;B、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不一定是碳酸盐,如活泼金属铁等,错误;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组成的物质,错误;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错误。
故选A点睛:推理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但不一定正确,需要科学论证,通过本题看出还要注意反例法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t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选项是乙>甲>丙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答案】B【解析】A、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丙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降温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正确;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所以t2℃时,将30g的甲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25g甲物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33.3%,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要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D、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正确。
故选B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X、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话中不正确的是A.t1℃时 X 的溶解度比 Y 的小B.t2℃时 X、Y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t1℃100 g X 的饱和溶液中 X 的质量是 50 gD.X 中含有少量的 Y,可以通过降温结晶来提纯 X【答案】C【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X的溶解度比Y的小,正确;B、t2℃时X和Y的溶解度最大,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正确;C、t3℃时,X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150gX的饱和溶液中X的质量是50g,错误;D、X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X中含有少量的Y,可以通过降温结晶来提纯X,正确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11.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B.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C.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答案】A【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A物质。
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15gA物质,形成65gA的饱和溶液,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A、B两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故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t2℃时,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C.甲属于易溶物质D.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答案】C【解析】A、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错误;B、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t2℃时,100g的水最多能溶解50g的甲,30g甲溶解于50g水中最多溶解25g 的甲,形成75g溶液,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甲的溶解度是10g,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10g,甲属于易溶物质,正确;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错误。
故选C13.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沙 B.面粉 C.酒精 D.植物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泥沙、面粉以固体颗粒和水分子混合,植物油以液滴的形式和水分子混合,形成的都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不是溶液酒精以分子形式和水分子混合,形成的是均以稳定,是溶液考点:溶液14.下列曲线不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A.含有NaOH和Ba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