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宋金时期装饰墓茶事图像.docx
4页探究宋金时期装饰墓茶事图像《南齐书·武帝本纪》中载,早在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萧赜下诏以饼果、茶饮、干饭、酒脯代牲为祭[2]宋金正史中更有帝后祭祀礼仪中使用“香茶”、“茶食”的记载,由此可见这一时期茶和茶祭已经成为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事物和环节本文中所引的墓葬材料均为平民墓,墓主身份与帝王将相有云泥之别,故仅凭正史记载恐有偏颇宋金时期记载士庶之家的诸多礼书中明文规定“点茶”、“供茶”已成为丧祭仪式中的重要环节朱熹《家礼》中关于丧礼中“茶具之备”[3]和“前一日,设位陈器”[4]的两条记载中多次提及火炉、汤瓶、茶合、茶筅、茶盏等茶事器具上述器具在宋金时期装饰墓中均有与之相对应的图像,由于部分宋墓装饰中表现的茶器与酒器图像较为模糊,故本文在选取的墓葬茶事图像均为《礼书》中有明确记载的茶器种类和器型,并在此基础上将宋金墓葬茶事图像分为四种形式:备茶图、进茶图、墓主人茶祭图、大型茶事图1、备茶图河南登封黑山沟李守贵墓[5]西南壁备茶图表现的是点茶的场景,画面右侧为一张方桌,桌上摆放果盘、茶盏、盏托、圆形带盖罐等,桌子左侧头梳高髻的侍女右手正捧一黑花小罐,罐盖已被取下放在桌面上,其左手持一凤头簪正搅动茶盏中的茶;该侍女身后置一屏风,屏风右侧地上置一分取茶叶的镊子。
河南新密平陌宋墓[6]墓室东壁绘四女子备宴图,画面前端绘一女侍蹲在火炉前煮茶的场景河南洛宁乐重进石棺[7]前挡刻有备茶图,画面左侧屏风前有一侍女头梳双鬟髻,右手捧茶托,左手端茶杯桌前刻画一弯腰撵茶的侍女,身穿交领窄袖长裙,双手扶碾轮在槽中碾茶末宋金墓中的壁画图多与备宴庖厨图表现在同一壁面上,侍者人数在2-4人之间,且多为女性备茶图构图位置随意,图中表现的茶器种类多且杂,礼书中提及的茶器均有出现备茶图表现的是丧礼荐茶仪式中茶的准备过程,且墓室壁画对备茶过程的侧重各有不同,李守贵墓以点茶为主,平陌宋墓以煎茶为主、乐重进石棺以撵茶为主宋金墓葬装饰中的备茶图以片断式的场景展示了时人在闲适的氛围中有条不紊的准备丧仪中的茶祭2、进茶图河南登封高村宋墓[8]东北壁彩绘二位进茶侍女,左一人双手持一茶炉,炉托上置一茶碗,身后跟随一人,手持长颈注子山西长治故漳村宋墓[9]墓室北壁正中门内绘男性墓主画像,墓室西壁龛绘一名捧茶具侍女山西大同南郊金代壁画墓[10]墓室东壁绘二名侍女一人手捧带托茶盏,另一人持汤瓶点茶,一妇人捧茶托子通过对进茶图的描述可以发现,进茶图表现的侍者人数不多,均为1到2名,性别也以女性为主,她们手捧茶盏或注子向着墓主人画像所在的位置款步前行。
进茶图中的侍女均呈现出连贯有序的行进队列,将备茶与墓主人用茶两个场景进行了合理串联,使得墓葬装饰图像多了时序性的意味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墓室的空间,若将备茶图所处的空间视作厨房,那么进茶侍女拿过备好的茶并将其送往墓主人所在厅堂则表现了进入墓葬中心礼仪空间的过程3、墓主茶祭图宋墓中的茶盏还出现在墓主人夫妇像中,司马光《书仪》卷八《丧仪四·虞祭》有云:“设酒一瓶于灵座东南,旁置卓子,上设注子及盏一,别置卓子于灵座前,设蔬果、匕筋、茶酒盏、酱楪、香炉[11]因此,墓主人夫妇像在宋金墓葬中承载了“神位”、“祭主”的礼仪功能如山西侯马乔村墓主人夫妇对坐砖雕桌几上刻有“永为供养”的字样因而在墓主夫妇图像中表现的茶事相关图像更有可能表现的是家祭礼仪中茶祭的场景,结合其他壁面装饰图像共同营造了“永为祭祀”的空间场景和庄严氛围河北井陉柿庄M2宋墓[12]墓室西壁正中砌假门,假门南侧绘一男子坐于桌后双数捧盏于胸前,桌上摆放盛有桃子、石榴的果盘和温壶河南新密平陌宋墓墓室西壁绘一桌二椅夫妇对坐,桌案上放置瓶、盘、碗、等器皿山西汾阳金墓M5墓门东侧浮雕一壶,墓室西壁绘一桌二椅夫妇共坐,墓主人夫妇身前的桌上放置茶盏、盏托。
