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调制冷系统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pdf
4页1空调制冷系统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GB50243-201) 表 C.26 编 号: 08601□□□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验收部位施工单位专业工长(施工员)项目经理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施工班组长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自检记录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制冷设备与附属设备安装8.2.1-,3条2设备混凝土基础的验8.2.1-2条3表冷器的安装8.2.条4燃气、燃油系统设备的安装8.2.3条5制冷设备的严密性试验及试运8.2.4条6管道及管配件的安装8.2.5条7燃油管道系统接地 8.26条8燃气系统的安装 8.27条9氨管道焊缝的无损检测8.2.8条10乙二醇管道系统的规定8.2.9条1制冷剂管路的试验8.2.10条一般项目1制冷及附属设备安装8.3.1条2模块式冷水机组安装8.3.2条3燃油系统和蓄冷系载冷剂泵的安装允许偏差纵横向水平度1/0轴芯轴向倾斜0.2/10径向位移0.5m m4制冷系统管道、管件安装8.3.4-1,2,3,4条铜管切口允许偏差1%5管道支吊架及钢管的焊接8.3.4-5,6条6阀门安装8.3.5-2~5条7阀门的试压8.3.5-1条8制冷系统的吹扫8.3.6条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施工单位检查结果评定项目专业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23080601□□□ 说明 主 控 项 目8.2.1制冷设备与制冷附属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制冷设备、制冷附属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验报告;2、设备的混凝土基础必须进行质量交换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3、设备安装的位置、标高和管口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地脚螺栓固定的制冷设备或制冷附属设备,其垫铁的放置位置应正确、接触紧密;螺栓必须拧紧,并有防松动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查阅图纸核对设备型号、规格;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性能检验报告8.2.2直接膨胀表面式冷却器的外表应保持清洁、完整,空气与制冷剂应呈逆向流动;表面式冷却器与外壳四周的缝隙应堵严,冷凝水排放应畅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8.2.3燃油系统的设备与管道,以及储油罐及日用油箱的安装,位置和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与消防要求燃气系统设备的安装应符合设计和消防要求调压装置、过滤器的安装和调节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且应可靠接地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按图纸核对、观察、查阅接地测试记录8.2.4制冷设备的各项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的技术数据,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对组装式的制冷机组和现场充注制冷剂的机组,必须进行吹污、气密性试验、真空试验和充注制冷剂检漏试验,其相应的技术数据必须符合产品技术文件和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旁站观察、检查和查阅试运行记录8.2.5制冷系统管道、管件和阀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制冷系统的管道、管件和阀门的型号、材质及工作压力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2、法兰、螺纹等处的密封材料应与管内的介质性能相适应;3、制冷剂液体管不得向上装成“Ω”形。
气体管道不得向下装成“”形(特殊回油管除外);液体支管引出时,必须从干管底部或侧面接出;气体支管引出时,必须从干管顶部或侧面接出;有两根以上的支管从干管引出时,连接部位应错开,间距不应小于2倍支管直径,且不小于200m m;4、制冷机与附属设备之间制冷剂管道的连接,其坡度与坡向应符合设计及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表8.2.5的规定制冷 剂管 道坡 度、 坡向表8.2.5管道名称坡向坡度压缩机吸气水平管(氟)压缩机≥10/1000压缩机吸气水平管(氨)蒸发器≥3/1000压缩机排气水平管油分离器≥10/1000冷凝器水平供液管贮液器(1~3)/1000油分离器至冷凝器水平管油分离器(3~5)/10005、制冷系统投入运行前,应对安全阀进行调试校核,其开启和回座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检查数量:按总数抽检20%,且不得少于5件第5款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核查合格证明文件、观察、水平仪测量、查阅调校记录8.2.6燃油管道系统必须设置可靠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其管道法兰应采用镀锌螺栓连接或在法兰处用铜导线进行跨接,且接合良好检查数量:系统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阅试验记录8.2.7燃气系统管道与机组的连接不得使用非金属软管。
