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红薯的回忆》.docx
9页散文《红薯的回忆》散文《红薯的回忆》 红薯和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一起,经历过各种各样自然灾害,成为中国人民的救命粮食,帮助人民渡过饥荒,走出战争的硝烟,不管你喜欢它,还是厌恶它,它都无怨无悔地帮你充饥,带你走出困境下面我准备了散文《红薯的回忆》,希望大家喜欢 红薯在冀东老家也称白薯,红薯的名称很多,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将红薯有的称为番薯,甘薯,红苕,地瓜,山芋,在全国各地哪个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无论是大饭店的早餐、中餐桌上,还是街头、巷尾、公园门口,你总能看到烤红薯的,一个老式汽油桶改装成的火炉与三轮车焊接在一起,盖子上摆上三五块烤好的红薯,很远很远,你就能闻到红薯飘出来的诱人香味飘满街巷 记得小时候,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生产队每年都栽种大片的红薯一开始生产队栽种红薯时,都是派人去老家北边玉田、遵化等地买红薯秧苗,这样很费钱秧红薯苗是个技术活,心要细,后来生产队每年在队部前院三间房子里育红薯秧苗都是多才多艺的干活能手朱良涛大叔来做这个活,生产队就在我家西邻,我看到良涛大叔在三间空房子里,在东西两间屋先砌好两条长长的土炕,炕下设有烟道,在育秧的床上,摆上切好的一块块红薯,然后一层层的铺上从牲畜棚里挑来的过筛肥料。
把秧床整理得平整而又细腻,盖上厚厚的稻草帘子 早春天寒,要每天给育秧炕生起火,每天早晨起来出门上学,我都能看见育秧房上的烟筒冒出烟来童年好奇,星期日我走进西院,见良涛叔正拿一把大蒲扇在烟道口扇风我走近说:这样烧火不把红薯烤熟了吗?良涛叔用手背揉揉眼睛对我说:傻小子,烧火要掌握好火候,瞎烧,火小了,温度不够,火大了,那就真得吃烤红薯了看来还真是技术活呢!最让我难忘的是,在早春的北方,还是满地荒凉,没有一点绿色时,在红薯秧苗房里,能早早看到那密密实实的一片墨绿,真是让人难忘,最使我感动的是一种希望春天早早到来的强烈欲望油然而生 当年我们生产队的队长张宝玉总要提前召开生产队队会进行动员,要求生产队所有社员要全部出动,抢时间,抓速度,全力以赴打好栽种红薯这一仗于是在队里早早被翻整得细细的土地上,用钉耙梳理成一个个的土埝埂,在土埝埂的脊背上拉出一条条沟生产队所有的大人、妇女、小孩齐上阵,栽苗、施肥,浇水,培土,一棵棵的栽苗,一垄一垄的施肥,浇水,培土栽种红薯秧苗是个费工的活,每年生产队栽种红薯都是这样,一阵忙活后,在春风的微拂下,秧苗轻轻的摇来晃去,它们整齐划一的在土埝埂的脊背上骄傲地生长,很快便绿油油的一片啦!在人们的辛勤照料下,它们伸腰,长杈,探着身子向四处伸展。
