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征市土壤有效锌含量状况及水稻施锌效果初报.pdf
2页9 1 -上海农业科技 2 0 1 4 - 2仪征市土壤有效锌含量状况及水稻施锌效果初报任晓容 (江苏省仪征市经济信息中心 2 1 1 4 0 0 )王长松 王玉红 陈莉萍 胡瑶凯 罗轶红 (江苏省仪征市耕地质量管理站)尹厚田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仪征市地处江苏省中部地区, 全市耕地面积4 . 1 万h m2,水稻是仪征市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长期以来, 在仪征市作物生产施肥过程中农户只重视施用氮、 磷、 钾肥, 忽视微量元素锌肥的使用据大量试验研究报道, 锌在植物体内参与生长素的合成[ 1 ],施锌肥能提高水稻的产量,改善其品质[ 2 ~4 ];在作物生长中,微量元素具有典型的“木桶效应” ,缺则减产甚至绝产, 丰则贮于根层, 依赖作物的生物学潜力发挥而被活化利用[ 5 ]为此, 2 0 1 2 年仪征市开展了土壤有效锌含量普查, 并在有效锌含量中等水平的水稻田上开展了不同锌肥用量试验,以期探明增施锌肥的效果及最佳锌肥用量,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仪征市土壤有效锌含量状况2 0 1 2 年仪征市采集 1 0 0 0 个土壤样品,分析化验了有效锌含量, 结果表明, 全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最低为0 . 3 5 mg / k g ,最高为8 . 3 1 mg / k g ,平均为1 . 0 4 mg / k g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根据作物对微量元素缺乏的敏感程度和各地微肥试验结果, 制定了有效锌元素分级标准, 按照土壤有效锌评价分级标准进行了分级统计同时, 运用A r cI n f o 软件对样品化验结果进行空间插值分析, 对插值结果进行面积分级统计, 仪征市土壤有效锌面积频率分布 (见表1 ) 表1 仪征市土壤有效锌含量分级统计2 水稻施锌效果试验2 . 1 材料与方法2 . 1 . 1 试验地点试验于 2 0 1 3 年 6 月 1 8 日~1 0 月 2 8 日设在仪征市月塘镇进行, 供试土壤为黄杂土, 养分状况 (见表2 ) ,其中有效锌含量为0 . 9 2 mg / k g 表2 月塘镇试验地土壤养分状况2 . 1 . 2 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 3 ” ,供试锌肥为硫酸锌(Z n S O4·7 H2O ) 。
2 . 1 . 3 试验处理设处理(硫酸锌每 6 6 7 m2用量) : (1 )0 , (2 )0 . 5 k g , (3 )0 . 7 5 k g , (4 )1 . 0 k g , (5 )1 . 5 k g ,(6 )2 . 0 k g ,重复 3 次,锌肥一律全部基施,氮磷钾肥用量按当地的施肥水平进行,每 6 6 7 m2施纯氮1 8 . 2 k g 、五氧化二磷 3 . 6 k g 、氧化钾5 . 1 k g 水稻成熟后分小区实割产量,并取植株样品进行籽粒、秸秆锌含量化验2 . 2 结果与分析2 . 2 . 1 不同处理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各处理茎蘖动态变化 (见图1 ) 从图1 中可看出, 施锌处理的水稻分蘖速度明显快于没施锌处理, 其中以处理 (4 ) 最快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当锌肥能有效促进水稻分蘖, 超出适量范围增加幅度逐渐下降图1 不同处理不同时期水稻茎蘖动态2 . 2 . 2 不同处理对水稻植株高度及穗粒结构的影响成熟期考察结果表明 (见表3 ) , 与对照相比, 施用锌肥能有效促进植株生长、有效穗数增加在株高上, 施用锌肥处理平均株高为 9 4 . 4 c m ,比不施锌肥处理增加 1 . 9 c m,增幅 2 . 1 %。
在有效穗数上,施用锌肥处理平均为1 9 . 7 万穗/ 6 6 7 m2,比不施锌肥处理增加1 . 7 万穗, 增幅9 . 6 %,同时在处理 (1 ) ~(4 ) 中, 有效穗数随锌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 至处理 (4 ) 达———————收稿日期:2 0 1 3 - 1 2 - 0 9基金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专项资金资助摘 要:为探明仪征市土壤有效锌含量状况及施锌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2 0 1 2年开展了仪征市土壤有效锌普查,并于2 0 1 3 年进行了水稻田施锌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仪征市土壤有效锌含量在0 . 3 5 ~8 . 3 1 m g / k g之间,平均为1 . 0 4 m g / k g ,属中等水平在土壤有效锌含量中等水平下,施锌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最高增幅达1 5 % ,增产原因主要是锌肥能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有效穗数;在一定施用量范围内,增产幅度随锌肥用量增加而提高,超出一定的施用量时产量增幅会下降;锌肥最佳用量为1 . 2 k g / 6 6 7 m2关键词:锌肥;水稻;产量;最佳用量丰富 >2 . 0 00 . 3 2较高 1 . 0 1 ~2 . 0 05 3 . 6 4中 等0 . 5 1 ~1 . 0 04 5 . 9 8缺0 . 2 6 ~0 . 5 00 . 0 6极缺≤0 . 2 50评价分级 项目名称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分级标准( mg / k g )仪征有效锌面积频率分布(%)土壤名称黄杂土有机质 ( g / k g ) 2 0 . 0 4全氮 ( g / k g ) 1 . 6 8 5有效磷 ( m g / k g ) 1 2 . 5 2速效钾 ( m g / k g ) 9 2 . 0有效锌 ( m g / k g ) 0 . 9 2- 9 2 -上海农业科技 2 0 1 4 - 2最多,为2 1 .3 万穗/ 6 6 7 m2,比不施锌肥处理增3 .3 万穗/ 6 6 7m2, 处理 (5 ) 、 (6 ) 虽有增加, 但幅度开始减少, 处理间变化规律较为明显。
