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5课_第4节_说一不二避免歧义.ppt
13页第五课 言之有“理”,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二、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 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如: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 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如:这份报告,我写不好4.同音词混淆造成歧义 同音词在书面表达时不会出现歧义,但在口语表达时易发生混淆,造成歧义例如:①这女孩子有点儿jiāo qì②这种食物可以zhì’ái 5.词的多义性造成歧义(兼类词造成歧义): 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是多义的,但它们进入具体的语境后,词义就变得单一了然而有些词语在进入句子后,它的多义现象并未消除,因而引起歧义如:王大夫看病去了6.结构、层次划分的不同造成歧义 有时因短语结构关系的不固定而造成歧义和一个语段不同层次的划分而造成歧义,两者很难分得清楚。
(1)结构不固定(结构关系不确定)产生歧义:一类词语与另外一类词语组合,产生的关系可能不止一种,但由于词义的相互制约常不可能产生多种关系如果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短语仍保留了多种结构关系,那就会产生歧义如:研究方法十分重要2)层次切分不同造成歧义:一个语段在进行层次分析时,如果出现不同的切分方法产生不同的意思,就出现了歧义如:赞成李老师的建议 7.语义关系不明造成歧义 语义关系不明确,主要指施受关系不清、领属关系不清和修饰关系不清 (1)施受关系不清如:这个人连老师也不认识 (2)领属关系不清如:①我们图书馆收藏了著名学者章炳麟的书3)修饰关系不清如: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8.省略不当造成歧义 在有一定语境的上下文里,某些句子成分是可以省略的,但是如果省略不当,就会引起歧义如:张翔剪了一个纸人,在蜡烛前左右移动 9.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如: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简单,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10.“和”“对”“在”等词引起歧义 (1)“和”字引起歧义和”用来连接两个并列的结构,容易造成界限不清,引起歧义如:王小刚和赵小花的爸爸到学校里来了。
(2)“对”字引起歧义如:塞族武装对北约联合部队的进攻是早有准备 (3)“在”字引起歧义介词“在”与方位名词组成“在……上”“在……中”等来表示方位时,会引起歧义如:小王在火车上写字11.缺少标点造成歧义 有时句子因缺少标点符号,造成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理解,这与前面因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相似之处如: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分文不取 12.缺少必要的限制造成歧义 几个事物是合在一起有某种情况,还是分开来有某种情况如果让人感到是合在一起的,又是分开来的,就会产生歧义如:两侧还有两米多宽的人行道13.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造成歧义有些句子,因缺乏必要的关联词语,或虽用了关联词语,但把关联词语省去了一部分,因而造成歧义如:他未按学生会的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三、歧义消除的常用方法 1.借助口语方法消除歧义 (1)可以利用句子中词语读音的变化、重音的差异和停顿的不同等方法来消除歧义如:他一个星期就写了三封信2)可以利用停顿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如:妈妈想远在国外的女儿夜夜难眠 2.借助书面方法消除歧义 可以通过增设语境、调换词语、变更语序、添加标点符号、修饰语和关联词等来消除歧义。
如:我要热饭我要热饭,(不去洗菜)”或“我要热饭,(不要冷饭)” 3.慎重使用两种代词 这里主要指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用得不恰当,就会造成称代不明,产生歧义 如:张伟和王强在校园图书室相遇他一看见他,马上把本班篮球获胜的消息告诉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