这期间,还要翻秧,晾地,施肥,打杈 秋天到了,它们的叶子由墨绿变红然后变黄,收红薯的日子到了,这时生产队再次动员,大人孩子齐上阵,先把红薯秧割掉拉走,然后大人们用铁叉,铁锨,大镐挖和刨,妇女和孩子们把翻出来的红薯大块小块分别拣起来,堆在一起,欢声笑语,在秋天的田野上飘荡,劳动场面很是热闹然后生产队按人劳7:3的比例分给各家各户我家人口多,每年都分得很多红薯,把分回来的红薯堆在院子里,按红薯大、小,损伤程度等不同情况分别堆成堆,将一部分好的放进地窖里,把其余的红薯切片晒干或煮出来切瓣晾在厢房,猪圈,泥过的柴火垛顶上这样的活大都是家庭妇女和孩子们来作 那个时候,我放学或星期天就会蹲在院子里把一块一块的红薯切成片,然后晾在后院铺在地上的苇席上或竹帘上,有时因地湿还会用板凳把竹帘架起来,薯片不能放在没干的泥地上晒,泥地潮湿会使红薯干发霉,发霉的薯干晒不白,干了也会有黑点,吃着发苦,晒薯干得在晴天,要经常翻个,一片片地翻,晒上三四天就会晒干透,一旦变天要下雨,得赶紧收起来同时要把比较小的红薯放进锅里蒸,一锅一锅的蒸,然后用刀切成瓣,晒在厢房或大房,猪圈或泥好的柴火垛的顶上,每天下午翻一下,当晒得不湿不干时拿起来吃最好吃,香香甜甜的特别劲道有嚼劲儿,硬一点的慢慢嚼也很香甜,是我们儿时最好的零食小吃。
也可以把蒸好的小红薯切开瓣用线绳串起来,挂在房子的前檐的墙壁上或院墙的墙壁上,等水份晒干了,不软不硬时摘下来吃晒干了,吃不完的,把它们收起来,开春时焖米饭或蒸馒头蒸窝头时放在饭锅或屉上一把,饭熟了,馒头,窝头蒸熟时,拿出来吃,香糯绵软,是相当好的小食品,现在想起来,还回味无穷,口里流口水,这样的美食现在真的很少了 秋天晒干的红薯干,到了春天去机米厂打成面,可以烙饼,也可以蒸窝头吃,还可以把红薯干洗后蒸着吃,还可以把新鲜的红薯擦成丝,晒干后贮藏起来,随时用它来和大米、小米、高粱米一起做饭吃,当年使很多遭饥荒的中国人走出饥饿,走出困境如果不是灾荒之年,用这种食品改善一下生活,调剂一下风味,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小的时候,春天来了,家里菜窖里的白菜吃完了,菜窖被添平了,父亲埋在菜窖底下的红薯还有一些没吃完的,就把它们刨出来,擦干,塞进冷屋的玉米屯里,不知什么原因,这时候的红薯被埋进粮食屯里,不干,不烂,还能保持一定的水分,我下午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冷屋粮食屯里掏出一颗红薯,放在嘴里大嚼,香甜脆嫩,满嘴生香特别是星期天到地里拾柴回来,又干又渴,掏出一只放进嘴里,那个美劲儿,就别提了,现在想起来,还特别的美。
红薯浑身都是宝,我们通常可以把红薯蒸、煮、烤、炒着吃就连红薯嫩秧也是很好的蔬菜我国大诗人,大书法家郭沫若就很喜欢吃用红薯嫩秧做的菜,他常让厨师取红薯嫩秧叶,洗干净后切成段,锅内放花生油,油热下葱、姜、蒜末,炸出香味,再下红薯嫩秧叶,急速翻炒,加盐及料酒,炒出来味道很是鲜美就连收红薯时割下的老秧晒干用粉碎机粉碎也是喂猪的好饲料红薯还可以做成淀粉和粉条,在冀东做红薯粉最出名的是卢龙县,卢龙县做粉条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宽粉,二宽粉,细粉,汤粉,粉皮,在全国和世界都是相当有名的红薯粉淀除了可做芡粉用外,还可熬成凉粉,熬成的凉粉可做凉拌菜或煎焖子吃,在老家专门有一种小吃叫煎焖子,一碗煎焖子再配上一个热乎乎的烧饼,那滋味是我少年时永远的梦 我曾在山东青岛,辽宁大连吃过带有明显的海鲜味的煎焖子,尽管别有一番风味,但总觉得比起老家的煎焖子味道淡了些许粉条的吃法更多,可炒,可炖,可做汤我最喜欢吃老家的粉条炖肉每到过年,过节我家就会炖一大锅肉,里面有猪肉,猪骨头,鸡肉,兔肉,等肉炖的快烂的时候,我总会要母亲给我下一把粉条,让粉条在炖肉的大锅里慢慢地炖,经过肉汤的浸润和慢炖,粉条会变的通明透亮,晶莹剔透,不断,不硬,软滑香润可口,吃完过年的大菜后,把这碗粉条和米饭混在一起,滑顺地送进嘴里,那真是回味无穷。
