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奇迹课程》补编【心理治疗】与【颂祷】.doc

60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17496223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6KB
  • / 6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作者xxxx------------------------------------------日期xxxx《奇迹课程》补编【心理治疗】与【颂祷】【精品文档】【补编】【心理治疗】导 言壹. 心理治疗的目的贰. 心理治疗的过程前 言一. 心理治疗的限度二. 宗教在心理治疗所扮演的角色三. 心理治疗师的角色四. 罹病的过程五. 疗愈的过程六. 疗愈的定义七. 病患与心理治疗师之间最理想的关系叁. 心理治疗的行业一. 选择病患二. 心理治疗是否是一种职业?三. 付费的问题【颂祷】壹. 祈祷前言一. 真实的祈祷二. 祈祷的阶梯三. 为别人祈祷四. 与他人共祷五. 阶梯的尽头贰. 宽恕前言一. 宽恕自己二. 毁灭性的宽恕三. 救恩性的宽恕叁. 疗愈前言一. 疾病的起因二. 真假疗愈之别三. 分裂与合一之别四. 疗愈的神圣性关于版权补编〈心理治疗:目的、过程与行业〉、〈颂祷:祈祷、宽恕与疗愈〉,这两篇文章与《奇迹课程》同出一源,乃是海伦‧舒曼博士晚年的秘传资料,根据奇迹理念延伸而出的补充教材〈心理治疗〉一文,始于一九七三年,成于一九七五年,内容将整部课程的"疗愈观"浓缩于一个原则:两个人结合于同一福祉或目标下。

      此文外观上好似针对心理治疗师而作,其内涵却足以嘉惠各行各业的读者〈颂祷〉是海伦博士一九七七年的秘传笔录,分别以三章篇幅画龙点睛地重述了《奇迹课程》"祈祷"、"宽恕"与"疗愈"三个基本概念,先解说小我对这三个概念的妄见,随后逐一提出圣灵的正见,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对比为此,读者必须先对奇迹理念有一整体的认识,这两篇文章才能发挥协助他们研读与操练《奇迹课程》之效心理治疗目的、过程与行业导 言P-in.1. 治疗只有一种,那就是心理治疗2 因为只有心才会生病,故只有心才有疗愈的可能3 也唯有心灵有待治疗4 由现实层面看来,好似并非如此,因为世界所呈现的外在证据显得真实无比5 为此,人们才需要心理治疗来帮他反问那些表面证据的真实性6 有时,他无需任何专业的协助,也能逐渐开启自己的心灵;即使如此,他仍需改变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看法,心灵才可能真正的开放7 有时,他得借助一些专业人士,需要与心理治疗师建立比较长期且固定的关系8 不论哪一种途径,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帮助病患改变他把幻相当真的心态壹. 心理治疗的目的P-1.1. 心理治疗的目的,简言之,就是撤除挡在真相前面的种种障碍2 其宗旨是为了帮助病患放弃执迷不悟的错觉妄想,开始看出自己的思维逻辑是多么虚妄不实。

      3 世上没有一人不受恐惧的侵袭,但每个人都能够重新反省它真正的起因,学习正确的评估方式4 上主已将那位"圣师"赐给了每一个人,祂的智慧与助力远超过世间任何治疗师之力所能及5 然而,在某些时空环境下,上主也能借助于世间治疗师与病患的关系,把祂可贵的礼物送到双方手里P-1.2. 人间哪一种关系能与"邀请圣灵加入而得享祂至高的喜悦"相媲美?2 有哪一种目标会比"学习呼求上主且听到祂的答复"更高超?3 世上可有任何理想会比"呼求身为'道路、真理及生命'的那一位而忆起上主"更为殊胜?4 这些境界原是心理治疗的本分5 人间还有什么比这更神圣的工作?6 只要解读正确,心理治疗其实就是教人宽恕,帮助病患认识宽恕而且接受宽恕7 心理治疗师则会在病患获愈的同时,感到自己也获得了宽恕P-1.3. 凡是有待救助之人,不论他陷于哪一种困境,追根究底,都不外乎因自我打击而失落了心灵的平安2 心理治疗称之为"自我毁灭"的倾向,病患常为这种冲动所苦3 他丝毫看不出,这能够攻击别人也会受人攻击的"自我"其实只是他自己营造出来的一个概念罢了;这也成了他亟需学习的课程4 难的是,他对这个自我概念百般怜惜,处处护卫,甚至不惜为它"牺牲"自己的"生命"。

