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基于河北省的调查.docx
9页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基于河北省的调查 李国超葛文光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Reference]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十一个市的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进行调查研究,在研究其消费观念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制约其消费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对策和建议,、[Keys]农村居民消费制约因素对策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河北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储蓄余额不断增长,支出水平也明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然而据调查,当今河北省农村落后保守的消费观念仍普遍存在,一方面表现为农村居民过度储蓄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表现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居民保守落后的消费观念已成为制约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目前强调依靠扩大内需尤其农村内需来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改善农村居民的落后消费观念显得更为重要为比较全面的反映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40份,收回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83份调查范围涉及河北省全部十一个地市,问卷内容包括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消费观念和消费类型三个方面,其中消费类型包含食品、服装、住房、交通及通讯、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方面。
二、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1.现状(1)河北省农村居民收入及支出现状为了便于统计,在设计问卷时,我们把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及支出水平分成了8个层次统计结果如表所示:调查显示,2008年河北省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93.4元,而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3441.09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城镇居民的31.9%结果还显示74.5%的农户人均年收入2000元以下,人均年收入大于4000元的农户只占调查农户的10.2%2008年河北省农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为2786 8元,不及城镇居民支出的三分之一,据统计2008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08673元结果还显示67.9%的农户人均年消费支出在2000元以下,人均年消费大于4000元的农户只占调查农户的14.1%2)河北省农村居民储蓄现状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图1),2008年,在被统计对象中,有28.6%的河北省农村居民储蓄大于消费,在这些居民中,把钱留给子女的占56.8%,其次为预防突发事件占到24.9%,为获取利息的人数最少只占到4.3%3)河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现状通过调查统计,2008年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支出中,36%用于食品,11%用于服装,8%用于住房,11%用于交通及通讯.15%用于家庭设备及用品,14%用于医疗保健,5%用于休闲娱乐(如图2)。
2.存在问题[来自WwW.L] 以上数据表明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河北省农村居民绝大部分收入较低,离较高的收入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河北省农村人均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离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阶段的过渡还存在较大距离河北省农村居民进行储蓄主要是为了用于子女婚嫁、教育费用等,几乎没有人是为了获取利息而去储蓄这种消费观念抑制了当前当代人们的消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另外表明农村居民对未来医疗、自然灾害以及农产品价格波动等不确定性支出的预期较强,这使得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占较高比例,制约了其消费的增长与城市居民相比,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中,吃饭、看病支出仍占很大比重,而最能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休闲娱乐消费所占比重最小,说明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农民的生活质量还比较低进一步调查可发现,河北省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中,粮食消费占到65%,其次是蔬菜占到32.2%.而肉、蛋、奶及水果、水产品总共所占比重仅为11%,表明河北省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不合理,需要改善食品消费结构,提高人们的饮食水平三、制约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1.农民收入凯恩斯消费理论认为,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一条基本的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可知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因素,只有当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其消费支出才可能相应的较快增长调查显示,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的有172户,占统计对象总体的60,7%,而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的仅占19.4%,表明传统的种植业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种植业是典型的风险高、产出低的弱质行业另外,我国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即使高产,还可能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而且经常发生自然灾害收入较少且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直接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欲望2.农民支出负担重农民沉重的支出负担也是制约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近几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升高,但农民的支出负担依然较重农民的收入除了维持日常生活以外,很大部分用于盖房、装修房屋、子女婚嫁、子女教育等如图1显示,农民储蓄的大部分原因是为了留给子女调查显示很多农民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解决子女的住房和婚姻问题另外,子女教育负担也是导致农民不敢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目前国家已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但子女高中、大学费用对普通农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尤其是相对高昂的大学费用沉重的支持负担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欲望3.消费观念落后落后的消费观念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又一主要因素。
