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与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概况.doc
79页1第一章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概况第一节 国际疾病分类简介一、ICD 的发展史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全称为“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国际统计分类手册” ,简称 ICD国际疾病分类自产生到现在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它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各成员国的关注和支持下得以不断的补充、完善,并成为国际公认的卫生信息标准分类1990 年,由耶克.贝蒂荣(Jacques Bertillon,1851-1922,原译名伯蒂隆)主持,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死因分类修订会议经 26 个国家的代表共同修订,通过了一个包括 179 组死因的详细分类和一个包含 35 组死因的简略分类,这是国际疾病分类(ICD)的第一个版本此后,每隔 10 年左右,由法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先后主持了 10 次对 ICD 的国家修订会议,以补充和完善 ICD 的内容1948 年举行的第六次 ICD 国际修订会议,标志着国际生命统计和卫生统计的一个新纪元的开端会议批准并通过了可同时用于死因分类和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中对疾病分类的综合性类目表,明确提出使用“根本死亡原因” 、 “国际死亡医学证明书”基本格式和确定死因规则及注释的要求,使 ICD 成为对疾病或死因进行分类的国际标准。
1975 年举行的第九次 ICD 国际修订会议上,对 ICD 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补充和修改,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我国自 1981 年成立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以来即开始了推广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本(ICD-9)的工作,并于 1987 年正式使用 ICD-9 进行疾病和死亡原因的统计分类1993 年 5 月,国际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等效采用 ICD-9 编制“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的工作已经走上了法律化的轨道二. ICD-10 简介国际疾病分类 ICD,自 1975 年第九版出版至 1994 年 ICD-10 三卷书的编辑完成,经历了近 20 年的时间但真正的准备工作应是自 1983 年在日内瓦召开 ICD-10 准备会议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定期召开疾病分类合作中心主任以及专家委员会会议,商议、制定第十次修订本的内容,并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各成员国和地区办事处大量征求意见和建议,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四易其稿,终于在 1992~1994 年先后完成并出版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简称 ICD-10)的三卷书该分类已于 1989 年被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国际 2修订会议批准,并在第 43 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通过,自 1993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
世界卫生组织 1997 年报告世界上已有 38 个国家使用或计划使用 ICD-1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ICD-10 的使用将不再以 10 年为修订期限,希望能使用 20 年或更长时间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自 1992 年开始着手 ICD-10 的翻译工作,经过了数年的努力,于 1998 年完成并出版了 ICD-10 三卷书的中文译本三. ICD 的统计特点ICD 是以满足统计需要为前提的,也适用于其他一些领域的需要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分类轴心可变,但强调以病因为主、解剖部位极其它轴心为辅的原则2.分类结构可变,但既要包括全部的疾病和情况,又要尽量突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和情况3.编码容量可变,但只对前三(四)位数有统一要求,扩展位数及编码不受限制4.采用多种形式编码的符号,以满足卫生统计、基础医学及临床教学等方面的需要5.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兼顾各类国家地区及不同医学领域对 ICD 的要求四.ICD 工作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协助各国解决在开展和应用与健康有关的分类,尤其是 ICD 的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在全球已经建立了十个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1. 三个英语系中心总部分别设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英国的伦敦;美国的华盛顿;2. 法语系中心:法国的巴黎;3. 北欧五国语系中心:瑞典的乌普萨拉;4. 葡萄牙语系中心:巴西的圣保罗;5.俄语系中心:俄罗斯联邦的莫斯科;6.西班牙语系中心: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7.阿拉伯语系中心:科威特8.华语系中心:我国的北京五.我国推广应用 ICD 情况第一阶段:1981~1985 年,WHO 卫生官员来我国考察,建议在北京协和医院成立WHO 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由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着手翻译了两卷英文版《国际疾病分类—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国家统计分类手册(ICD-9) 》 ,为我国推行 ICD 奠定了理 3论基础;并邀请澳大利亚的菲丽丝.沃森(Phyllis Watson)女士来华讲学,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 ICD 死因统计的业务技术骨干,推动了国际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在我国的实施。