      5 因他已把这自我当成了自己6 他感到这个自我终日为外在的要求疲于奔命,被世界压得欲振乏力P-1.4. 因此,心理治疗必须唤醒他的觉知力,重建他的抉择力2 而他也必须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才行;他需要认清,自己原先视为外界硬加在他身上的种种报应,其实是他加于世界的种种投射3 所以他眼前所见的那个世界其实并不存在4 病患最起码得接受这一观念,否则他不可能承认自己还有选择的自由5 他会抵制这一自由,把它当成一种另类的奴役P-1.5. 病患无需把真理当作至高神明,他仍能在救恩道上有所进步2 他至少需要学会分辨真相与幻相之别,认出两者不同之处,而且也愈来愈愿意正视幻相的虚妄,而接受真相的真实性3 当他准备好接受时,他的圣师便会领他更上一层楼4 心理治疗只能为他节省时间5 圣灵会按祂认为最好的方式发挥时间的妙用,且从不失误6 在祂的指导下,心理治疗成了祂帮人节省时间的一种善巧方便,还能为祂的救恩大业培养出更多的教师7 不论这些教师以什么方式助人,只要是由圣灵主导而且遵循祂的指示,功效必然不可限量8 不论祂采取哪一种途径,所有心理治疗最终都殊途同归地指向上主9 最后那一步操之于祂10 其实我们全是祂的心理治疗师,因为祂愿我们一起在祂内获得疗愈。

      贰. 心理治疗的过程前 言P-2.in.1. 心理治疗乃是改变自我观念的一个过程2 这"新"的自我,最多只能算是一种比较宽容的自我概念;我们不可能期待心理治疗帮人打造出一个真实的我来3 那不是它的任务4 只要能为那真实的我铺路,它便已善尽了任务5 它的任务,究竟说来,不外乎帮助病患化解基本的错误,就是相信"发怒能帮他达到目的"以及"为了保护自己,他可以理直气壮地攻击别人"6 他对这些信念的错误程度体会得多深,他真正得救的程度就有多深P-2.in.2. 病患开始接受一种治疗关系时,内心未必怀有上述的目标2 反之,那些观念对他们来讲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否则他们根本无需治疗了3 他们一心只想保持原有的自我概念,却又窃望逃避,但愿自己不必承受它的苦果4 他们相信这是可能的事,借此疯狂的信念让自己安心一点5 然而,只要神智还有几分清明,就知道那分明是不可能的,最后不能不求助于怪力乱神6 在幻相世界里,把不可能的事变得可能,并非难事;只是他必须付出"把幻相弄假成真"的代价7 病患显然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8 如今他只能寄望于"好一点"的幻相了P-2.in.3. 因此,刚开始治疗时,病患与心理治疗师各怀鬼胎。

      2 两人可能各自执著于虚妄的自我概念,他们对于"进步"的看法也大相迳庭3 病患希望学到的是:怎样才能无需大幅度地改变原有的自我概念,就能获得预期的改善4 他甚至设法巩固原有的自我概念,好让心理治疗充分发挥他心目中的神奇功效5 他企图把原本不堪一击之物改造成百害不侵的,把有限之物变成无限的6 他把自我奉为一尊神明,死心塌地为它奉献一生P-2.in.4. 不论心理治疗师用心多么诚恳,他必然也想把病患的自我概念改造成他自己相信的某种形式2 心理治疗的任务之一即是不断调整他们在观念上的差异3 但愿双方能够慢慢放下原有的目标,因为他们只能由这层互动关系中寻回自己的救恩4 治疗的初期,病患与治疗师难免会怀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可能完全摆脱得了异想天开(怪力乱神式)的心态5 然而,终有一天,他们会放下这类不实幻想的一. 心理治疗的限度P-2.I.1. 很少心理治疗能够达成理想的结果2 明白"疗愈属于心灵的层次",是一切治疗的起点;只有相信这一点的人才会接受心理治疗3 他们受益的程度也可能仅限于此,因为没有人能够学到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接受的事4 然而,接受的程度会逐渐改变的,只要治疗师或病患再往前推进一步,新的需求将促使他们发展出新的关系。

