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新撰朗咏集》的创作特色.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9778981
  • 上传时间:2021-12-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7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新撰朗咏集》的创作特色 刘乐夏《新撰朗咏集》是平安后期的学者兼歌人藤原基俊编写的一部歌谣集提起歌谣集,就不得不提起藤原公任编纂的日本最初的朗咏集,也就是《和汉朗咏集》《和汉朗咏集》共上下两卷,分春、夏、秋、冬、杂等5类,收录了适合吟唱的和歌218首,汉诗文佳句589句所收录作品大多选自《昭明文选》《白氏文集》《游仙窟》《菅家文草》《三代集》等藤原基俊的《新撰朗咏集》,不管是在作品的部门分类,还是在和歌与汉诗的排列顺序,甚至是在收录作品的出典等各方面,都与《和汉朗咏集》极其相似,可以说是仿照《和汉朗咏集》创作而成然而,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比起《和汉朗咏集》,几乎没有学者对《新撰朗咏集》进行过分析研究(日本国内唯一一位《新撰朗咏集》的研究者是柳泽良一,他对整部《新撰朗咏集》进行了翻刻和注解)因此,本文将以《新撰朗咏集》为对象,以其中咏“梅香”的作品为中心,浅析其创作特色一、《和汉朗咏集》中的咏梅诗歌虽然说《新撰朗咏集》是仿照《和汉朗咏集》创作而成的,但仔细研究其收录的作品会发现,其与《和汉朗咏集》所收录的作品在内容以及表现方面有较大的差异笔者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两部朗咏集的“梅部”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那么,接下来笔者将从两部朗咏集的梅部所收录的作品为中心进行对比首先来看《和汉朗咏集》的梅部所收录的作品中国汉诗:白片落梅浮涧水,黄梢新柳出城墙白居易《春至》)日本汉诗:梅花带雪飞琴上,柳色和烟入酒中章孝标《早春初晴野宴》)渐薰腊雪新封裹,偷绽春风未扇先村上天皇《寒梅结早花》)青系縿出陶门柳,白玉装成庾岭花大江朝纲《寻春花》)五岭苍苍云往来,但怜大庾万株梅菅原文时《寻春花》)莫言春色从东到,露暖南枝花始开菅原文时《寻春花》)和歌(大意):去年移栽梅花来,今朝枝头始盛开中纳言阿倍广庭)请君赏白梅,寒冬落雪时山部赤人)晚霞枝头绕,寻香来折梅凡河内躬恒)以上可以看出,不管是白居易所咏的“落梅”,还是日本汉诗所咏的“寒梅”,还是日本歌人在和歌中吟唱的“雪中赏白梅”,所咏的都是“梅花”《和汉朗咏集》梅部一共收录了9首诗歌,其中有7首都是咏“梅花”的这些诗歌基本都受到了中国咏梅诗的影响接下来看《新撰朗咏集》梅部所收录的诗歌二、《新撰朗咏集》中咏“梅香”的诗歌中国汉诗:歌声怨处微微落,酒气熏时旋旋开白居易《梅花》)日本汉诗:芬馥入帘,夜添熏笼之气,烟色逼砌,影泛春流之波藤笃茂《玩前庭梅》)琉璃扉薄虽相邀,翡翠帘疎又不妨。

      延喜御制《梅近香入窗》)羌儿旧曲移残溜,巫女别妆染晓风天历御制《林香雨落梅》)半染秋毫浮砚水,斜熏春砌入珠帘源顺《梅近香入窗》)南熏风兴南枝色,计会一时不辨香源时纲《梅花飞琴上》)和歌(大意):白梅清香绕袖来,衣衫白梅莫能辨清原深养父)梅花枝头绽,等君赏梅来平兼盛)月夜朦胧,晚风吹拂当窗闻梅香,等君入闺阁大江嘉言)由此可见,与《和汉朗咏集》梅部中所收录的咏“梅花”的诗歌不同首先,《新撰朗咏集》梅部所收录的作品中,9首中有6首咏的是“梅香”,并且以上的诗歌中的“梅香”,大部分都是与“珠簾”也就是“窗户”,或者与“衣袖”联系在一起的以“衣袖绕香,香飘入窗,当窗闻香”来表现梅香飘散在空中的情景陶曷因在《梅花与暗香:中日咏梅诗的文化差异》(《名作欣赏》2009.10)一文中,以《新古今和歌集》中咏梅香的和歌为例分析指出:日本和歌把梅花的香气和衣袖联系在一起,诗人用衣袖触梅、衣袖传梅香的方法来描写梅花,可是在狭窄的衣袖上怎能体现梅香在空中飘散的情景,比起中国诗人常用“风”“雪”与梅花联咏,表达梅香不染尘俗的高雅品性逊色多了这也许和日本人居住于狭窄的国土,难以想象辽阔的天空、原野等地理环境有关笔者却不敢苟同。

