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 上册《5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教案 (1).doc
3页中小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课题(复习)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一)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重点难点重点:长度的单位及换算;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难点: 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流程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1、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称为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2、长度的单位(主)米m(常)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从大到小,乘以进率;从小到大,除以进率教材P103 “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长度”3、长度的测量基本工具:刻度尺 准确程度:由刻度尺分度值决定 正确使用方法 P104“方法”测量误差:测得值与真实之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用更精密的工具 4、特殊测量:测多算少、化曲为直、滚轮法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主)秒s (常)小时h、分min2、时间的测量——秒表 计时工具:教材P106“生活 物理 社会”二、速度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 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员速度——反映物体运动快慢1、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定义式:v=s/t2、单位:(主)m/s读作:米每秒(表示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
米) (常)km/h 1m/s=3.6km/h3、公式变形 注:计算中带下标,单位一致; 三个速度:步行者:1.4m/s 汽车:28m/s 光:3108m/s【课堂反馈】1.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第1s内运动了2m,第2s内运动了4m,,第3s内运动了6m,第4s内运动了8m,以此类推,则物体在整个过程中( ) A.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变速直线运动 B.先做变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D.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15s,在前5s内通过10m,后10s内通过20m,则该物体( )A. 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C.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变速直线运动 D.无法判断 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6s内通过路程30m,则第2s内的速度是( )A.15 m/s B.5 m/s C.10 m/s D.无法确定4. 三个人步行的速度:甲为3.5km/h,乙为63m/min,丙为1m/s,比较他们的速度,则( )A.V甲>V乙>V丙 B.V丙>V乙>V甲 C.V甲>V丙>V乙 D.V乙>V丙>V甲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Ots(1)tsO(2)tvO(3)tvO(4)A.(1)和(4) B.(2)和(3) C.(2)和(4) D.(1)(2)(3) 6.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0m/s,则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50m/s B. 25 m/s C. 24 m/s D. 10 m/s.7. 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__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参赛者甲乙丙成绩/s13.613.813.78.甲、乙两小车在水平面上同时同地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3所示从图像可知:甲车速度 乙车速度(大于∕等于∕小于),乙车的速度为 米/秒运动20秒时,甲、乙两车相距 米图39.在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辆小车,它们的s-t图像如图4所示从图像可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 的(运动∕静止);甲在1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米教学反思中小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