      5 他们也许会再度相聚,继续这一关系,圣化这一关系6 他们也可能分道扬镳,找到新的治疗关系7 我敢保证,这对他们双方仍是一种进步8 表面的停滞只是过渡现象9 整体来讲,它仍然朝着真相迈进P-2.I.2. 心理治疗本身没有创造的能力2 小我心中常有个错误观念,以为心理治疗能带给它真实的转变,因此具有真正的创造力3 这与我们先前所提的"得救的幻相"或"最后的一梦"是两回事,小我却以它们作为最后一道防线4 小我一向以"抵制"的心态面对问题,它甚至把"抵制"诠释为一种进步与成长5 这种诠释必会构成曲解,因它根本是一种自欺的幻觉6 小我追求的并非真实的改变7 它所追求的其实是更深的阴影,一种海市蜃楼8 凡是出自虚无之物,不可能具有新意或与众不同的9 幻相就是幻相,真相就是真相P-2.I.3. 上述的抵制心态,可说是道出了治疗师与病患共有的心理特质2 不论哪一方怀此心态,都会限制了心理治疗的效果,因为它已经画地自限了3 小我若在治疗过程中搅局,连圣灵都只能徒呼负负4 但是,祂会等待,而祂的耐心是无限的5 祂的目标一向坚贞不二6 不论病患与治疗师如何为彼此分歧的目标找出妥协的办法,永远不可能完全调和一致的,除非双方能够结合于圣灵的目标之下。

      7 唯有如此,冲突才会消失,因为唯有如此,心中才会笃定下来P-2.I.4. 最理想的心理治疗是由无数的"神圣会晤"串连而成的:弟兄们萍水相逢,彼此祝福,一起领受上主的平安2 世上所有的"病患"迟早都会经历这一神圣会晤的,因为只要来到这世界的人,哪一个不是有待治疗的病人?3 治疗师只是比较专业的上主之师罢了4 他从教中不断学习;愈资深的老师,教的就愈多,学的也愈多5 但不论他的心态达到哪种境界,总会有与他心态相应的病患需要他的协助6 那些人也只消化得了他目前所能给的协助7 直到他们双方的神智都恢复正常为止二. 宗教在心理治疗所扮演的角色P-2.II.1. 成为上主之师,并不需要成为宗教人士,甚至无需显示他对神的信仰2 唯一的条件只是他必须教导宽恕而不定人之罪3 即使在这方面,也没有人会要求他做到言行一致或表里如一;他若已达此境界,无需片言只字就能在弹指之间圆满地传布救恩了4 已经修完人生课程者,不再需要老师;已经疗愈之人,也无需借助于治疗师5 圣灵始终以人际关系作为自己的神圣道场,这些关系终有一天会恢复完美而回归永恒的P-2.II.2. 形式化的宗教组织在心理治疗中没有存在的必要,形式宗教在宗教里其实也没有真正的地位。

      2 这个世界有一种令人费解的倾向,总喜欢把互相矛盾的字连成一个词,却看不出其间的矛盾3 企图把宗教形式化,充分显示出小我的居心叵测,想让水火不容之物妥协并存,我们无需为此耗费笔墨4 宗教属于一种经验,心理治疗也是一种经验5 到最高层次时,它们一体相通6 它们虽仍不属于真理层次,却有导向真理的功能7 若要找回真相,显而易见的,除了撤除那些好似妨碍你觉于真相的障碍以外,还有什么更直截了当的方法?P-2.II.3. 凡是学会宽恕的人,不可能不忆起上主的2 因此,只需教人宽恕就够了,那是唯一有待学习的课程3 任何妨碍人忆起上主的障碍,都象征着你不宽恕的心态,绝无例外4 病患很难看出它背后的隐衷,只有少数的心理治疗师能看清这一心态5 世界沆瀣一气而且"众志成城"地抵制这一觉知,因为它等于否定了世界以及世间的一切价值P-2.II.4. 然而,帮人觉于上主的临在,并非心理治疗的本分2 它要等到心理治疗功成身退时才会现身;因为宽恕所至之处,真理必会现身3 如果心理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