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唐山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0051869
  • 上传时间:2018-05-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0.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题 目目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学学 生生邢萌萌邢萌萌指导教指导教 师师张连杰张连杰 讲师讲师学学 号号050101751020050101751020年年 级级20052005 级专接本科级专接本科专专 业业历史学历史学系系 别别政史系政史系唐山师范学院政史系2007 年 5 月郑重声明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张连杰讲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特此郑重声明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年 月 日 目 录标 题………………………………………………………………………………… 1中文摘要………………………………………………………………………………… 1关 键 词………………………………………………………………………………… 1正 文………………………………………………………………………………… 1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路线……………………………………………… 1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交流…………………………………………… 3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特点和意义……………………………………… 5参考文献………………………………………………………………………………… 8致 谢………………………………………………………………………………… 10外 文 页………………………………………………………………………………… 111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邢萌萌摘摘 要要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的重要通道。

      魏晋南北朝 时期丝绸之路的路线主要有西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三条它具有由两汉到 隋唐的过渡性、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南北两政权同时与西域频繁交往三方面的特点这一 时期,中西之间的交流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这种交流,在政治上,促进了东西方 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在经济上,促进了双方之间经济贸易、生产技术的交流;在文化上,促进了中 国佛教的兴盛和礼乐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与西域等地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特别是 关于汉、唐、元三个时期丝绸之路的研究,史学界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于魏晋南北朝时 期丝绸之路的研究,史学界相关的论文比较少,研究的内容很片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 便丰富人们对丝绸之路的认识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路线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三国鼎立、南北对峙,北方的中原王朝和南方的江南王朝均与西域 的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流其交流的丝绸之路路线主要有三条,即西北 丝绸之路(又叫绿洲丝绸之路或沙漠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又叫永昌丝绸之路)和海上丝 绸之路(后来又叫瓷器之路) 。

      1 1、西北丝绸之路、西北丝绸之路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这三条丝绸之路中,最著名的当推西北丝绸之路西北丝绸之路正式 被官方开通,始于西汉中期(公元前 2 世纪)的张骞“凿空” 西北丝绸之路是以中国长安(今 陕西省西安市)为起点,向西经关中平原,再经过陇地高原、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又跨过 帕米尔高原,进而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非洲的一条陆路交通路线在中国境内经过 陕西、青海、宁夏、甘肃和新疆等西北五省区 在两汉时,由于在新疆境内有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阻隔,这条丝绸之路的路线沿着塔克拉 玛干沙漠的南、北两个边缘,分为南、北两道西晋时,在南、北两道的基础上,又增开了一 条道路,叫新北道(又叫北道、北新道) “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从玉 门关西出,经婼羌转西,越葱岭,经县度,入大月氏,为南道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 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为中道 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 中道合龟兹,为新道 ”[1] 新北道开通的原因,是因为原北道的道路艰险原北道(又叫中道、旧北道)出敦煌西北的 玉门关向西,过三陇沙(今疏勒河西端沙漠,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端,又叫库姆塔格沙漠) 北,穿过白龙堆(今罗布淖尔、罗布泊东北的盐碛之地) ,经楼兰古城(今罗布淖尔、罗布泊西 北岸),折向北至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 ,再转向西南,顺天山南麓,再沿孔雀河(今新疆 塔里木河下游的一条大支流)北岸径直向西而去,至疏勒(今新疆喀什) ,逾葱岭(今帕米尔高 原) ,出大宛、康居、奄蔡,再到西亚等地。

      虽然这条旧北道中的敦煌至天山东端的一段路程较 短,但是出玉门关后,首先遇到的就是古楼兰国东面的白龙堆盐碛,行程特别艰难困苦,以致 于被后人谓之为鬼魅碛早在西汉末年(西汉平帝元始中,公元 2—3 年之际) ,西域的戊己校 尉徐普就曾建议增开一条丝绸之路新道,即丝绸之路出敦煌后,不经过三陇沙和白龙堆,径直 向西北,经横坑,出五船北,经伊吾抵车师前部,再南至龟兹与原北道合;或经车师后国(今 吉木萨尔县附近) ,沿天山北麓西达乌孙,再赴康居尽管这条五船新道可避开白龙堆险厄,又 可省去大约一半的路程,但是因遭车师后王姑句的反对而未能最终实现直到三国曹魏时期, 匈奴势力被削弱,伊吾正式设县,西晋时又设伊吾郡,才标志着汉匈出入西域的孔道伊吾已在 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于是徐普议开的五船新道便构成了丝绸之路新北道的东段:“北道从伊2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 ”[2] 由此可见,西北丝绸之路的南道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部边缘西行,翻过帕米尔高原进至 中亚、西亚,再西行;中道沿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西行,至帕米尔高原与南路汇合后再西行; 北道从哈密翻越天山至巴里坤后,沿天山北麓的吉木萨尔、伊犁等地西去,至中亚、西亚和欧 洲等地。

