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云南红豆杉造林密度效应研究.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38276762
  • 上传时间:2018-04-2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55.8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34卷 第2期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Vol. 34 No.2 2 0 1 4 年 3 月 JOUR. OF ZHEJIANG FOR. SCI. 2. Pu’er Forestry Institute of Yunnan, Pu’er 665000, China; 3. Puwen Tropical Forestry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Forestry, Puwen 666102, China) Abstract: Plantation of 15-month Taxus yunnanensis seedling was implemented with different density. 3.5 years later, seedling height, ground diameter and numbers of lateral branche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arious plantation densiti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height, ground diameter growth and number of lateral branches of seedlings. Ground diameter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s of density. Stand biomas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the density. The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the optimal density for plantation of T. yunnanensis was 0.75m × 0.75m. Key words: Taxus yunnanensis; plantation density; economic analysis 林分密度控制技术是人工林实现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之一,合理的经营密度是充分利用空间,挖掘林地生产潜力,谋取最大收获量的保证,密度是否适合直接影响到人工林生产力的提高和功能的最大发挥。

      此外,造林密度对林木的干形、材质、林分的稳定性及其防护效能、观赏性等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1],另一方面,造林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造林时劳力、资金和种苗的投入量,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因素因此,在考虑造林密度时必须统筹兼顾其生物效应和经济效益[2]许多林业研究者开展了很多有关的研究,包括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3~5]、桉树(Eucalyptus ssp.)[6~7]、西南桦(Betula alnoides)[8]、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9~12]等树种 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别名土榧子,是我国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植物中紫杉醇含量最高(树皮平均含量为 0.01% ~ 0.012%,枝叶平均含量 0.006% ~ 0.008%)的树种[13]红豆杉属植物所含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对卵巢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单药效率高达 16% ~ 59%年需求在量在 200 ~ 250 kg[14],随着紫杉醇需求的增加,剥皮、挖根、乱采乱伐等对红豆杉属植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压力,濒危度也随之收稿日期:2013-09-15;修回日期:2014-02-10 作者简介:陈建文(1972-),男,云南普洱江城人,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工作;*通讯作者。

      2 期 陈建文,等:云南红豆杉造林密度效应研究 33 增加,加之其种群竞争力弱,天然更新缓慢和地理分布局限等原因,以致于 1999 年将云南红豆杉升格列为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15]因此无论从开发、利用,还是从保护和科研的角度,开展云南红豆杉规模化生产,探索云南红豆杉最佳造林密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于 2006 年 6 月至 2009 年 12 月在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造林密度对云南红豆杉幼树生长效应研究,为规模化发展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提供科学造林密度方面的依据和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云南红豆杉密度试验地选在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地内, 22º 47´ 20″ N, 100º 59´ 04″ E, 海拔 1 300 m,为典型的南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类型,一年中受潮湿的西南季风和干暖的西北风南支急流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1 月至次年 4 月为干季,5-10 月为雨季,年均温为 15.3 ~ 20.2℃,10℃积温 6 000 ~ 7 500℃,最热月(7月)均温为 23.9℃,最冷月(1 月)均温为 13.9℃,极端最高气温 38.6℃,极端最低气温-3.4℃(1974 年 1 月),年降水量 1 700 mm, 年日照时数 1 900 ~ 2 200 h。

      土壤属于泥质岩风化物发育的红色赤红壤, 土体深厚在 0.8 ~ 1 m,土壤肥力中等取土样分析化验结果:表层(0 ~ 30 cm)pH 值 4.99,有机质 4.11%,碱解氮 107 mg/kg,速效磷 2.2 mg/kg, 速效钾 121 mg/kg, 交换钙 200 mg/kg, 交换镁 25.4 mg/kg, 速效硼 0.14 mg/kg, 速效锌 0.5 mg/kg,速效钼 0.04 mg/kg 2 试验方法 2006 年 6 月用 15 个月苗龄容器苗定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密度试验设置 A:0.75 m×0.75 m,B:1 m×1m,C:0.75 m×1 m,D:0.50 m×1 m,E:0.50 m×0.75 m,F:0.50 m×0.50 m,G:0.25 m×0.50 m,H:0.25 m×0.25 m 共 8 个处理,3 次重复每一处理 30 株苗木,分别观测记录苗高、地径和侧枝发枝数,采用 3.5 年(2010 年 12 月)观测数据根据观测数据选定标准木,对标准木进行进一步测定,包括地上部分:茎、枝和叶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地下部分:中根(5 ~ 10 mm)和小根(< 5 mm)的鲜质量及干质量,根系的分布情况包括深度和根幅。