红薯不仅有这样很多的传统吃法和民间吃法,还可以做出很多不同形式的上得了台面的菜,略举几例:芝麻红薯饼,把红薯去皮洗净切成片,上锅蒸烂,放入碗中用手揉成薯泥,放入白糖,面粉搅拌均匀,制成圆饼,蘸匀芝麻,然后放入油锅炸透,炸成金黄色,香甜可口,色泽怡人鲁迅先生当年在北京时,特别喜欢吃北京的炸薯片,将红薯去皮切片,和以鸡蛋,面粉,然后过油炸,其味道香甜可口,趁热吃,对胃病患者很有补益作用当年,人民也将这种炸薯片亲切地称为鲁迅饼 我曾在南方的一家饭店,吃过两道用红薯为主要原料做的美食,可以说是红薯家族菜类中比较好的菜了,一个是绣球红薯素圆,主要原料有红薯、熟火腿丝、熟笋丝、冬蘑菇丝、绿菜丝、熟鸡肉丝,将红薯去皮,蒸熟,压成薯泥,然后将薯泥挤成圆球,把熟五丝放盘在锅上蒸一下,然后把勾好的芡浇在红薯圆子上,将五丝拌匀,放在盘内,将薯泥挤成的红薯圆子放在盘内来回滚动,使其沾满五丝,此菜色泽鲜艳,鲜甜软糯,非常可口另一道是凤眼红薯片,主要原料有红薯、猪肉、小发香菇、糯米、鸡蛋、米粉、干淀粉、花生油、面粉、白糖将糯米蒸熟,白糖,味精加热后倒入糯米中,搅拌均匀,红薯去皮蒸熟后揉成薯泥,加点盐和白糖后,用面杖擀成片,里面放糯米为馅,卷成长形卷,用蛋液、米粉、面粉调成糊,把薯卷裹满蛋粉糊后下锅炸,炸至薯卷金黄时,捞出趁热切成片,其形似凤眼,香脆软糯。
当然红薯还可以做成很多菜,如:冰汁红薯圆,红薯蒸板栗,爆炒红薯丝,用红薯淀粉做成的粉丝,然后用粉丝可以做酸辣粉丝汤,粉丝丸子汤,粉丝排骨汤等,最有特点的是可以用粉丝做成一道蚂蚁上树的菜,在我小的时候,父亲每年过年都要做这道他拿手的菜给我们吃 红薯和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一起,经历过各种各样自然灾害,成为中国人民的救命粮食,帮助人民渡过饥荒,走出战争的硝烟,不管你喜欢它,还是厌恶它,它都无怨无悔地帮你充饥,带你走出困境它全身心地为种植它,养育它的人们带来富裕和财富,一直到今天,人们在富裕后的生活中,还是忘不掉它,人们依然会在大饭店,农家院,老百姓的餐桌上见到它,它一直为人民造福,受人民的喜爱,随着人类进步,科技发展,它的颜色,性状,品种都在不断更新换代,现在不仅有红薯、白薯、还有紫薯、蜜薯、岩薯而且形状也大有变化,有大的,有小的,有圆的,有长的在社会不断发展中,人们还不断发现着它的新秘密,新神奇,据有关资料介绍:红薯还有很强的降低血中胆固醇,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延缓衰老及防癌作用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胶质类溶积性排便物质,是肠道的清道夫,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可作为热量来源同时,红薯还是很好的中药材,和其他中药材一起可以治疗痢疾,酒积热泻,湿热和月经不调、小儿疳积等。
红薯现在正以蓬勃发展的新姿态,不断地被人类发现着它们存在的新价值无论被人类开发和发现出多少新功能,它们永远不邀宠,不谄媚,不忘初心,安静地存在,安静地活着,这就是红薯的品质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