      自张骞“凿空” 、开辟绿洲丝绸之路后,西北丝绸之路便成为中国对外交往、交流和交融的 交通要道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北方地区战乱频仍,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活动不时受到干 扰,但是这条富有生命力、具有勃勃生机的绿洲丝绸之路大通道并没有就此而中断,恰恰相反, 在相对安定的年代里,它仍然继续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并且还进一步向前发展 2 2、西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是从我国古代东部地区的中原出发,向西南经过我国的贵州、重庆、四川、 云南等省市,再到达古缅甸、古印度等地的又一条陆上丝绸之路交通路线 这条丝绸之路的中印一段古代称为“蜀(指四川成都)身毒(指古印度)道” 在魏晋南北 朝时,蜀身毒道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主线蜀身毒道是由几条道路并列连接或者首尾连接而成的, 它包括五条道路: (1)五尺道它由蜀(成都)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 、朱提(今云南昭通)到达滇 池(今昆明地区) 所谓五尺道,即是“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 “其处险阨,故道才广五尺”[3] 可见,常頞打通的五尺道,险峻难行汉晋时期这条道路为蜀滇之间的主要通道,这条道路沟 通了中原与西南之间的交往和联络 (2)灵关道此路从成都西南行,渡过沫水(今大渡河) ,通过灵关天险,于孙水(今安 宁河)造桥而渡,至邛都(今西昌) ,再渡过与金沙江合流处的雅砻江而至滇西洱海地区。

      由于 灵关道经过旄牛羌部居住的台登(今冕宁)以北地区,故又称旄牛道东汉末旄牛羌部阻道, 致使此路不通三国蜀时张嶷任越嶲太守,与旄牛羌部“嶷与盟誓,开通旧道,千里萧清,复 古亭驿” [4]于是灵关道又重新开通,继续发挥其作用和应有的功能 (3)永昌道永昌(指今保山地区)是蜀身毒道上连接古代中、缅、印的重要交通枢纽 从上述的五尺道由成都经僰道南下滇池,再由滇池往西经洱海即可到达永昌;走灵关道则由成 都经邛都渡过金沙江,再西南行,经洱海往西,也可到达永昌两道均由永昌往西到达古缅甸 北部因而经永昌往西至缅甸这段道路便被称为永昌道,甚至整个西南丝绸之路也被称作永昌 丝绸之路具体来说,这段道路是由洱海地区的叶榆(今大理) ,逾博南山(在今永平) ,渡兰 仓水(今澜沧江)到嶲唐(今保山) ,再渡怒江经滇越地区进入缅境 (4)古缅印之间的通道其具体路线是:从永昌城“西渡怒江,至诸葛亮城二百里又南 至乐城二百里又入骠国境……一路自诸葛亮城西去腾充城二百里又西至弥城百里又西过 山,二百里至丽水城乃西渡丽水、龙泉水,二百里至安西城乃西渡弥诺江水,千里至大秦 婆罗门国 ”[5]这条自滇西通往缅、印的交通路线在随后的千余年间都可通行。

      3 3、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是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带出发的海上中外交往、交流和交融的丝绸之路 它最早见于《史记》所记载的秦始皇时徐福东渡古日本的史事中国有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 线,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有南、东两条路线 南路从我国东南沿海出发,经由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向西抵达亚洲的印度洋沿岸地区, 再入阿拉伯海到达阿拉伯半岛南路在汉武帝时即公元前 2 世纪就已经开辟根据《汉书·地 理志》的记载,汉武帝曾遣宫廷官吏与商人一道从广东和广西的徐闻、合浦出海,沿印度支那 半岛沿岸航行,经马来半岛前往印度去程约一年,回程约十个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 着造船水平与航海技术的提高,海外交通的航线与范围都有所扩大,于是便开辟了横渡南中国 海与东印度群岛的直接海上交通这条海上航线,后来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以至东 部非洲等地进行交流的重要海上通道 东路是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发,向东北航行,直达朝鲜半岛和日本早在秦汉时期,我 国与东边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便有了航运交往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6]“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

      旧百馀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 国从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狗邪韩国,七千馀里,始度一海, 千馀里至对马国 ”[1]由此可见,我国与朝鲜半岛、日本的海上交往,此后就一直不断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三条丝绸之路的路线已趋于完善,向西连接西域、中亚、西亚乃至 欧洲、非洲,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向东连接日本、朝鲜等国这样,就以中国为中心,形 成一个放射状的交通线路这些放射状的交通线路将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其他各国、各地3区紧密连接起来,为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提供了前提条件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中原王朝和南方的江南王朝,就是通过上述三条丝绸之路与 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存在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具体表现如下: 1 1、政治方面、政治方面 双方的政治交往是由于丝绸之路上的小国对中国北方的中原王朝和南方的江南王朝的慕服, 希望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同时,这些丝绸之路上的小国也醉心于中原和江南富饶的物产,前 来开展经贸活动的;再者,也有的小国是要求内附,以利于他们本国本民族的发展,恳请中国 南北两政权的保护和对他们的赠赐。

      古代中亚各国,在与中原王朝、江南王朝和河西政权等友好交往时,总是贡献汗血马等名 马东来三国曹魏时期, “康居、大宛献名马,归于相国府,以显怀万国致远之勋”[7](P43)晋 太康六年(公元 285 年) ,大宛王蓝庾卒, “其子摩之立,遣使贡汗血马”[8]十六国时期,前 凉太元四年(公元 327 年) , “西域诸国献汗血马、火浣布、犎牛、孔雀、巨象及诸珍异二百余 品 ”[9] 十六国时期,后凉吕光太安二年(公元 387 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