燃气管道的吹扫和压力试验应为压缩空气或氮气,严禁用水当燃气供气管道压力大 于0.005MPa时,焊缝的无损检测的执行标准应按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且采用超声波探伤时,应全数检测,以质量不低于 Ⅱ 级为合格检查数量:系统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阅探伤报告和试验记录8.2.8氨制冷系统管道、附件、阀门及填料不得采用铜或铜合金材料(磷青铜除外),管内不得镀锌氨系统的管道焊缝应进行射线照相检验,抽检率为10%,以质量不低于Ⅲ级为合格在不易进行射线照相检验操作的场合,可用超声波检验代替,以不低于Ⅱ级为合格检查数量:系统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阅探伤报告和试验记录8.2.9输送乙二醇溶液的管道系统,不得使用内镀锌管道及配件检查数量:按系统的管段抽查20%,且不得少于5件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阅安装记录8.2.10制冷管道系统应进行强度、气密性试验及真空试验,且必须合格检查数量:系统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旁站、观察检查和查阅试验记录一 般 项 目8.3.1制冷机组与制冷附属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制冷设备及制冷附属设备安装位置、标高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3.1的规定;制冷设备与制冷附属设备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8.3.1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 m )检验方法1平面位移10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2标高±10水准仪或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2、整体安装的制冷机组,其机身纵、横向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1/1000,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3、制冷附属设备安装的水平度或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1000,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4、采用隔振措施的制冷设备或制冷附属设备,其隔振器安装位置应正确;各个隔振器的压缩量,应均匀一致,偏差不应大于2m m;5、设置弹簧隔振的制冷机组,应设有防止机组运行时水平位移的定位装置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在机座或指定的基准面上用水平仪、水准仪等检测、尺量和观察检查48.3.2模块式冷水机组单元多台并联组合时,接口应牢固,且严密不漏连接后机组的外表,应平整、完好,无明显的扭曲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8.3.3燃油系统油泵和蓄冷系统载冷剂泵的安装,纵、横向水平度允许偏差为1‰,联轴器两轴芯轴向倾斜允许偏差为0.2‰,径向位移为0.05mm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在机座或指定的基准面上,用水平仪、水准仪等检测,尺量、观察检查8.3.4制冷系统管道、管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管件的内外壁应清洁、干燥;铜管管道支吊架的型式、位置、间距及管道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制冷机的吸、排气管道应设单独支架;管径小于等于20m m的铜管道,在阀门处应设置支架;管道上下平行敷设时,吸气管应在下方;2、制冷剂管道弯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3.5D(管道直径),其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不应大于0.08D,且不应使用焊接弯管及皱褶弯管;3、制冷剂管道分支管应按介质流向弯成90°弧度与主管连接,不宜使用弯曲半径小于1.5D的压制弯管;4、铜管切口应平整,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允许倾斜偏差为管径的1%,管口翻边后应保持同心,不得有开裂及皱褶,并应有良好的密封面;5、采用承插钎焊焊接连接的铜管,其插接深度应符合表8.3.4的规定,承插的扩口方向应迎介质流向。
当采用套接钎焊焊接连接时,其插接深度应不小于承插连接的规定采用对接焊缝组对管道的内壁应齐平,错边量不大于0.1倍壁厚,且不大于1m m承插式焊接的铜管承口的扩口深度表( mm)表8.3.4铜管规格≤DN15DN20DN25DN32DN40DN50DN65承插口的扩口深度9~1212~1515~1817~2021~2424~2626~306、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时,管道的支吊架和钢管的焊接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有关规定执行检查数量:按系统抽查20%,且不得少于5件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8.3.5制冷系统阀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制冷剂阀门安装前应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强度试验压力为阀门公称压力的1.5倍,时间不得少于5m in;严密性试验压力为阀门公称压力的1.倍,持续时间30s不漏为合格合格后应保持阀体内干燥如阀门进、出口封闭破损或阀体锈蚀的还应进行解体清洗2、位置、方向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水平管道上的阀门的手柄不应朝下;垂直管道上的阀门手柄应朝向便于操作的地方;4、自控阀门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磁阀、调节阀、热力膨胀阀、升降式止回阀等的阀头均应向上;热力膨胀阀的安装位置应高于感温包,感温包应装在蒸发器末端的回气管上,与管道接触良好,绑扎紧密;5、安全阀应垂直安装在便于检修的位置,其排气管的出口应朝向安全地带,排液管应装在泄水管上。
检查数量:按系统抽查20%,且不得少于5件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旁站或查阅试验记录8.3.6制冷系统的吹扫排污应采用压力为0.6MPa的干燥压缩空气或氮气,以浅色布检查5m in,无污物为合格系统吹扫干净后,应将系统中阀门的阀芯拆下清洗干净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旁站或查阅试验记录注:本表由施工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写,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