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示儿》说课稿教案设计.doc
9页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示儿》说课稿教案设计一、说教材古诗《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当时的南宋遭受金兵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沦陷,从此江山破碎,不复统一陆游伤心悲愤,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金兵未成的遗恨,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 另外,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以《示儿》为点,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积累,并以此加深学生对陆游诗人的认识与崇敬二、设计理念1、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学中我努力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达到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2、抓住古诗的情感线索,体现古诗感情丰富的特点古诗乃作者抒发感情的产物,因此,我抓住那些意蕴深刻的字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歌的意境,这是我教学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以教材为载体,用好教材,重视积累新课标要求我们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载体,带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点带面,去遨游知识的海洋因此,这节课,我以《示儿》为点,引导学生去收集、积累更多的爱国诗,并以《示儿》为起点,开始训练学生从内容想开去这一单元新要求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 2、积累其他爱国诗能力目标: 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情感目标: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领悟诗歌的意境四、教学方法1、激发与古诗内容相同的情感,引导学生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 2、借助注释,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方式理解诗意 3、设法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与文本对话 4、加强朗读吟诵,以读升情 5、通过课外拓展,积累古诗五、教学过程(一)教师激情导入新课:同学们,在797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85岁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板书:陆游)你们了解陆游吗?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同学们不妨猜一下,他或许会交代什么?那么陆游在临终前到底要告诉儿子什么呢,下面先听老师朗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听出些什么?【设置悬念,以悬念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设置情境,把学生情感带入到诗境中二)初读诗歌,整体把握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通过朗读,找出诗歌的情感线索——悲,从而整体体验古诗情感,把握古诗朗读的基调三)小组探究学习,理解诗义读诗要知道诗的意思,你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说一说,自己说好了,就与同桌说一说师巡视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主动地研究古诗的意思,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且通过古诗知识点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四)品读古诗,体会诗人情感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说这两句的意思 师: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元——原来、本来 同——统一 师: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 师: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师: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
南宋的皇帝叫赵勾,是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当时战乱频繁,金兵频频进犯,宋军节节败退由于战败,后来宋朝政府拱手把当时的首府开封,送给了金兵,自己退到了杭州但仍不思救国至使整个国家山河东一块西一块被金兵占领,山河破碎而陆游就生活在这样国破家亡的年代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师概括:这是山河破碎之痛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 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农民很悲伤…… )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随即板书:遗民眼尽哀 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出示:《题临安邸》 :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汴州 指导朗读 问: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寻欢作乐 ;他们在游山玩水 ;过着奢侈的生活) 师: 那么诗人“但悲不见九州同”,还悲的是( )、( )、( )。
谁来带着这些情感再读一读 诗人死前仅仅告诉儿子这些吗?还有什么?读后两句诗,指名说 师: 是呀, 生前爱国,临死“但悲不见九州同”,死后还要子孙告诉他“王师北定中原日”,这是一种( )情怀 ——板书:爱 国 (五)读古诗,升华感情教师激情引读:诗人一生盼望的就是一个日子引领学生读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二十岁时写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诗句,立下报效祖国的决心;四十七岁时参军抗金,七十四岁时感叹“南望王师又一年”,一年一年又一年,整整六十五年过去了……此时,诗人的生命旅程已经到了尽头,他有千言万语要告诉儿子,这万语千言凝成了二十八个字,(引领学生)读……此时,诗人回顾自己一生,他那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为成七言绝句一首,(引领学生)背……此时,诗人用他最后的力量和激情,写下这样的千古绝唱,(引领学生)吟……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让我深深地敬仰他——这位伟大的人,这位感动中国的先辈老师也写了一首诗来表达对这位诗人的缅怀和敬意!赞陆游从小立下报国志,不破金兵誓不归四十从军到白发,壮志未酬鬓先衰虽死不敢忘忧过,赤胆忠心感后辈六十间年万首诗,一腔悲愤化诗魂。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因此,这节课我利用情节的空白,插入两首相应内容的古诗,让学生体会作者“悲”的根源,并在品味新诗的过程中,利用学生原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想象是通往创新的桥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想象胡马入侵的情境,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智慧,情感受到更加有效的启迪和提高在师生共同的吟诵中将课堂推向高潮,将情感体验推向高峰](六)、 课外延伸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陆游的这首《示儿》激励了无数的爱国志士无数诗人悲愤,他们写下了无数爱国诗篇你知道的有那些?[《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利用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关系,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 (七) 总结: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同学们课下去读一读附送: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稻草人》表格式导学案学校:方营前校 班级:六年级 姓名:_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课题稻草人课型预习交流+展示提升编号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4、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学习提示:1、摆正心态 2、用心研磨 3、灵活应用 4、求同存异学 习 过 程一、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1、课文是怎样介绍稻草人的样子的?2、稻草人的责任是什么?你喜欢稻草人吗?为什么?写牛和狗有什么作用?二、探究(一)、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a. 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b. 文章有几次心理活动描写?每次表现了稻草人怎样的心情?(二)、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给课文分段: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稻草人为主人做了哪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三)、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2.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三、达标检测1.《稻草人》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我还喜欢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稻草人的骨架是_________,他的肌肉和皮肤是_______________。
2. 二、比一比,组词语肌( )肤( )喉( )褐( )祸( )饥( )扶( )候( )歇( )涡( )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再用填进去的关联词语各造一个句子1.( )稻草人急得要命,使劲摇动扇子,( )老妇人不懂得他警告的意思,一步一步走远了2.( )音乐能给人们美的享受,( )我每天总要欣赏一段音乐四、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1.老妇人脸上的皱纹,倒像个____________2.他想到将来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就像_________五、认真读课文,再回答问题1.什么情况下稻草人替他的主人高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什么情况下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展开想象: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