第二阶段:1986~1987 年,正式推广 ICD-9 的工作,举办一系列培训班,1987 年贵州铜仁首先采用国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基本格式,进行死因登记报告;接着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上海、四川、辽宁、北京等地相继使用 ICD 开展死因统计工作第三阶段:1988~1999 年,我国使用 ICD-9 开展居民死因统计工作在各地继续发展,1993 年 5 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等效采用 ICD-9 编制的 “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的工作已经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现阶段:推广使用 ICD-10 阶段第二节 ICD-10 的主要变动ICD-10 在保持 ICD-9 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变动,主要表现在:1. 分类的名称由过去的“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为保持连续性,简称仍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 ) ”这一改动进一步强调了 ICD 的统计目的,扩大了 ICD 的应用范围,有利于 ICD 在国际卫生统计信息的交流和比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 全书由两卷改为三卷,其中第一卷为 ICD 编码的内容类目表,第二卷为指导手册,第三卷为字母顺序索引。
从而更加详细地介绍了在应用 ICD 中的有关内容3. ICD 编码由“纯数字编码 ”改为“字母数字编码”的形式在不增加位数的前提下,使分类可采用的编码容量有所扩大,为更加合理地分配有关内容及将来增加和改变留出了空间4. 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全书共分 21 章,将原来合并在一章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疾病”分别设立为“神经系统疾病” 、 “眼和附器疾病”及“耳和乳突疾病”三章另外将原来的两个补充分类, “损伤和中毒的外因”及“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某些因素” ,扩大为 ICD 核心分类的内容ICD-10 基本保持了 ICD-9 的结构框架及编码和分类原则,并对 ICD 分类轴心、星剑号系统、有关死亡的定义以及对死亡和疾病进行编码的原则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ICD-10 更加明确了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分类家族 ”的概念,即以 ICD 为核心分类,以其他有关分类、补充分类和国际疾病命名法为外围,逐渐加强和完善这一分类家族ICD-10 的推广应用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医学科学及卫生统计工作的水平 4在我国至少有三个理由需要使用国际疾病分类:1. 我国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条款的规定,成员国有义务按照 ICD 进行编码和分类,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送本国的卫生统计信息;2. 在各个医学领域中使用 ICD 的编码和分类,是使我国的卫生统计信息实现国际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它有利于进行国际间的交流比较和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3. 我国作为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采用 ICD 的原则收集、汇总和分析的卫生统计信息对于世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节 ICD-10 的基本内容一.ICD-10 第一卷(类目表)的内容可分为五部分,见表 1第 1 部分 前言等:简介 ICD 及 ICD-10 的修订工作;第 2 部分 三位数和四位数的类(亚)目:对 ICD 疾病编码(A00~R99) 、损伤中毒的性质编码(S00~T98)和外因编码( V01~Y98)及非疾病理由就医情况的编码(Z00~Z99)见表 1表 1 ICD-10 第一卷的结构内 容 页 数 章 节 编 码1 前言等 P1~182 三(四)位数类目表及内容 P19~928 共 21 章 A00~Z99三位数类目表 P19~85四位数类(亚)目表 P87~928疾病编码内容 P89~708 1~18 章 A00~R99明确的疾病诊断编码 P89~679 1~17 章 A00~Q99不明确的症状编码 P681~708 18 章 R00~R99损伤中毒编码内容 P709~888 19~20 章 S00~Y98损伤中毒的性质编码 P709~800 19 章 S00~T98损伤中毒的外因编码 P801~888 20 章 V01~Y98非疾病理由编码内容 P889~928 21 章 Z00~Z99 53 肿瘤的形态学编码内容 P929~953 M800~M9984 死亡和疾病的特殊类目表 P955~9785 定义 P981~982第 3 部分 肿瘤的形态学编码(M800~M998):可作为一种编码对肿瘤的形态类型进行分类。
编码的前四位数用于标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第五位数在一个斜线分隔符号之后,表示它的动态;第 4 部份 死亡和疾病的特殊类目表:4 个死因类目表,1 个疾病类目表;第 5 部分 定义:与死因统计有关的定义,这些定义已经被世界卫生大会所通过,它们被包括在此是为了便于数据在国际间的可比性二.ICD-10 第二卷(指导手册)主要由五部分组成,见表 2表 2 ICD-10 第二卷的结构内 容 页 数 1 对 ICD-10 的说明 2~11 2 如何使用 ICD-10 12~19 3 疾病和死亡编码规则和指导 20~84 4 统计报告 85~95 5 ICD 发展史 96~103 本卷包括对记录和编码的指导、在该分类使用的实际问题上大量的新材料以及对分类历史背景的概括介绍。
本手册还提供对 ICD 的基本描述,对死亡和疾病编码人员的实际指导以及对数据报告书及解释的指南三.ICD-10 第三卷(索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见表 3表 3 ICD-10 第三卷的结构 内 容 页 数 编码范围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