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放法规(自学内容).ppt
43页一、世界汽车排放法规世界三大汽车排放法规体系 :美国、欧盟和日本一)美国美国的汽车排放法规分为联邦排放法规即环境保护局(EPA)排 放法规和加利福尼亚州空气资源局(CARB)排放法规联邦排 放法规落后加利福尼亚州排放法规1~2年1960年立法控制汽车排气污染物; 1966年加州颁布实施“7工况法”汽车排放法规;1968年联邦采用“7工况法”控制汽车排放;1970年开始制定一系列车辆排放控制法规;1972年采用LA-4C(FPT-72)测试循环,并增加对NOx的控制 ;1975年改用LA-4CH(FPT-75)测试循环;1990年美国国会修订《大气净化法》,对汽车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4年加州制定低污染汽车排放法规,将轻型车分为过渡低 排放车(TLEV)、低排放车(LEV)、超低排放车(ULEV)和零排 放车(ZEV),并且规定从1998年起销售到加州的轻型车应有 2%为无污染排放(零排放),2001年为5%,2003年达到10%2004年采用强化汽车排放法规(SULEV),限值为ULEV的1/4二)欧盟1970年 ECE R15:轻型汽油车排放污染物和曲轴箱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 1975年 ECE R15-01:CO、HC;1977年 ECE R15-02: CO、HC、 NOx控制; 1979年 ECE R15-03; CO、HC、 NOx控制 ;1982年~1985年 ECE R15-04法规;1988年起排放法规细分为 ECE R83(88/76/EEC)和ECE R15-04两部分,其中ECE R83适用于最大总质量不大于2500 kg或定员6人以下的燃油汽车,ECE R15-04适用于最大总质量大于2500 kg而小于3 500 kg的汽车。
1992年 欧I排放法规;ECE15(城区)工况+EUDC(城郊)工况试验循环;1996年 欧Ⅱ排放法规; 2000年 欧Ⅲ排放法规,限值在欧Ⅱ基础上将其限值再降低1/2, 排气测量方法改为发动机起动后立即采样;新增如低温冷起动排 放试验、OBD系统功能检查、LPG/NG汽车排放试验、8万km 内的在用车工况法排放一致性检查、替代用催化器的认证试验等 项目,确保在用车排放量的持续达标要求 (三)日本1966年,新车进行4工况检测,规定控制CO小于3%;1969年,控制CO小于2.5%;1971年,控制小型车CO小于1.5%,轻型车CO小于3%;1973年 ,采用10工况法,增加HC和NOx作为排放控制指标;1986年, 对柴油轿车排放进行控制;1991年,新车采用10.15工况法试验;1993年,柴油车排放进行控制 四、中国1984年4月1日起实施GB 3842~3844-83四冲程汽油车怠速排放污 染物、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柴油车全负荷烟度等排放标准1989年制定了GB11641~11642-89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 当于ECE15-04 );1994年5月起实施GB 14761.1~14761.7,对汽油车怠速污染物、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和全负荷烟度排放限值有所加严;1999年国家颁布4项排放法规:GB 3847-1999《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 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 14761-1999《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 17691-1999《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 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T 17692-1999《汽车用发动机净功能测试方法》标准;1999年1月1日北京实施GB 11/105-1998《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当于欧Ⅰ );2000年1月1日全国实施GB 14761-1999标准(相当于欧Ⅰ ) ;2001年4月16日全国实施GB 18352.1-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2004年7月1日全国实施GB 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 (相当于欧Ⅱ ) ;2007年7月1日北京实施GB 18352-2004 (相当于欧Ⅲ ) ;目前状况欧Ⅰ型式认证排放限值 车辆类别基准质量(RM)kg 限值g/km COHC+NOxPM第一类车 全部 2.720.97(1.36 )0.14(0.20 )第二类车 1级 RM≤1250 2.720.97(1.36 ) 0.14(0.20 ) 2级1250< RM≤1700 5.171.4(1.96 )0.19(0.27 )3级RM>1700 6.901.7(2.38 )0.25(0.35 )欧Ⅱ型式认证和生产一致性排放限值 车辆类别 基准质量(RM)kg 限值g/km CO HC+NOx PM 汽油 机柴油 机汽油 机IDI柴 油机DI柴 油机IDI柴 油机DI柴 油机第一 类车全部2.21.00.50.70.90.080.10第二类车1级RM≤12502.21.00.50.70.90.080.102 级1250< RM≤17004.01.250.61.01.30.120.143 级RM>17005.01.50.71.21.60.170.20欧Ⅲ型式认证和生产一致性排放限值 车辆类别 基准质量(RM)kg 限值g/km CO HCNOxHC+ NOxPM汽 油 机柴油 机汽油 机汽油 机柴油 机柴油 机柴油 机第一 类车全部2.30.640.20.150.500.560.05第二类车1级RM≤13052.30.640.20.150.500.560.052 级1305< RM≤17604.170.800.250.180.650.720.073 级RM>17605.220.950.290.210.780.860.10欧Ⅳ型式认证和生产一致性排放限值 车辆类别 基准质量(RM)kg 限值g/km CO HCNOxHC+ NOxPM汽油 机柴油 机汽油 机汽油 机柴油 机柴油 机柴油 机 第一 类车全部1.000.500.100.080.250.300.025第二类车1级RM≤13051.000.500.100.080.250.300.0252 级1305< RM≤17601.810.630.130.100.330.390.043 级RM>16002.270.740.160.110.390.460.06二、在用汽车排放法规(一) 在用汽油汽车排放法规采用怠速法测量。