      试验所用苗木为普洱市林科所培育的容器苗,苗木培育采用两段式育法,即先在温室苗床中培育芽苗,等苗高约为 3 ~ 5 cm,子叶已全部展开,根部有 3 ~ 5 条须根时移入备好的容器中进行培养容器苗的规格为 10 cm×14 cm,出圃时平均苗高为 16.5 cm,平均地径为 0.29 cm苗木的种源为云南省盈江县海拔高度为 2 800 m 的大娘山 3 结果与分析 3.5 年生云南红豆杉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密度云南红豆杉苗木生长量和生物量比较 处理号 苗高 /cm 地径 /cm 地上部分 干重/g 地下部分 干重/g 全株干重 /g 侧枝数 /条 处理号苗高 /cm 地径 /cm 地上部分 干重/g 地下部分 干重/g 全株干重 /g 侧枝数 /条 A 190.3 3.43 410.5 139.6 553.0 35.8 E 164.3 2.7 392.6 129.8 522.4 29.2 B 179.9 3.46 409.8 138.8 548.6 33.7 F 153.5 2.2 351.7 118.6 471.2 27.4 C 178.2 3.45 406.8 137.6 544.3 33.4 G 141.3 1.7 292.9 120.6 403.6 24.1 D 177.8 3.40 403.7 135.7 539.4 31.8 H 137.3 1.5 187.3 103.6 291.1 20.0 3.1 不同造林密度对云南红豆杉幼林生长影响 各造林密度根据实际测量资料,进行了方差分析和 LSD 多重比较(表 2)。

      3.1.1 不同造林密度对云南红豆杉 3.5 年生幼林高生长的影响 不同密度云南红豆杉幼林的高生长在造林后逐年加速,本试验研究表明,造林密度对苗高生长差异很显著,主要表现在 A、B、C、D 与 G、H 之间,E、F差异不显著,经过 LSD 多重比较发现,A、B、C、D 4 种造林密度对苗高生长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E、F 造林34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34卷 密度无显著性差异,G、H 造林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表 2 不同种植密度对 3.5 年生云南红豆杉幼林影响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项目 方差分析 平均值 H G F E D C B A 苗高 F 值:9.69 165.30 Q 检验:3.54 c c b b a a a a 地径 F 值:28.3 2.74 Q 检验:3.54 c b b a a a a a 侧枝数 F 值:36.13 29.42 Q 检验:3.54 c c b b a a a a 地上部分生物量 F 值:199.75 356.92 Q 检验:3.54 c c b b a a a a 地下部分生物量 F 值:77.36 128.03 Q 检验:3.54 c c b b a a a a 全株生物量 F 值:138.11 484.21 Q 检验:3.54 c c b b a a a a 注:显著水平用a0.05水平分析,a表示极显著,b表示显著,c表示不显著。

      3.1.2 不同造林密度对云南红豆杉 3.5 年生苗地径的影响 从各造林密度对地径影响的平均值来看, B 处理的地径最大, 平均地径达 3.46 cm; 平均地径最低的造林密度是 H 处理, 平均地径 1.47 cm 经过 LSD 多重比较发现,A、B、C、D、E 5 种造林密度对地径生长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F、G 造林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3.1.3 造林密度对云南红豆杉侧枝萌发数量的影响 从各造林密度对云南红豆杉幼林侧枝萌发数量的平均值来看,密度对侧枝萌发数量差异很显著,密度越大,其树冠越窄小,萌发枝条也越少,主要表现在 A、B、C、与G、H 之间,D、E、F 差异不显著,经过 LSD 多重比较发现,A、B、C、造林密度对侧枝萌发数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E、F 造林密度无显著性差异,G、H 造林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3.1.4 造林密度对云南红豆杉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 各造林密度对云南红豆杉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平均值来看,密度对云南红豆杉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差异很显著,密度越大,幼林间相互挤压抑制了直径和树冠的生长,幼林营养面积小,生长不良主要表现在在 A、B、C 与 G、H 之间,D、E、F 差异不显著,经过 LSD多重比较发现,A、B、C 造林密度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E、F 造林密度无显著性差异,G、H 造林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3.1.5 造林密度对云南红豆杉幼林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 从各造林密度对云南红豆杉幼林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平均值来看,密度对云南红豆杉幼林地下部分生物量差异很显著,说明不仅表现在地上部分,根系的生长也需要空间,地下部分营养和空间供应不足,抑制了根系的生长主要表现在:在 A、B、C 与 G、H 之间,D、E、F 差异不显著,经过 LSD 多重比较发现,A、B、C 处理对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E、F 处理无显著性差异,G、H 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