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7页课时作业24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山东滨州模拟)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认识,毛泽东在1953年阐述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目前而言,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还有更重要的大仁政基于此认识,当时中国( B )A.实行城乡自由流动政策B.优先发展重工业C.重点围绕恢复国民经济D.发展民主与法制解析:根据材料“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目前而言,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还有更重要的大仁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长远利益在重工业建设上,对粮食需求巨大,所以此时期中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此政策增加农民的税赋,降低农民在粮食问题上自主权,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并未涉及人口流动和户籍管理,排除A项;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并未涉及民主,排除D项2.(2020·湖北华中师大附中调研)1955年,一本面向农村的宣传读物上说:“(有些人)看到食糖、食油供应不够充分,就埋怨政府重工业发展多了,要求多发展轻工业,这是不对的。
不着重发展重工业,哪来的新糖厂呢?到外国买机器?”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D )A.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共识B.“大跃进”运动造成物资供应紧张C.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合理性解析:据材料“不着重发展重工业,哪来的新糖厂呢?到外国买机器?”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带动轻工业发展,增加食糖、食油供应,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合理性,故选 D项;据材料“这是不对的”说明不是共识,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排除B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排除C项3.(2020·江西上饶联考)1957年9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提出,适当扩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工业的权限,包括调整现有企业的隶属关系,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一部分企业,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作为地方企业上述文件的通过是为了( C )A.改变国民经济的落后面貌B.摆脱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C.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D.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的问题解析:据材料“1957年9月……适当扩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工业的权限……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一部分企业,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作为地方企业”,可知中央下放企业经营管理权,从而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故选C项;依所学,工业化建设改变了国民经济的落后面貌,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排除A项;依所学,1956年底我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发挥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而非强调市场机制问题,排除D项。
4.(2020·莆田模拟)1954年,陈云指出:“对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理和控制……要防止产量超过需要……要防止组织起来的工人排挤未组织起来的工人这一说法( C )A.针对的是农业集体化中要求过急的倾向B.表明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目的是使手工业生产更加稳妥有序发展D.有利于工商业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解析:“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对象为手工业,故A项错误;“1954年”对手工业的改造正在进行中,故B项错误;题干突出强调的是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进行管理和控制,其目的是为了让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稳妥有序,故C项正确;“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理和控制”不涉及商业及商业发展问题,故D项错误5.(2020·广东汕头模拟)当时,在苏联的援助下国家实施了150多个重大项目,其中军工44个,机械24个,冶金20个,化工7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个,能源工业52个,项目覆盖了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 C )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C.基本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D.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解析:由材料信息“在苏联的援助下国家实施了150多个重大项目”可以推断,“当时”应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再仔细研读材料可知,当时中国的这些重大项目多集中在重工业领域且范围广泛,所以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会极大的提高中国的工业实力,有利于新中国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故选C项;新中国成立后已不存在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的现象,排除A项;解放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事情,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的是新中国在苏联援助下实施了许多重大项目,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并没有提到农业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所以无法看出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是否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排除D项。
6.(2020·广西桂林、贺州模拟)1956年,周恩来指出:“一九五六年初,我们为着加速发展农业,曾经过高地估计了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半机械化农具)的当年需要量,制定了过度的生产计划,……使某些机械工厂发生了一时赶工增产、一时闲工减产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D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严重困难B.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C.“一五”计划重视农业发展D.中央关注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材料反映了周恩来对1956年制定的过度生产计划进行反思,说明中央关注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故选D项;1958年开始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对1956年过度生产农业机器(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进行反思,未体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状况,因而无法得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排除B项;“一五”计划以大力发展重工业为重心,且材料内容主要是对生产农业机器的工厂未协调发展进行反思,排除C项7.(2020·四川宜宾模拟)下表是1960~1962年中国基本建设规模变化表 年份投资金额施工项目积累率 1960年384亿元8.2万个39.6% 1962年56亿元2.5万个10.4% 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这一时期我国( C )A.重大建设项目停滞B.投资集中于非生产性领域C.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解析:从表中数据来看,1962年相对于1961年,我国基本建设的投资金额、施工项目,积累率都有很大程度的减少,说明当时对“大跃进”时期过热的投资建设进行了调整,故选C项;表格信息体现的是基本建设规模变化,重大建设项目在表格中并未呈现,所以无法得知其是否停滞,排除A项;从表格中无法看出投资金额的去向,排除B项;表格数据显示,1962年投资金额相对1960年虽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有投资,所以说明国家工业化战略并未中断,排除D项。
8.(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 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其意在( D )A.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B.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扭转国内经济困难局面解析:“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计划管理,有利于渡过国内经济困难时期,故选D项;“国民经济恢复”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A项;“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主要是由三大改造完成后实现的,排除C项9.(2020·福建泉州调研)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这一思想( C )A.符合当时经济体制的走向B.指导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C.反思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D.肯定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成果解析:题干中“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表明这一思想反思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故选C项;1956年国家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排除B项;题干中未提及陈云对三大改造的评价,排除D项。
10.(2020·四川绵阳模拟)这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 B )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解析:1960年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引水上山抗旱生产,体现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故选B项;“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不符合经济困难的史实和材料主旨,排除A项;生产关系改革在60年代前期与水利无关,且60年代农村生产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时间错误,排除D项11.(2020·福建宁德模拟)从1963年起,我国在工业部门试办托拉斯,即按行业和协作关系,把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联合组成专业性大公司,并按经济办法实行管理截至1965年,煤炭、汽车、烟草等行业组建全国性托拉斯12家,一些省市也组建了11家地方性托拉斯托拉斯的试办是( A )A.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大胆尝试B.协调国民经济比例的有益途径C.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重大举措D.探索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解析:据材料我国在工业部门试办托拉斯,并按经济办法实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胆尝试,故选A项;材料是在工业部门进行的改革,没体现协调国民经济比例,排除B项;在工业部门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而不是调整工业布局,排除C项;国家资本主义是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1963年已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D项。
12.(2020·广东汕尾模拟)在“大跃进”时期,安徽少数农民自发搞起了“责任田”,到1961年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占总数的91%甘肃、浙江、四川、河北等地也都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且成效显著党中央相关部门对此表示出积极支持的态度这说明( D )A.国民经济调整与巩固的任务基本完成B.农民生产实践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开展C.中央着手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D.生产责任制的探索有助于经济的恢复解析:据材料“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且成效显著”说明生产责任制的探索有助于经济的恢复,故选D项;国民经济调整与巩固的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A项;1978年底中国的改革开放才拉开序幕,排除 B项;中央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是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四川广元调研)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摘编自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材料二: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