原因: ◇汽油机在轻型车领域广泛应用;◇汽油机在怠速时CO和HC排放高;◇车用汽油机大多运行在城镇人口密集区,怠速工况运行比例高 ; ◇怠速排放测量,不需要专用设备,易于实施和管理测量方法:单怠速法: 使汽车润滑油和冷却液达到规定温度,内燃机由怠速工况加速到 70%的标定转速,维持60s后降至怠速,再维持15s后,开始排放 分析仪读数,读取30s内的最高和最低值,取平均 双怠速法:内燃机由怠速加速到70%标定转速,维持60s后降至50%标定转速测量(一怠速),然后降至怠速(二怠速)测量如果内燃机有双排气管,取两管均值测量仪器:便携式汽车尾气分析仪如果CO和CO2的体积分数之和说明测试系统漏气,按下式修正CO和HC的体积浓度:如果 ,则不需要修正项目COHC车别和车型轻型车重型车轻型车重型车定型汽车0.0300.0356×10-49×10-4新生产汽车0.0350.0407×10-41×10-3在用汽车0.0450.0459×10-41.2×10-3车用汽油机怠速污染物排放限值 (1995年7月1日实施)(二) 在用柴油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法规在用柴油汽车的排放仅仅检测烟度,包括自由加速烟度。
自 由加速在20s内完成,做4次加速,测量后3次的烟度结果,取 均值自由加速烟度小于4.5nmaxnidle测量始点444420时间/s柴油汽车自由加速烟度测试规范 三、国Ⅲ汽车排放法规(一)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法规轻型汽车:指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类、M2类和N1类汽车–M1、M2和N1类汽车M1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 客汽车M2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座,且最大 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00kg的载客汽车N1类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汽车第一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六座,且 最大总质量不超过2500kg的M1类汽车第二类车:指本标准适用范围内除第一类车以外的其他所有 轻型汽车型式核准 试验装点燃式发动机的轻型汽车装压燃式 发动机的 轻型汽车I型汽油车两用燃料车单一气体燃料车III型进行进行(试验两种燃料 )进行进行IV型进行进行(只试验汽油)不进行不进行V型进行进行(只试验汽油)进行不进行VI型进行进行(只试验汽油)不进行进行双怠速进行进行(试验两种燃料 )进行不进行车载诊断 OBD)进行进行(试验两种燃料)进行不进行汽车校准试验项目 (国Ⅲ)气体燃料:指液化石油气(LPG)或天然气(NG)。
两用燃料车:指既能燃用汽油又能燃用一种气体燃料,两种燃料不能同时燃用的汽车单一气体燃料车:指只能燃用某一种气体燃料(LPG或NG)的汽车,或能燃用某种气体燃料(LPG或NG)和汽油,但汽油仅用于紧急情况或发动机起动用,且汽油箱容积不超过15L的汽车基准质量(RM):指汽车的“整备质量”+100kg最大总质量:指汽车制造厂提出的技术上允许的最大质量 Ⅰ型试验为常温下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Ⅲ型试验为曲轴箱污染物排放试验;Ⅳ型试验为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Ⅴ型试验为污染控制装置耐久性试验;Ⅵ型试验为低温下冷起动后排气中CO和HC排放试验;双怠速试验为测定双怠速下的CO、HC和空燃比()基准质量 (kg)限值 (g/km)(CO)(HC)(NOx)(HC+NOx)(PM)L1L2L3L2+L3L4 阶段类别级别点燃压燃点燃压燃点燃压燃点燃压燃压燃 Ⅲ第一 类车—全部2.300.640.20—0.150.50—0.560.050第二 类车IRM≤13052.300.640.20—0.150.50—0.560.050II1305< RM≤17604.170.800.25—0.180.65—0.720.070III1760<RM5.220.950.29—0.210.78—0.860.100 Ⅳ第一 类车—全部1.000.500.10—0.080.25—0.300.025第二 类车IRM≤13051.000.500.10—0.080.25—0.300.025II1305< RM≤17601.810.630.13—0.100.33—0.390.040III1760<RM2.270.740.16—0.110.39—0.460.060I型试验排放限值试验项目第Ⅲ阶段第Ⅳ阶段 Ⅰ型试验 Ⅲ型试验 Ⅳ型试验 Ⅴ型试验 Ⅵ型试验2008.7.12010.7.1车载诊断( OBD)系统试 验第一类汽油车其他车辆2010.7.1排放限值实施计划I型试验运转循环市区试验循环市郊试验循环在底盘测功机上的市区循环单元序 号操作工况加速度 m/s2车速 km/h每次时间累计时 间(s)手动换档所 需用档位操作(s)工况(s)1怠速1 1.04111111※A 2加速20~1544151 3等速31588231 4减速4-0.6910~025251 5减速1-0.92328K1 6怠速5212149※B 7加速 60.830~155 12541 8换档256 9加速0.9415~325612 10等速7322424852 11减速 8-0.7532~1081193K2 12减速1-0.9310~0396※CI型试验运转循环序 号操作工况加速度 m/s2车速 km/h每次时间累计时 间(s)手动换档所 需用档位操作(s)工况(s)13怠速92121117※14加速0.830~155261221 15换档102124 16加速0.6215~3091332 17换档2135 18加速0.5230~5081433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