在粒数上, 各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 在粒重上处理(1 ) ~(5 ) 间差异不大,但处理 (6 ) 的粒重明显降低表3 不同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2 . 2 . 3 不同处理间增产效应比较从产量统计结果可知(见表4 ) , 施用锌肥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在一定施用量范围内,产量随锌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超出一定施用量时, 产量增幅会下降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测定 (见表5 、6 ) ,处理(4 )产量最高,与处理(5 )差异不显著,同其它4 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处理(4 )及(5 )同对照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表4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表5 水稻产量方差分析2 . 2 . 4 最佳、最高锌肥用量对产量与锌肥用量进行拟合分析,得一元二次拟合方程y = - 4 0 . 9 9 6 x2+ 1 0 4 . 4 6 x + 5 0 1 . 7 8 ,R = 0 . 7 1 9 8*,按硫酸锌(Z n S O4·7 H2O )购买价 5 . 0 元 / k g 、水稻单价 2 . 4 元 / k g 计算,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施锌量为1 . 3k g / 6 6 7 m2,最高产量为5 6 8 . 3 k g / 6 6 7 m2;最佳施锌量为 1 . 2 k g / 6 6 7 m2,最佳施锌效益产量为 5 6 8 . 1 k g / 6 6 7 m2。
2 . 2 . 5 成熟期不同处理间植株含锌量的变化成熟期采集秸秆和籽粒样品, 分析其锌含量, 从化验数据来看, 不同施锌量对植株内锌含量变化无明显影响(见表7 ) 表7 不同处理水稻植株含锌量2 . 3 小结与讨论2 . 3 . 1 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锌中等水平地块施用锌肥, 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增产幅度随锌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超出一定的施用量时产量增幅下降增产的原因主要是锌肥能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有效穗数2 . 3 . 2 本地区中等地力田块水稻的最佳硫酸锌用量为 1 . 2k g / 6 6 7 m2,最高硫酸锌用量为1 . 3 k g / 6 6 7 m22 . 3 . 3 本试验发现,当锌肥用量达到2 . 0 k g / 6 6 7 m2时,水稻粒重出现显著降低, 造成增产幅度下降, 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 参考文献 [ 1 ] 郑甲成, 刘婷, 张百忍, 等. 几种微量元素作用及对水稻发育的影响[ J ]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 0 1 0 , 3 2 ( S ) :5 ~8 . [ 2 ] 苏立坚, 李光, 朱万平. 硼锌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试验[ J ] . 北方水稻, 2 0 0 9 , 3 9 ( 6 ) :6 2 . [ 3 ] 覃贵飞, 胡玉兰, 居仁忠. 水稻施用硅锌肥料效应试验初探[ J ] .广西农学报, 2 0 1 0 , 2 5 ( 2 ) :1 1 ~1 3 . [ 4 ] 李孔浩, 安礼, 黄守营. 直播稻锌肥肥料试验效应分析[ J ] . 安徽农学通报, 2 0 1 2 , 1 8 ( 7 ) :1 1 4 . [ 5 ] 张福锁, 陈新平, 陈清, 等. 中国主要作物施肥指南[ M] .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 0 0 9 .处理1 2 3 4 5 6 施锌处理平均 比处理( 1 ) ± 比处理( 1 ) ±( %)株高 ( c m ) 9 2 . 5 9 5 . 8 9 5 . 8 9 3 . 5 9 4 . 5 9 2 . 5 9 4 . 4 1 . 9 2 . 1有效穗数( 万 穗 / 6 6 7 m2)1 8 . 0 1 8 . 2 1 9 . 3 2 1 . 3 2 0 . 3 1 9 . 5 1 9 . 7 1 . 7 9 . 6粒数 ( 粒 / 穗) 9 9 . 0 9 7 . 4 9 6 . 1 9 6 . 5 9 7 . 3 1 0 0 . 2 9 7 . 5 - 1 . 5 - 1 . 5千粒 重( g ) 2 9 . 0 2 9 . 3 2 8 . 7 2 8 . 9 2 9 . 5 2 7 . 4 2 8 . 8 - 0 . 2 - 0 . 8处理名称123456重复Ⅰ5 1 1 . 25 1 0 . 55 3 6 . 95 7 8 . 36 2 0 . 45 4 6 . 1重复Ⅱ5 2 0 . 95 1 9 . 95 0 1 . 65 6 8 . 75 6 2 . 55 1 4 . 2重复Ⅲ5 1 8 . 35 2 7 . 95 5 9 . 16 3 5 . 85 6 4 . 85 4 5 . 6平均5 1 6 . 85 1 9 . 45 3 2 . 55 9 4 . 35 8 2 . 65 3 5 . 3( k g / 6 6 7 m2)-2 . 61 5 . 77 7 . 56 5 . 81 8 . 5(%)-0 . 53 . 01 5 . 01 2 . 73 . 6产量( k g / 6 6 7 m2)比CK±处理名称 1 2 3 4 5 6籽粒Z n 含量( × 1 0- 6)1 4 . 3 1 5 . 1 1 1 . 3 1 5 . 0 1 3 . 9 1 3 . 6秸秆Z n 含量( × 1 0- 6)3 5 . 6 3 5 . 9 3 0 . 1 3 5 . 9 3 7 . 4 3 4 . 4处理名称456321产量平均值( k g / 6 6 7 m2)5 9 4 . 35 8 2 . 65 3 5 . 35 3 2 . 55 1 9 . 45 1 6 . 85 %aabbbb1 %AAABABBB显著性表6 产量差异显著性测定( S S R 法)变异来源 处理间 重复间 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