山西汾阳东龙观08FXM5[13]墓室西北壁上端题有墨书“香积厨”,墓室北壁绘墓主人端坐正中,二妇人伴其左右,男女侍童站立两侧东北壁上端墨书“茶酒位”墓门上方砖雕牌匾上书“王立之墓”将墓中“茶酒位”的题名与《朱子家礼》的记载相结合,进一步证明了宋金时期墓葬装饰中使用茶酒为祭的可能性4、大型茶事图所谓大型茶事图有原因有三,其一表现人数均在8名以上,且人物之间有互动关系其二,此类图像均是将备茶图与进茶图表现在同一壁面上,表现了备茶完毕,准备进茶的时间节点其三,大型茶事图与庖厨备宴图或表现在同一壁面,或表现在相对壁面如山东莱州五里村宋墓是将大场面茶事图与庖厨备宴图融合在一个画面中;而湖北襄阳檀溪宋墓则是在相对的两壁上分别表现了10人以上的大场面庖厨备宴图和茶事图山东莱州南五里村宋代壁画墓[14]墓室东壁北侧绘会有8位侍女,其中一人手持执壶一人躬身站在火炉旁煽火,炉上置一把执壶侍女围绕的桌子上摆放一盝顶茶笼及一摞盏托和两摞倒扣的葵口盘湖北襄阳檀溪宋代壁画墓M196[15]西壁大场面茶事图中共表现10个人物画面中间场景有一桌,桌上放有茶具,桌后立一侍女桌北侧一人持黄色蒲扇,面前为两炉前面四足方炉下有木炭、火钳,炉上置两长流执壶。
其后之炉为圆形,三足,上置一有双耳釜画面北侧五名侍女手持茶具,向墓主人所在位置传送茶点大场面茶事图中人物众多,分工各异,但均为女性侍者此类图像中出现的茶事器具较之前面三种类型更为丰富多样,如盝顶茶笼、数量众多的盏托和葵口盘,仿古器双耳釜负责向墓主人进茶的队伍人数多达5人,增强了进茶队列的仪式感5、结论宋金装饰墓中的茶事图为今人展示了宋金时期平民清茶淡饭的生活场景墓葬中精彩的备茶图、进茶图、茶祭图以及大型茶事图的铺排,基本上可以证明多种形式的茶事图是这一时期平民丧祭仪礼中以茶为祭的礼制下移的表现以茶为祭的茶事图像与墓葬中其他图像合而构成了具有祭祀意味的丧葬空间参考文献:[1]元杂剧《岳孔目借铁李拐还魂》,《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下卷,中华书局,1980年,473页.[2]丁以寿:《中国茶文化概论》,北科学出版社,2020年,48页.[3](宋)朱熹著,王燕均等(点校):《朱子家礼》,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922页.[4]“前一日,设位陈器……茶合、茶筅、茶盏、托盐碟、醋瓶于其上。火炉、汤瓶、香匙、火筯于西階上”(宋)朱熹著,王燕均等(点校):《朱子家礼》,前揭书,937页.[5]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登封黑山沟宋代壁画墓》,《文物》2001年第10期,60-66页.[6]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河南新密市平陌宋代壁画墓》,《文物》1998年第12期,26-32页.[7]李献奇等:《河南洛宁北宋乐重进画像石棺》,《文物》1993年第5期,30-39页.[8]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登封高村壁画墓清理简报》,《中原文物》2004年第5期,-12页.[9]朱晓芳等:《山西长治市故漳村宋代砖雕墓》,《考古》,2006年第9期,31-39页.[10]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市南郊金代壁画墓》,《考古学报》,1992年第4期,511-527页.[11](宋)司马光撰:《书仪》卷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2册,1986年,510页.[12]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井陉县柿庄宋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2年第2期,31-73页.[13]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008年山西汾阳东龙观宋金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10年第2期,23-38页.[14]烟台市博物馆:《山东莱州南五里村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2016年第2期,4-20页.[15]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襄阳檀溪宋代壁画墓》,《文物》,2015年第2期,33-43页.夏天.茶祭图绘——浅析宋金装饰墓茶事图像[J].福建茶叶,2020,42(05):257-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