      在日本和歌中出现的大量的“衣袖绕香,当窗闻香”这样的表现手法,在中国咏梅的诗歌中并不多见,可以说是日本歌人爱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也可以说是日本和歌的一大特点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衣袖狭窄,歌人才能将梅花的芳香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再加上“到底是白色的衣袖,还是白梅呢,一时竟分辨不出来”这样的比喻手法,不仅从视觉上描写了梅花,还从嗅觉上表现出衣袖被梅花沾染上了香味,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一种构思由此可见,藤原基俊将这些运用了日本独特构思以及表达技巧的作品收录进《新撰朗咏集》,可见其在编纂时重视的是“和”而不是“汉”,这可以说是《新撰朗咏集》的创作特色之一三、藤原基俊偏爱梅香的原因梅花的原产地是中国,奈良朝初期才传到了日本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便收录了很多咏梅花的诗句纵观中国古代诗歌,梅花作为不畏严寒、孤傲高洁的象征,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偏爱的素材从六朝开始,就出现了大量咏梅花的诗句毫无例外,中国诗坛的“咏梅潮”也传到了日本文坛有冈幸利在《梅Ⅰ》(法政大学出版局,1999)中指出:日本文学的源头是中国,因此当梅花在中国诗人间流行时,毫不例外,日本的诗人、歌人也受其影响,开始创作大量咏梅的诗歌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想要咏梅花的创作环境下,藤原基俊将大量咏梅香的作品收录进了《新撰朗咏集》,可见其对梅香的偏爱。

      并且《新撰朗咏集》虽然是模仿《和汉朗咏集》编纂而成,却并非模仿其收录大量咏梅花的诗歌,可见藤原基俊用意之深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首先要从作者生活的时代的诗歌创作的倾向来分析首先来看《和汉朗咏集》的成立年代,《和汉朗咏集》成书于1013年,也大约就是第三部敕撰和歌集《拾遗和歌集》成书的六年后《拾遗和歌集》中收录的有关梅的和歌一共14首,其中只有6首是咏梅香的《拾遗和歌集》之前的第二部敕撰和歌集《后撰和歌集》也是同样,咏梅香的和歌并不多由此可见,在《和汉朗咏集》的作者藤原公任生存的时代下,咏梅花是主流因此笔者认为,藤原公任受当时文学创作倾向的影响,在编纂《和汉朗咏集》时收录了大量咏梅的作品《新撰朗咏集》的作者藤原基俊生存于1060年至1142年间而《新撰朗咏集》成书时间未知,但根据学者们的调查研究,可以确定的是其成書于1135年之前作为参照,第四部敕撰和歌集《后拾遗和歌集》成书于1086年《后拾遗和歌集》中共收录了16首关于梅的和歌,其中有11首都是咏梅香也就是说,在藤原基俊生存的时代,也就是在《拾遗和歌集》之后,出现了短暂的咏梅香的热潮并且在这些咏梅香的作品中,将“梅香”与“衣袖”“窗户”联系在一起的表达非常多。

      比如《后拾遗和歌集》第60首和歌(大意):“枝头折梅,梅香缠绕,衣袖染香因此笔者认为,藤原基俊也是受当时文学创作大环境的影响,将大量咏梅香的诗歌收录进了《新撰朗咏集》综上所述,《新撰朗咏集》是仿照《和汉朗咏集》编纂而成,其知名度虽然不如《和汉朗咏集》,但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这种特色与作者本身的喜好以及当时文学创作的倾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藤原基俊在编纂《新撰朗咏集》时,收录了大量运用日本独特构思以及表达技巧的作品,可见其在“和”与“汉”之间,更加重视的是“和”而不是“汉”,这可以说是《新撰朗咏集》的创作特色之一其次,在藤原基俊生存的时代,曾出现过短暂的咏梅香的热潮,因此藤原基俊在编纂《新撰朗咏集》时,比起“梅花”,更加重视“梅香”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藤原基俊希望自己编纂的《新撰朗咏集》能够顺应当时文学创作的倾向,能够被更多的人所吟唱的心理这也可以说是《新撰朗咏集》的创作特色之一当然,想要更深入地研究《新撰朗咏集》,不仅仅是笔者所述的“梅部”,还需要对其中其他作品进行更深入分析,去体会作者在编纂和收录作品时的内心世界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