长期的重节俭、轻生活的消费传统导致了农民具有较强的储蓄意愿,大多数农民在有一笔收入时即使是额外收入也会先想到存起来而不是去消费而且在对银行利率下降农村居民是否会增加消费量的调查中,据统计,66.8%的河北省农村居民回答不会增加消费量,而会增加消费量的居民只占8.1%,说明银行利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力很小农民除去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剩余收入中的大部分进行了储蓄,因此,多数农民的消费实际处于维持基本生存的水平适度的节约是必要的,但过度的节约不但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还会制约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4.消费环境农村消费环境,或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也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问卷统计显示,在河北省农村居民中,70%的居民在村里小卖部或集市上购买食品,去超市购买食品的居民仅占17.7%,而进城购买的居民占1.8%,这表明农村的食品购买场所比较落后,缺少大型的、高质量的购物场所另外,在河北省农村居民中,4.9%的居民认为自己所在地交通十分便利,52.7%的居民认为交通便利,37.1%的居民认为交通不便利,5.6%的居民认为交通很不便利,这表明河北省还有将近一半的农村的交通条件需要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一方面会导致农村居民获得消费信息的渠道不畅通;另一方面会导致大多数耐用消费品即使买得起也不能用,即使能够用也无法享受最起码的售后服务这种状况使得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很难转化为现实的消费5.消费信贷消费信贷是促进居民即期消费和信用消费的重要手段农民保守、落后的消费观念使其积蓄了巨大的潜在购买力,积极的发展农村消费信贷能刺激农村居民实现这种潜在购买力,并能促进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有助于农村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而目前我国多数农村的信贷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对农村的关注较小,农村缺乏良好的消费信贷环境,农村居民解决资金不足的主要手段仍是民间借贷较差的生活消费信贷环境使低收入农户的消费需求很难得以释放,也不利于较富裕农民实现其潜在的购买力,不利于农民的消费四、引导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对策和建议1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稳定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消费环境,是扩大农村消费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并且由于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高,他们在收入提高后,会拿大部分用来进行消费,因此在提高居民收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而农村居民占低收入群体的绝大多数,因此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显得尤为重要。
邓小平同志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高农业收入水平就要努力推动将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如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环境,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2.引导农民摒弃保守消费观念,提倡合理的消费观要逐步改变农民“量入为出”的落后消费观念和重节俭、轻生活的消极消费倾向,引导农民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一方面要鼓励有支付能力的农村居民合理扩大消费,鼓励其进行适当的超前消费和贷款消费另一方面要指导农民拓宽消费领域,由注重生存消费向注重发展消费转变,由注重短期消费向注重长期消费转变,提高消费档次,升级消费结构逐步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类型由传统型向超前型转化3引导居民实行循环消费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了循环消费的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消费品生产所需资源是可再生的,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生产的消费品应能够循环利用因此要努力引导居民做到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并坚持消费代际公正与代内公正的行为准则:即当代人的发展及其需求满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或者同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
4.反对消费主义,提倡适度消费反对农村居民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激情和欲望的消费,如部分农村居民超越现实条件、斗富摆阔的奢靡消费现象以及红白喜事相互攀比、虚荣炫耀、极度消费的现象培养其满足消费需求的适度消费观,提倡既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而又以人为本、扩大的、公平的消费努力做到保证生存消费,鼓励发展消费,适当享受消费,以人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来自wwW.lW5u.coM]社会的全面进步5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应制定有效的消费环境政策,进一步健全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消费环境另外要规范集市秩序,制定相关规则维护农村居民的利益,在经济较好的地区建一些商品齐全的商场,适当发展某些品牌的专卖店,方便农民购物还需提供刺激农民扩大消费的代表性产品,适合农民消费层次、文化水平和农村消费环境的商品,并积极做好配套服务特别是耐用品消费配套服务,扩大农村耐用品的消费需求6.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扩大农产品补贴的品种并提高档次,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购买农机具补贴的标准,合理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功能,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逐步改变其因担忧日后生病而压制当前消费的心态;推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并通过建立教育基金和完善助学贷款制度等措施切实减轻农民的子女教育的负担。
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消除农民即期消费疑虑,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信心7.规范农村金融环境,发展农村消费信贷进一步拓展农村消费信贷的品种,如购买小型农机具和各种中高档耐用家庭设备的消费贷款、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的建房贷款和购房贷款、农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助学贷款等;结合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银行服务的完善继续推进农村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积极稳妥地支持扩大信贷消费,提高农村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加快建立健全农村贷款担保体系、个人信用信息并实现信息共享,努力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和繁荣8.树立农村居民消费信心后经济危机形势下,宣传我国经济率先出现回升的良好态势和带动世界经济走出经济危机阴影做出的巨大贡献;宣传党和政府继续积极应对挑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具体举措;制定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如加大农村的社会保障力度,扩大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社会支持水平,完善消费信贷环境等不断增强市场信心,降低农村居民因经济危机产生的对未来支出增加过高估计的心理引导农村居民保持良好心态,加快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增强即期消费信心总之,通过建立起以人为本、扩大、公平、循环、可持续的农村消费新观念,取代农村居民落后的消费观念,不断完善农村的;肖费环境,刺激农民消费,开拓农村市场,挖掘。












