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杜威的主要思想.ppt

21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49807996
  • 上传时间:2018-08-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74.5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杜威的主要思想(四)课程与教材 (五)思维与教学方法Date1课程与教材• 1.对传统课程的批判 • 2.从做中学 • 3.课程教材心理化 • 4.课程的内容和要求Date2两种不同的课程• 杜威认为,在课程论上存在着两个不同的 派别:一个派别把重点放在课程教材的逻 辑顺序上;另一个派别把重点放在课程教 材的心理顺序上Date3两种不同的课程• 强调课程教材逻辑顺序的课程论认为:整 个课程分为若干科目,每个科目又分为若 干课时,每个课时再分为若干特殊的事实 和公式然后,让儿童一步一步地去掌握 每一个被割裂开来的部分,最后就经历了 整个的领域Date4两种不同的课程• 强调课程教材心理顺序的课程论主张:在 课程教材的顺序上,“儿童是起点,是中心 ,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 ,就是理想所在……对于儿童的生长来 说,一切科目只是出于从属的地位,它们 是工具,它们以服务于生长的各种需要衡 量其价值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118页 》)Date5对传统课程的批判• 杜威认为,传统学校课程教材的问题就是只强调 经验的逻辑方面,忽视经验的心理方面,因而脱 离儿童以及他们现在生活的经验。

      • 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杜威以极其激烈的言 辞批判传统学校中的分科教学,反对孤立于儿童 经验之外而提供的课程教材 • 他强调指出:分科教学使“教育的统一性被肢解了 ,各种学科形成离心的倾向;这个学科强调这个 目的,另一个学科强调那个目的,以致全部课程 变成了互相冲突的目的和毫不相关的各种科目的 一种完全拼凑起来的大杂烩” (《杜威教育论著选 》,第51页)Date6从做中学• 为了克服传统课程的弊端,以“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依据, 杜威又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 了举世闻名的“从做中学”的观点 • 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 种较好的方法”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第286页) • “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知与行得结 合Date7从做中学• “从做中学”的解释: • 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做”的过程,也是“ 经验”的过程即所谓的“从做中学”和“一切 学习都来自经验”这就是说,只有通过“做 ”才能获得经验,有了经验,也就有了知识 ,也就学到了东西Date8课程教材心理化• 在《儿童与课程》一书中,杜威指出,为 了克服传统学校课程教材的弊病,课程教 材就“必须心理化” 。

      • 所谓课程教材心理化,就是指在课程教材 和心理之间建立联系,并在儿童的生活范 围内吸取和发展它 • 在杜威看来,这既表现在课程教材与儿童 的联系上,也表现在课程教材与现实生活 的经验的联系上Date9课程教材心理化• 首先,在课程教材与儿童的关系上,杜威 认为,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 童为出发点来考虑课程教材 • 其次,在课程教材与现在生活的经验的关 系上,杜威认为,课程教材必须与现在生 活的经验联系起来Date10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1)课程教材的内容 – “从做中学”的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艺术活动, 其中有油画、绘画、泥塑、唱歌等;二是手工训练, 其中有木工、纺织、烹饪、缝纫、园艺等;三是要动 手的科学研究 • (2)课程教材的要求– 第一,课程教材必须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相统一 – 第二,课程教材本身应充满内在的兴趣 – 第三,课程教材是社会性的 – 第四,课程教材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的Date11杜威的主要思想(四)课程与教材 (五)思维与教学方法Date12思维与教学方法• 1.思维的涵义 • 2.思维五步 • 3.教学五步Date13思维的涵义• “所谓思维或反思,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 结果之间的关系。

      ……思维就是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我们 所做的事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特定的联系,使两者链接 起来 • “思维是在事物还不确定或者可疑、或者有问题时发生的 ……既然思维发生的情境是一个可疑的情境,所以,思 维乃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一个观察食物的过程和一个调查 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结果总是次要的,它是 探究行动的手段 • “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思维的过程中明智 的经验的方法 • “思维就是有教育意义的经验的方法 • 《民主主义与教育》Date14• “思维是用来控制环境的工具,这是通过行动而完成的控 制 (杜威,《实验逻辑论文集》) • “思维辨识在所做的事和它的结果之间正确地审慎地建立 联结……当我们要决定某一已经完成的行动或即将完成 的行动的意义时,就产生了思维的刺激 (《杜威教育论著 集》) • “思维是探究、调查、殊死、探索和钻研,以求发现新事 物或对已知事物有新的理解总之,思维就是疑问 • “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疑问•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Date15• 杜威对“思维”的定义的看法: • 其一,思维是由一种存在疑惑或不确定的问题的 情境引起的。

      没有这种特定的情境,也就没有思 维的产生 • 其二,思维是一个有意识地探究行动和结果之间 特定的连结的问题没有这个过程,也就不能获 得有教育意义的经验 • 其三,无论对生活来说还是对教育来说,思维是 一种明智的学习方法,一种明智的经验的方法 • 其四,最好的思维方式就是反思性思维Date16• 反思维性思维的特点: • 第一,反思维性思维是有意识的和受控制 的 • 第二,反思维性思维是连续性的 • 第三,反思维性思维是有严密逻辑的 • 第四,反思维性思维是有目的的 • 第五,反思维性思维是等同于信念的 • 第六,反思维性思维是有激励作用的Date17思维五步• 从反思性思维的功能来说,就在于“将经验 到的模糊、疑惑、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 ,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 (《杜威教育论著选》,第298页) • 在杜威看来,整个反思性思维的过程就是“ 感觉问题所在,观察各方面的情况,提出 假定的结论并进行推理,积极地进行试验 的检验Date18思维五步• ①处于疑难的情境 • ②确定疑难所在,并从疑难中提出问题 • ③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 ④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 • ⑤通过行动检验假设。

      Date19教学五步• ①教师给儿童准备一个真实的情境,一个与实际经验相联 系的情境,同时给予一些暗示,使儿童有兴趣了解某个问 题,准备一个能让儿童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活动这 个情境就具有引起思维的性质,激发儿童的思维 • ②在这个情境中能产生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而 且儿童要获得足够的知识、资料和事实,因此情境要和儿 童现在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 ③假设:从资料的应用和必要的观察中,产生解决问题的 思考和假设,反对向儿童提供一些现成的答案 • ④推论:儿童自己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们所设想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 • ⑤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他们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 ,并发现它们有效Date20• 杜威的思维和教学理论是以实用主义经验 论为其理论基础的,更侧重于儿童个人直 接经验的重新组合以及养成怎样去获得直 接经验的习惯和能力因此,要实现他所 主张的创造性思维和教学是十分困难的 • 但是,无论如何,杜威关于思维过程和教 学过程的论述始终含有一些合理的因素, 给人们的教育活动以启发Date2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